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体育_武术:剑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体育_武术:剑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武术——剑术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单位:
《武术——剑术》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五的目标要求,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略改编了武术中的“三段剑术”为主教材,挖掘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弘扬民族精神。

根据“目标引领教学内容”的教学思想,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动作技能发展规律,自编了“剑术口诀”来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结合挂图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教材分析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目的是弘扬民族文化,发扬尚武崇德的精神,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灵敏等体能要素,使学生学会有利于终身体育发展的技能。

剑是武术器械中短兵器的一种。

其特点是轻快、敏捷、洒脱、灵活,刚柔相济,富有韵律,很受学生喜欢。

通过学习和锻炼能够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势,以及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具有较强的健身性、教育性。

本节课是剑术单元中的第三次课,学生在前两次课当中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剑法及1-4动的动作,对“剑术”有一定的认识。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

认知特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力、模仿力、理解力和概括能力。

知识技能:在前两次课当中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剑法及1-4动的动作,对“剑术”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只学习过两课时,所以对动作的记忆不牢固。

情感态度: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

因此综合学生以上特点,在教学中给学生自主的时间,探索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技能,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说出武术的锻炼价值和剑术的基本知识,理解练习剑术
可以强身健体。

2、技能目标:90﹪-95﹪的学生能在教师或小组长带领下,完成本单元第3课时
剑术5—8动;发展柔韧、协调、力量等素质。

3、情感目标:懂得武术的礼仪,树立良好的武德;在互相的教、学、思、练、评、演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相互交流、团结协作。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掌握自编剑术1-8动的动作技术。

教学难点:动作准确到位、协调连贯有力、体现“形神兼备”。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采用了创设情境、诱导学习、讲解示范、集体与个别纠正等方法开展教学。

课中采用了利用挂图和口诀这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小组展示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学法:学生通过听讲、模仿、体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

七、教学程序
1、激趣热身:
(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严明纪律,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和目标。

(2)持剑“圆形阵”跑:听音乐,手持剑进行同心圆快走及跑,在走、跑过程中跟随第一排排头做动作。

(3)创编游戏,增强体能。

让学生分组利用器械进行各种活动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身心较快的进入到学习和运动状态。

2、探究学练:
(1)教师完整剑术套路示范。

激发学生我要学的欲望。

(2)复习基本剑法(刺剑、斩剑、劈剑、崩剑、削剑)及剑术1-4动技术动作。

(3)学练剑术5-8动技术动作。

(4)小组展示(自评、互评)。

(5)集体演练。

3、放松身心:
伴随《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音乐,带领学生一同舞蹈放松,同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通过总结与评价,引导学生回顾本次课内容及目标的达成,分享收获,在愉悦的氛围中师生再见。

八、场地器材
操场平地一块,图示板四块,音响一套,剑41把等。

九、预计运动负荷
运动强度约中等,平均心率:110次/分;最高心率:130—135/分;练习密度:40—45﹪左右。

武术——剑术教案
教学对象:高二年级40人水平阶段:水平五授课教师: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

认知特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力、模仿力、理解力和概括能力。

知识技能:在前两次课当中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剑法及1-4动的动作,对“剑术”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只学习过两课时,所以对动作的记忆不牢固。

情感态度: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

因此综合学生以上特点,在教学中给学生自主的时间,探索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技能,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效果分析
1、教学内容符合教育性、健身性、适宜性和可行性。

将武术中的剑术引入课堂,弘扬了民族传统体育,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目标紧紧围绕课程标准,难度适宜、表述具体明确,具有可实现性。

3、课的设计新颖,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实效性和创新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动作技能发展规律。

激趣热身部分,利用《武林风》音乐让学生跑圆形阵,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导出了下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利用带有剑鞘的剑做游戏活动,启发学生“一物多用”,使学生充分活动了身体的同时,以愉悦的心情进入到主要内容的学习。

探究学习部分,教师的示范激发了学生“我要学”的欲望;将动作方法编成了口诀并贴在了剑鞘上,让学生结合口诀及挂图自主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放松身心部分,自编了舞蹈采用励志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带领学生放松,即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4、课堂常规严谨,安全措施到位,教师的点评也恰当、及时。

教材分析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目的是弘扬民族文化,发扬尚武崇德的精神,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灵敏等体能要素,使学生学会有利于终身体育发展的技能。

剑是武术器械中短兵器的一种。

其特点是轻快、敏捷、洒脱、灵活,刚柔相济,富有韵律,很受学生喜欢。

通过学习和锻炼能够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势,以及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具有较强的健身性、教育性。

本节课是剑术单元中的第三次课,学生在前两次课当中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剑法及1-4动的动作,对“剑术”有一定的认识。

评课表
评课表
评测练习
1.知识的理解
评价指标:能够回答出以下问题。

(1)武术的锻炼价值。

(2)剑术的特点及锻炼价值。

(3)武术的基本手型和基本步法是什么?
(4)基本的剑法有哪些?
2.动作的掌握。

评价指标:动作是否准确、到位、协调、有力,路线是否清晰。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评价
评价指标:
(1)学生对参加活动是否积极。

(2)在学习中是否敢于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

(3)活动中能相互交流和合作,体现小组合作精神。

课后反思
1、应对个别动作不好的学生再加强个别指导。

2、在学练的过程中,当学生基本掌握技术的时候,如果能让各组学生两人对照练习一下,效果可能会好。

这样可以让学生互相发现问题,互相纠正错误动作,从而更好的掌握技术。

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中提到: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健身育人功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努力设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能、运动技能和体育文化学习的同时,融合与学生成长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注重学生健康与安全意识的培养以及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重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怕困难、挑战自我、顽强拼搏、追求卓越、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和遵守规则等体育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获得全面发展。

2.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喜爱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遵循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关注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兴趣和需求,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师生和谐互动、形式灵活多样、气氛热烈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深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理解运动的价值,促使学生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转变,喜爱体育学习,乐于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体育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良品格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继承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在课程内容方面,关注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意义的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运动项目,重视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武术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教学,强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过于注重单一知识点以及把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割裂开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重视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将知识点的教学置于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