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衰竭课件

肝衰竭课件

正常参考值:白蛋白35-50g/L,球蛋白2040g/L,白球比:1.2-2.4
常用肝功能指标解读
白蛋白低下时:要排除: 1.营养不良:长期纳差厌食
2.消耗性疾病:肿瘤晚期,甲亢,结核 3. 吸收障碍:慢性胰腺炎等 4.蛋白质丢失性肠病:肠结核,炎症性肠病等 5.肾病:肾病综合症等蛋白尿
常用肝功能指标解读
参考文献:西部医学.2005.(04).331
肝功能衰竭
定义和病因
分类、诊断及临床表现
治疗与护理
学习目标
掌握:
肝衰竭概念
肝衰竭临床表现
肝衰竭的护理
肝衰竭的定义和病因
(一)定义: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功能 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
能发生严重障碍和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
(4)慢性肝衰竭: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 ①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②白蛋白明显降低;③出血倾向明显,并 排除其他原因者;④有腹水或门静脉高压等表现;⑤肝性脑病
分期: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和慢加急性 (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1.早期 (1)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 (2)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71umol/L或每日上升 ≥17.1umol/L); (3)有出血倾向,3o%<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 ; (4)未出现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
二者皆高:肝细胞性黄疸
正常参考值: 总胆红素:3-22u/L 直接胆红素:0-5U/L 间接胆红素:0-19U/L
常用肝功能指标解读
2.血清总蛋白和白、球蛋白测定
临床意义:
1)总蛋白含量对肝病诊断意义不大 2)肝病时白蛋白下降:反映肝细胞 受损严重,有效肝细胞数量下降 。
常见:肝衰竭(Hepatic Failure), 重症慢性肝炎(Severe Hepatitis) ,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3)球蛋白升高: 慢性肝病主要为-球蛋白
• 入院查体:血压146/78mmHg,P 103次/分,嗜睡,呼之尚可 应答,定向力计算差,面色暗,全身皮肤黄染,肝掌+,双肺呼 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浊音阳性。
病例分享
诊疗经过: 护肝、抑酸护胃、利尿治疗,继续口服伏立康唑抗真菌(28/1外 院痰培养提示烟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生长)。期间患者出现少尿, 血氨:38-64-87umol/L。肌酐由139umol/L(2-12)升高至 260umol/L(2-23)。考虑同时存在肝肾综合征,行床旁CRRT治 疗,复查肌酐及血氨下降,激素甲强龙抗炎。患者意识障碍改善不 明显,经我科会诊后于24/2 15:50转入ICU。
(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短时间 内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临床症候群,表现为:①极度 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②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正 常值上限的十倍或每日上升≥17.1umol/L;③出血倾向,国际标 准化比率≥1.5,并排除其他原因者;④失代偿性腹水;⑤伴或不 伴有肝性脑病
• 2.中期 在肝衰竭早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以下两条之 一者: (1)出现Ⅱ度以下肝性脑病和/或明显腹水; (2)出血倾向明显(出血点或瘀斑),且20%<PTA≤ 30% 。
3.晚期 在肝衰竭中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以下三条之 一者: (1)有难治性并发症,例如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严 重感染和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等; (2)出现Ⅲ度以上肝性脑病; (3)有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瘀斑等),PTA≤ 20% 。
常用肝功能指标解读
转氨酶升高反映肝细胞损伤 转氨酶高低不能反映肝病的严重程度 AST>ALT反映肝细胞坏死较重 ALT>AST反映肝细胞变性为主 转氨酶升高不是病毒性肝炎所特有 转氨酶不具传染性,决定传染性的是病毒
常用肝功能指标解读
正常参考值: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0-40u/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0-40u/L
病例分享
• 诊疗处理: • 1.肾脏替代治疗:防止容量过负荷及清除血氨、肌酐等毒素,维 持内环境稳定, • 2.肺部感染明确为烟曲霉+白色念珠菌感染,卡泊芬净抗真菌治 疗; • 3、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防治腹腔感染; • 4、护肝降酶、退黄、门冬氨酸鸟氨酸改善肝性脑病; • 5、留置胃管予肠内营养支持 • 6、根据凝血功能必要时予成分输血。
肝功能衰竭
病例分享
基 本 信 息

