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二测试题沧海一笑原创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秦军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B.越国以鄙.(bǐ)远君之薄.(bó)也共.(gōng)其乏困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秦伯说.(yuè)失其所与.(yǔ)D.若不阙.(jué)秦,将焉取之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2.下列句子,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B.越国以鄙(边邑)远C.行李之往来,共(同“供”,供给)其乏困D.阙(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3.选出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A.①无能为也已②且贰于楚也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B.①共其乏困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何厌之有C.①秦伯说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①敢以烦执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失其所与,不知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以为得之矣6.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B.越国以鄙.远C.既东.封郑 D.郑既知亡.矣7.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例:晋军.函陵A.秦伯说,与郑人盟. B.因人之力而敝.之C.朝.济而夕设版焉 D.既东封.郑8.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无事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无礼于.晋吾祖死于.是B.以.其无礼于晋扶苏以.数谏故C.许.之高可二黍许.D.吾其.还也吾视其.辙乱10.选出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C.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D.朝济而夕设版焉.焉.用亡郑以陪邻11.下列各项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何厌之有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以其无礼于晋12. 下列几项中,不是烛之武说服秦王退兵理由的一项是()A. 郑是小国,对秦无多大用处B. 亡郑对秦有害而无益C. 放过郑国对秦有益而无害D. 晋忘恩负义、贪得无厌,必将犯秦13.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 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14.选出与例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以.乱易整A.敢以.烦执事 B.越国以.鄙远 C.焉用亡郑以.陪邻D.阙秦以.利晋 E.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5.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将焉.取之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6.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③又欲肆其.西封④吾其.还也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7.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A.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B.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才敢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C.您灭掉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D.您灭掉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才敢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1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A.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B.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了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C.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D.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19.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B.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C.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D.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2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累.赘连累.累.积危如累.卵B.马厩.灵柩.内疚.咎.由自取C.险峻.骏.马竣.工怙恶不悛.D.休憩.收讫.栖.身锲.而不舍2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A.铮友撤消寥廓莫可明状B.传颂慧星树阴至理名言C.怄气俯首帖耳形销骨立万古长青D.志大材疏真知卓见激流勇退坚忍不拔2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呼天抢地________地哭得那么伤心。
②文学批评中,不应把形式的模仿和内容的抄袭____________。
③天快黑了,雨还是下个不停,前面的桥又被水冲坏,我们的确_________了。
④江河奔流,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刮风,下雨,都是运动变化,诸如此类,真是________。
A.装腔作势等量齐观进退两难不计其数B.装模作样相提并论骑虎难下不胜枚举C.装腔作势混为一谈进退两难不胜枚举D.装模作样相提并论骑虎难下不计其数2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铅、锌被禁锢在火山岩凝固成的石头里,所以一般要发现它们是比较困难的。
B.他们谩骂法院执行人员,殴打执行公务的干警,这实属是藐视国家法律尊严与权威的违法行为。
C.目前一些学校成立的学生行为自律仲裁法庭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别开生面的教育手段。
D.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并不意味着可以用生活取代教育,因为生活毕竟带有零散性,并且还含有消极的东西。
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5题。
介之推不言禄晋侯①赏从亡者。
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④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⑤!”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⑦。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注】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
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
子是对人的美称。
⑤怼(duì):怨恨。
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泌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⑦田:祭田。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尤而效之,罪又甚焉尤:指责B.盍亦求之盍:何不C.以志吾过,且旌善人旌:表彰D.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义:正义2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B、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以儆效.尤C、言,身之文.也/文.过饰非D、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以志.吾过,且旌善人26.下列对“介之推不言禄”一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介之推不满于上下相蒙的现状,并在与其母的交流之后,隐居而死。
B.介之推和母亲一起隐居,母亲死后,他才接受了晋侯赏给他的绵上之田。
C.晋侯在介之推死后,已经有悔改之意。
D.“介之推不言禄”一事表现了“介之推”“介之推的母亲”的高洁品质。
2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5—26题。
匡衡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履而去。
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逮:②衡乃与其佣.作佣:③资.给以.书资:以:④遂成大学..大学:29.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三、3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⑴人皆得以隶使之,,,发其志之悲哉?(张溥《五人墓碑记》)1、晋侯、秦伯围郑,,。
2、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敢以烦执事。
3、,君知其难也,?邻之厚,君之薄也。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5、夫晋,?既东封郑,,若不阙秦,将焉取之?6、,不仁;失其所与,;,不武。
四、(10分)31.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30字)(5分)细菌虽然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它们能将吸收二氧化碳和其它养分而长成的树干和枝叶,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维持植物利用40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体内而不能参与到物质循环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