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1. 现有人口=常住人口-常住人口中临时外出的人口+外来临时寄居的人口
2. 常住人口=现有人口+常住人口中临时外出的人口-外来临时寄居的人口
3. 期末人口总数=期初人口总数+期内增加人口数-期内减少人口数
其中:期内增加人口数=期内出生人口数+期内迁入人口数
4. 期内减少人口数=期内死亡人口数+期内迁出人口数
5. 平均人口数是指某一时期内的各个时点人口的平均数。

6已知年初和年末人口数时
. 7. 已知年初和各季末人口数时
8. 城乡人口百分比的计算公式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时点间隔不等时点间隔相等∑⋅+++⋅++⋅+=++++=-f
f a a f a a f a a a n a a a a a n n n o n
22222
122111210 )()(平方公里该地区土地面积人某地区人口数人口密度=
%100)(⨯=全部人口数或女性人数男性人数性别构成%100⨯=总人口城市(乡村)人口人口百分比城市(乡村)人口占总%100⨯=乡村人口城市人口城乡人口比例100⨯=女性人数男性人数性别比例总人口数岁以下人口数少儿人口系数14=总人口数岁以上人口数老年人口系数65=岁人口数岁以上人口数岁以下人口数总负担系数64156514-
+=岁人口数岁以上人口数负担老年人口系数岁人口数岁以下人口数负担少年人口系数641565641514-=-=∑⨯=⨯==-=-=受该学制教育人数
受该学制教育人数某种学制年限人均受教育程度总人口数
大学在学人数大学教育普及程度指标岁及以上的人口数
很少的人数岁及以上不识字与识字文盲率岁人口数中学在学人数中等教育就学率岁人口数小学在学人数初等教育就学率10000015151914136
17. 18. 19. 20. 21.
22. 年人口出生率 – 年人口死亡率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1000⨯=年平均人口数年出生人口数人口出生率1000⨯=育龄妇女年平均人数年出生人数育龄妇女生育率1000⨯=年平均人口数年内死亡人数死亡率1000⨯=该年龄组的平均人口数某年龄组死亡人数年龄别死亡率1000⨯-=年平均人口数全年死亡人数全年出生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1000⨯=年平均人口数
人口自然增长量人口自然增长率1000.1⨯=该时期平均人口数
一定时期迁入人口数人口的迁入率1000.2⨯=该时期平均人口数
一定时期迁出人口数人口的迁出率1000..3⨯=该时期平均人口数
口一定时期迁入迁出总人总迁移率人口迁出率
人口迁入率+=1000⨯=该时期平均人口数
之差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出率
人口迁入率-=()()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迁出人口数
迁入人口数死亡人口数出生人口数人口机械增长量
人口自然增长量人口增长量-=-+-=+=()()
迁出人口数迁入人口数死亡人口数出生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1.1-=-=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年人口增长率年平均人口数人口增长数年平均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年人口增长率=-=.2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率+=.3%100⨯=森林总面积森林覆盖面积森林密度%100⨯=土地总面积森林覆盖面积森林覆盖率用额同时期流动资产平均占一定时期的产值额流动资产产值率=生产经营性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价值日历日数周转次数报告期日历日数周转日数流动资产平均价值
生产经营性收入周转次数⨯===
37. 批发零售贸易业总产出=按销售价格计算的已销售商品价值-按购进价格计算的已销
售商品价值-运输和邮电费
38. 批发零售贸易业总产出=本期流通费用+本期税金+本期利润-运费和邮电费
39. 营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计算 首先计算出单位的总收入;其次确定不属于总产出的部分;最后将总收入减去不属于
总产出部分即得到总产出。

40.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1﹚ 生产法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增加值之和
=∑(各产业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中间消耗)
=∑各产业部门总产出- ∑各产业部门中间消耗)
﹙2﹚ 收入法计算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

其中: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 支出法计算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注:国内总产出=货物性生产部门总产出+货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非货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
41. 42.
43.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1
44. 45.指数体系法
(1)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 就业人员数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劳动生产率指数×就业人员数占总人口数比重指数
(3)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总人口指数
(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总人口指数
(5)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资金指数×资金产值率指数
46.商品购、销、存的平衡关系
%100⨯-=基期国内生产总值
基期国内生产总值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率)
(或平均经济发展速度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第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第平均经济增长率%1001111-=-=-n n %100⨯-=基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基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值报告期人均国内生产总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年平均人口数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期末商品库存本期商品销售本期商品购进
期初商品库存+=+
47.商品供需总额平衡分析
48.对外贸易统计分析 (一)合同执行情况分析:
(二)进口贸易额与出口贸易额的平衡分析: 进出口贸易差额=出口总值-进口总值
注:正直为顺差(出超),负值为逆差(入超) (三)进出口比价指数(产品的贸易条件指数): 49. 国内总产出的计算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种植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其他农业产值 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当年实际总产量×该种农产品的单价)
40. 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分式为
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产品的期末 期初差额价值
工业部门工业总产值=∑(各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之和)
41. 国民生产总值
﹙1﹚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净额+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
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净额
﹙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净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支净额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生产净值+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支净额
42.资产负债表中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1.非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国内负债+国外负债+资产
负债差额(资产净值)
2.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
3.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
4.负债=国内负债+国外负债
5.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应与否的差异程度。

表明市场上商品供需适%=商品供需比率-%本期商品购买力商品供需差额=%本期商品购买力
商品购买力总额本期商品供应量-本期、商品供需差率=商品的供需适应程度。

从相对数上反映市场上%本期商品购买力本期商品供应量、商品供需比率=商品供需的状况。

从绝对额上反映市场上品购买力总额商品供应总额-本期商、商品供需差额=本期100 100 100310021⨯⨯⨯%100⨯=同期应交合同数实际交货数出口合同履约率100⨯=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进出口比价指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