姓名:林某某 性别:女 年龄:86岁 入科时间:2018-2-24 主诉:反复腹胀4年余,嗜睡、双下肢无力1天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病史,血压最高达150/100mmHg,未 口服降压药物 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失代偿期 肝性脑病 肝肾综合征
病例分享
• 入院情况:患者4年前因反复腹胀在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诊 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腹水”,长期口服利尿药(螺 内酯+托伐普坦)及抗病毒药(恩替卡韦)。此次因出现嗜睡, 感双下肢乏力于2-23凌晨由急诊收入全科医学科.
2-27
清醒
2-28
清醒
3-1
浅昏迷
3-2
浅昏迷
• 特殊治疗 • CRRT
日期 2-24 20:30 2-24 23:20 2-25 12:20 2-27 14:30
抗凝方式 肝素 枸橼酸 枸橼酸 枸橼酸
小时数 2h 11h 44h 20h
下机原因 静脉压高 跨膜压高 跨膜压高 遵医嘱下机
• 血浆置换
对磷脂生 物膜有毒性.与白蛋白结合形成白蛋白-胆 红素复合物,运输至肝细胞 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内.
• 胆红素的摄取:肝细胞微突摄取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将白蛋白与胆红素分离.,
胆红素排泄: 结合胆红素
细胆管
高尔基器
胆管
毛细胆管微突
肠道 排泄
常用肝功能指标解读
胆红素升高的意义
类型与疾病: 间接:溶血,先天性黄疸 直接:胆汁淤汁性黄疸
素滞留于肝脏,导致肝细胞受损而加快肝病进展。
肝衰竭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一)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病情发展速度分类
急性肝衰 竭
亚急性肝 衰竭
慢加急性 (亚急性) 肝衰竭
慢性肝衰 竭
(1)急性肝衰竭: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肝性脑病并 有以下表现者:①极度乏力,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 严重消化道症状;②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③出血倾向明显, 国际标准化比率≥1.5,且排除其他原因;④肝脏进行性缩小。 (2)亚急性肝衰竭:起病较急,2-26周出现以下表现者:①极度 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②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 正常值上限的十倍或每日上升≥17.1umol/L;③伴或不伴有肝性 脑病;④出血倾向明显,国际标准化比率≥1.5,并排除其他原因 者
性损伤方面,PT 优于白蛋白。
肝功能指标解毒小结
1.反映肝细胞有无受损及严重程度的指标: 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腺苷脱氨酶 ( ADA)、胆碱酯酶( CHE)、乳酸脱氢酶( LDH)等。通过测定血清或血浆中酶的活性,即可反映 肝细胞受损情况及损伤程度。 2.反映肝细胞蛋白合成代谢功能的指标: 总蛋白( TP)、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胆碱酯 酶( CHE)、凝血酶原时间( PT)。肝脏合成功能下降,以上各项指标在血液中的浓度随之降低,其 降低程度与肝脏合成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3.反映肝脏排泄、分泌及解毒功能的指标: 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总胆酸 ( TBA)、血氨( N H3)。肝细胞损害时,其排泄、分泌、运输及解毒功能出现障碍,造成上述指 标升高。 4.对诊断胆汁淤积指示酶(包括同工酶)有帮助的酶指标: 碱性磷酸酶( ALP) ; r 谷氨酸转肽酶 ( GGT)、5′-核苷酸酶( 5′-N T)等, 以AKP、r-GT应用较多。当胆管上皮受损及胆管内压力增 高时,这些酶便增多进入血清中。 5.对肝脏肿瘤诊断有意义的血清标志物: 甲胎蛋白( AFP)。
鼻饲用药:乳果糖15ml/tid 瑞高500ml+瑞能200ml+瑞高500ml 输血:2-24 血浆400ml,冷沉淀10u 2-25 血浆200ml,冷沉淀10u
病例补充:1/3大便潜血4+,禁食胃肠 减压静脉用药加:埃索美拉唑80mg/bid, 生长抑素3mg/q12h 3月3日自动出院
肝脏生理功 能有哪些?
2-26 14:35-17:00 血浆置换 2000ml
2-27
2-28
12:20-14:15 血浆置换
13:50-16:00 血浆置换
2000ml
2000ml
病例分享
• 入科后用药:
静脉用药:24/2 亚胺培南0.5g/Q8h, 卡泊芬净50mg/qd, 甘复能1.5g,门冬氨酸 鸟氨酸5g,谷胱甘肽 1.8g/qd 甲强龙80mg/qd 10%GS+RI 10U+KCL 15ml Qd 28/2 白蛋白50ml/qd
常用肝功能指标解读
4.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 PT是检测血液凝固时间,它需要 肝脏产生的维生素K、蛋白质参加。 肝脏受损和胆道梗阻时PT 均明显 延长,导致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 PT正常值值10-14S,超过3S 以上 为异常,4-6S 时,已表明严重的肝
脏损害预后极差。在反映肝功能急
常见肝功 能指标的 意义?
什么是肝 衰竭?
肝的生理功能
代谢功能 解毒功能 凝血功能 生成胆汁 灭活作用 免疫防御功能 造血、储血和调节循环血量
常用肝功能指标解读
1.胆红素
• 胆红素来源:衰老红细胞:红细胞寿命为120天,占80-85%. • 未成熟红细胞:占10-15%. • 胆红素的运输:游离胆红素未与葡萄糖醛 酸相结合.不溶于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