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我国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而随着农药的出现,对我国的农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之中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但对人身体的影响却是百害而无一利。

那么,检测出农药并尽量消除农药残留成为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这几年研发、使用的新兴技术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提取技术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对提高蔬菜、粮食的产量、质量。

但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粮食害虫问题越来越严重,农药的使用范围与程度也逐渐加重。

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农药的检测作为农业中一项十分重要的项目。

一、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现状
随着人们对产品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烈,对农药残留检测的技术也不断发展。

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进行农药残留的研究与检测工作,我国也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了对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1]。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农药检测技术由起初的比色法、容量法等灵敏度较低的检测方法发展到检测农药更为优越的薄层色谱技术、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技术。

近十年来,我国引进了国外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技术,下面就对这几种技术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1.农药残留提取技术
目前,我国对于样品中残留农药的提取技术主要有振荡法、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溶剂、吸附法、浸渍漂洗法、消化法以及匀浆捣碎法等,这些技术方法都是较为传统的方法,其对设备的要求较低,而且成本开销也很低。

但是也存在着样本用量较大、毒性也大、检测试剂用量较多、选择性差以及提取率低等缺点,尤其是对一些稳定性较高的农药残留样本,提取率少。

近几年来,我国有引进了一些检测效果更精确的设备与技术,如固相萃取、微波萃取、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提取以及加热溶剂萃取等。

用这些技术方法提取样本中农药残留,操作简单快捷、检测试剂用量少、选择精确度高以及提取率也十分可观等诸多优点,不仅使农药残留检测工作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而且操作省时省力。

2.净化技术
在对农药残留检测样本进行提取之后,提取液中往往含有许多杂质,因此要对提取液进行净化,分理出杂质。

常用的净化方法有液液分配、凝结沉淀法、柱层析法、磺化法、薄层层析法。

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又出现了吹扫蒸馏法、离子交换层析法、凝胶色谱净化法以及固相萃取法等更加有效果的净化方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固相萃取微型柱技术被研发并应用,使净化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固相萃取微型柱技术的应用,使得净化过程更快、更准确、更便捷、更经济,同时还使净化效果更好。

因此,固相萃取微型柱技术的问世,必将取代其他原有的传统净化技术。

微型柱中常用的填料有硅胶、氧化铝、活性炭以及c18等,根据不同的情况及净化要求,选择不同的填料[2]。

3.净化液浓缩技术
对净化液进行浓缩,使农药残留的检测更加便捷。

目前使用的浓缩技术主要包括吹气法、自然挥发法等,这些技术的浓缩速度较慢,不适用于易氧化、蒸气压高的农药。

k-d浓缩器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净化液的浓缩。

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对农药的保留度高,但是该方法的浓缩时间也较长,对已分解的净化液回收率过低,不适用于沸点较高、体积较大的净化液。

近几年,旋转蒸馏法的出现,解决了上述提到的所有问题。

这种方法浓缩速度快、简单易行、
回收率高,是最为理想的浓缩方法。

4.分离与检测技术
目前,使用色谱仪设备对农药残留进行分离,是我国最常用的分离方法。

色谱仪的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离效果也十分精确。

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以及离子色谱法,使用最普遍的是气相色谱法。

首先,使用气流的流动作为流动相,把需要检测的浓缩液通过色谱柱,利用两相中物质的反复分配,最后达到将浓缩液分离的目的[3]。

常用的色谱柱包括填充柱、毛细管柱、填充毛细管柱、大口径毛细管柱以及多孔层空心毛细管柱等,其中填充柱在农药残留物分离上使用的较多,能有效控制农药在色谱柱上的滞留时间,提高灵敏度和降低检测限。

我国常用的检测方法是农残生物化学速测法,其原理是利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通过特定的显色反应了解酶的活性被抑制的程度,从而得出检测样本被污染的程度。

二、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建议
从当前来看,我国的部分实验室已经拥有国际上同类较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达到了世界上较高的检测技术水平。

但从整体来看,我国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与较多问题,影响了我国的检测质量。

因此,要提高我国的农药残留检测水平,除了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与技术手段,国家政府方面也应提供相应的支持,要对农药残留检测实验室的分布、投入上,进行合理的筹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托现有的各级检测机构,合理分配检测任务与工作范围,形成条理清晰、分工明确、环环相扣的精密的检测体系,对各级检测程序、结果严格把关,发挥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优势,弥补我国在这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浓烟残留物检测状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已达到了较高水平,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以及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我国会不断研发更绿色、更环保的农药,而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结合国情,发挥优势,弥补不足,让人们吃上“放心菜”。

参考文献
[1] 戴延灿,倪永年,卢曾滨等.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现状[j].农药,2010(09).
[2] 王东辉,车宗贤,宋正平.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现状与展望[j].陕西农业科技,2012(07).
[3] 钟锋,杨晓云,李小玺等.浓烟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世界农药,2012(10).
作者简介:韩良进(1959年11月—)男,1986.9-1989.7毕于业盐城化工学校,1989年-2003年工作于盐城市电化厂任技术员,2003年-2009年工作于江苏苏龙化工有限公司任工程师,2009年至今工作于江苏托球农药化工有限公司任工程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