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细胞培养基通常指基础合成培养基,主要成分为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盐、辅助物质(核酸降解物、氧化还原剂等)。
据不同细胞和研究目的,选用合适培养基,•还可补加新成分。
•如杂交瘤中常用DMEM加丙酮酸钠、2-巯基乙醇(相当于胎牛血清可透析组分的作用)。
合成培养基使用时加5-30%血清。
1. 199细胞培养基及其改良品种
1950年Morgan等设计,除BSS外,含有53种成分,为全面培养基,广用于各类细胞培养,广泛用于病毒学、疫苗生产。
2. BME细胞培养基
基础Eagle培养基(Basal Medium Eagle),1955年Eagle设计,BSS+12种氨基酸+谷氨酰胺+8种维生素。
简单、便于添加,适于各种传代细胞系和特殊研究用,在此基础上改良的细胞培养基品种有MEM、DMEM、IMEM等。
3. MEM细胞培养基
低限量Eagle培养基(Minimal Essential Medium),1959年修改,删去赖氨酸、生物素,氨基酸浓度增加,适合多种细胞单层生长,有可高压灭菌品种,是一种最基本、试用范围最广的培养基,但因其营养成分所限,针对生产之特定细胞培养与表达时,并不一定是使用效果最佳或者最经济的培养基。
4. DMEM细胞培养基及其改良品种
DMEM由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各成份量加倍,分低糖(1000mg/L)、高糖(4500mg/L)。
生长快,附着稍差肿瘤细胞、克隆培养用高糖效果较好,常用杂交瘤的骨髓瘤细胞和DNA转染的转化细胞培养。
例如CHO细胞表达生产乙肝疫苗、CHO细胞表达EPO。
5. IMEM细胞培养基
IMEM由Iscove's改良的Eagle培养基,增加了几种氨基酸和胱氨酸量。
6. RPMI-1640细胞培养基
Moore等人于1967年在Roswell Park Memorial Institute研制,针对淋巴细胞培养设计,BSS+21种氨基酸+维生素11种等,广泛适于许多种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也用做悬浮细胞培养
7.Fischer’s细胞培养基
用于白血病微粒细胞培养。
8. HamF10、F12细胞培养基
1963年、1969年Ham设计,含微量元素,可在血清含量低时用,适用于克隆化培养。
F10适用于仓鼠、人二倍体细胞,特适于羊水细胞培养。
9. DMEM/F12细胞培养基
DMEM和F12细胞培养基按照1:1比例混合效果最佳,营养成分丰富,且可以使用较少血清,或作为无血清培养基的基础培养基。
10. McCoy5A培养基
1959年MeCoy为肉瘤细胞设计,
BSS+40种成分,用于正常和肿瘤细胞,尤对原代和难于培养细胞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