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0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0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0(总分:3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9,分数:18.00)1.名词解释21-28小题。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贞观政要》(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记载唐太宗政绩及君臣间言论的史书。

唐代史学家吴兢编纂。

全书包括君道、君臣鉴戒、择官等40篇10卷,分类编撰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大臣有关经邦治国的问答、大臣的诤议和奏疏以及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等。

此书对研究唐太宗的政治主张和初唐的经济情况、政策有参考价值。

)解析:3.徐光启(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明代科学家。

字子先,号玄扈,上海县徐家汇(今上海市)人。

万历进士,后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人参机要。

他早年曾从罗马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科技知识,在农学和天文学方面的成就较高。

曾译《几何原本》,编译《测量法义》,主编《崇祯历书》等,将西方的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

徐光启所撰《农政全书》,集明朝以前农业科学之大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解析:4.朝贡贸易(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国各王朝与周边各族及海外诸国之间进行的一种特殊贸易。

中国历代王朝均把自己作为天下的中心。

在处理与别族、别国的关系时,把自己当作“宗主”,把对方看作附庸。

双方之间的商业往来,以“通贡”方式进行。

对方用来贸易的商品被称为“贡品”,历代王朝用来交换的东西被称为“回赐”。

“厚往薄来”“宁厚毋薄”是进行朝贡贸易的指导思想。

)解析:5.郭嵩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清末外交官,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节。

字伯琛,湖南湘阴人。

曾助曾国藩办湘勇镇压太平军。

1859年,随僧格林沁办理天津海防,上疏建议在天津设局,仿造西洋战舰;推荐通悉外国语言人才,入京传习外国语言。

1875年8月奉诏以侍郎候补,充任出使英国钦差大臣。

1878年,奉命兼任出使法国大臣。

写成《英轺纪程》(又名《使西纪程》),主张学习西方治国之道。

1891年病逝。

著有《郭侍郎奏疏》《英轺纪程》和《郭嵩焘日记》等。

)解析:6.《东南互保章程》(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00年东南各省督抚同上海领事达成的协定。

清政府“宣战上谕”发布后,刘坤一、张之洞拒绝执行。

1900年6月,刘坤一、张之洞授权盛宣怀和上海道台余联沅,同各国驻上海领事正式会商,达成《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

此后,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都对“东南互保”表示支持。

该协议在推行过程中保全了西方侵略者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维护了这些地区督抚的势力。

)解析:7.宁汉合流(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合组。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

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反共,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

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

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统一完成。

)解析:8.国民参政会(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成立的最高咨询机关。

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决议设置国民参政会。

4月12日,国民政府公布《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规定国民参政会为咨询机构,有权听取政府施政报告并提出咨询、建议案;休会期间,由参政员互选15~25人组成驻会委员会,负责听取政府各项报告及决议案实施经过。

抗战期间,国民参政会先后举行了四届会议,对扩大抗战时期的民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解析:9.过渡时期总路线(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用法律的形式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全国人民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10.简答题31-34小题。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1.11—13世纪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出现了一些新发展,请概要叙述之。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北宋农业经济的发展。

圩田在南方有了进一步发展,规模有所扩大,如著名的芜湖万春圩即有田12.7万亩。

北宋农民推广使用了一些新农具,如新型水车——龙骨翻车和筒车、以人力代牛耕的踏犁等,从而使农业生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粮食产量有所提高。

为了减轻插秧的劳动强度,人们还创造了秧马。

随着北宋的统一,南北各地的农作物品种得到了交流。

水稻的优良品种也在各地推广,其中最著名的品种“占城稻”从越南引进福建,后又推广到江淮和北方。

(2)南宋农业经济的发展。

植棉区已从两广、福建逐渐推广到长江和淮河流域。

江浙地区是当时的主要稻米产区,因而有“苏(州)湖(州)熟,天下足”的谚语。

(3)元朝农业经济的发展。

忽必烈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农”政策和措施,主要有:设立管理农业的政府机构;保护农田,限制抑良为奴;招集逃亡,鼓励开荒;大力开展军民屯田;减免租税;设置粮仓、常平仓;兴修水利等。

此外,至元十年(1273年),忽必烈还命人编修《农桑辑要》一书,颁行天下,命令各地地方官大力宣传和推广。

此书系参考历代农书如《齐民要术》等,并结合当时实际的农事经验而写成。

此书颁行于全国,对指导农业生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通过以上措施,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主要表现在人口的增加、农业产量的提高和棉花等新作物的推广上。

)解析:12.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军阀官僚势力崛起于中国政坛,试简述这一现象对清末政局的影响。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崛起。

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李鸿章先后奉旨在湖南、安徽编练地方武装,称为湘军、淮军。

湘、淮军变通旧制,实行兵为将有,逐渐取代八旗、绿营兵的地位,成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主力。

1860年6月江南大营覆灭后,咸丰皇帝因湘军出力、江南江北大营收功的计划破产,以肃顺的主张,给曾国藩以地方实权,任命他为两江总督,督办江南军务,所有大江南北水陆各军均归节制。

1861年11月,慈禧太后上台的当月,又命令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打破了两江总督只辖苏、皖、赣三省的惯例,命令所有四省巡抚、提镇以下文武各官悉归其节制。

随着湘淮军转战南北,各地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的手中。

(2)影响。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维护了清朝统治;地方势力崛起,掌握了部分地方的政治、财政、军事权力,改变了中央与地方及满汉关系的格局;湘淮系督抚大多转化为洋务派,成为洋务运动的主体力量。

)解析:13.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政权巩固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抗美援朝 (1)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10月19日,彭德怀率领志愿军人朝作战。

中朝军队经过3年浴血奋战,终于使这场战争以中朝军队和人民的胜利而结束。

1953年7月27日,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2)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住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保卫了世界和平和中国的安全,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也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争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二)镇压反革命(1)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发革命活动的指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