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以江西为例专业名称电子商务班级学号0883021学生姓名张三指导教师刘元洪填表日期2012 年 3 月15 日说明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现代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工具,在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形成,从配送到终端客户,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和配送效率。
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其中,运输费用4.4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增幅比前3个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8%,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2.2%,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保管费用2.9万亿元,同比增长22.6%,增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5%,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在保管费用中,利息费用1.2万亿元,同比增长26.3%,占保管费用的41.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同比持平,社会经济运行的物流成本仍然较高。
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5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增幅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呈前高后低态势,一季度增长14.2%,上半年增长13.7%,前3个季度增长13.4%。
从构成情况看,工业品物流总额143.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1%,增幅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90.2%,是带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
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1.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增幅比上年回落17.8个百分点。
农产品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和单位与居民物流总额同比分别增长4.5%、20.4%和18.3%。
2011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3.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9%,增幅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7%【1】。
根据上述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物流运行形势总体良好,物流需求虽然增幅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较快增长,物流业增加值加快增长,为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与此同时,社会物流总费用较快增长,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重点”,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加速器,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由此可见我国对物流产业的发展有了足够的重视。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出台后,当前,各地区纷纷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将其视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新的增长点。
浙江省充分依托深水大港、块状经济和电子商务等独特优势,以港口物流、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物流、城乡配送和快递物流为发展重点,着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广东省已将发展物流产业作为经济领域四大主攻方向之一;深圳市明确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其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加以发展;上海市规划要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与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天津市制定的《天津市现代物流发展纲》要争取成为中国及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物流及信息枢纽等等。
为加速我省经济的发展,也引进了现代物流。
我省紧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要求,将现代物流业发展作为我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我省区位优势、加速江西崛起的重要手段。
围绕运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手段,统筹整合各种物流设施、科学衔接多种运输方式,全力打造流畅的现代物流网络,力争建立高水平的现代物流体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思考,形成准确鲜明、符合实际、指导性强的目标、观点、思路和措施,推动全省现代物流业更好更快发展。
自方案实施以来,我省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11年3月,平安保险19亿元资金顺利落地,实现了国内保险机构资金债权投资铁路建设“零”的突破;2011年,三江石化投资3.5亿元用于江西省铁路专用线项目,实现了国内民营企业投资铁路专用线“零”的突破江西电信累计投入30亿元,进一步完善了鄱阳湖地区3G移动、宽带和物联网等设施。
截至2011年12月,固定电话、宽带互联网覆盖全省100%的村,CDMA移动网覆盖环鄱阳湖区域6个设区市90%以上的村,3G网覆盖70%的乡镇。
省交通运输厅2011年共争取到位国家补助资金100亿元,创历史新高【2】。
由此可见,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合来看,尽管现在物流在我国备受重视,2011年中国物流业发展形势很好,部分政府部门也采取了相关政策加强物流系统,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盲目投资等问题,物流业违背其发展的初衷,其不可避免地造成新一轮的资源浪费,究其原因是对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不清,除此之外,在物流设施建设和实践方面还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明确物流与经济的发展关系,根据现有数据进行可行性分析,丰富与发展物流学科的理论构架,对促进物流和经济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利用,被誉为“第三方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在世界范围内己蓬勃兴起,同时物流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己被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实。
发展现代物流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重视,各地区政府也纷纷出台有关物流的政策法规,维护和促进区域物流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对物流产生巨大的需求,促使与物流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配送和邮电通信业等都有较快的发展。
同时,物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己成为区域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下面就国内外对物流系统的分析做一个综述。
2.1国外研究现状美国等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重视市场环境下物流发挥的法规的研究、建立和完善,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交通、大型物流中心、港口及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其中尤其以荷兰、德国、比利时等过最为突出。
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东亚及效果土国家,在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还通过政府产业政策及产业规划的实施来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3]。
日本将区域物流发展确定为日本物流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将其置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地位。
就全国而言,日本《综合物流大纲》首先将物流产业的发展置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三大目标;而2001年《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尤其是其中关于城市物流和区域物流部分,更是为未来区域物流发挥指出了方向[4]。
Perry A. Trunick(2003)分析了亚特兰大市是如何通过建立专门组织(Logistics Task Forces),进行城市物流建设规划,关注城市交通、物流节点和告诉公路建设等,以促进区域物流发展,使之成为物流领先地位的城市[5]。
Eiichi Taniguchi,R.G. Thompson(2004)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运输系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交通堵塞、环境影响和能源消耗等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物流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目的是在提高城市货运系统效率的同时减少交通堵塞和环境压力,在城市物流措施实施之前,应利用新的模型、评价和固化方法深入研究城市物流。
该书是第三届国际城市物流会议(2003)的成果,包括了称呼四物流建模、评价和规划的最新成果,展现了若干城市物流规划的基本情况以及电子商务和电子物流的最新发展等,并提出了对21实际城市货运交通的挑战[6]。
Markus Hesse(2004)针对柏林兰登堡区域的经济发展变化而出现的交通货运等物流问题,提出通过政策和计划来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包括郊区货运中心的建设,本地交付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专业物流中心的建设,同时也讨论了区域物流战略的一般局限性,以及区域物流计划政策实施的可能结果[7]。
以上,主要从政府对区域物流的重视程度及相关政策进行了阐述,此外,各大研究学者分别从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的作用,城市物流的合理规划,以及区域物流计划的政策实施的可能结果做了有效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2.2国内研究现状从我国物流现状来看,因为起步比较晚,在物流体系建设方面还远不如美、日、及西方等发达国家,国内学者对物流系统的研究也还多数停留在理论层面。
张文杰(2002)运用经济学中的区域经济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分析了区域经济与物流的相互关系。
认为经济的全球化,区域经一化,区域中的企业对利润和核心竞争能力的追求,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与物流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
同时,现代物流的发展也改变着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促进新产业形态的形成,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区域物流【8】。
曾文琦(2004)绘合区域经济与现代物流的理论,在区域经济机化理论的基拙上,对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中国区域物流规划的实践,提出了当前在处理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时应着重解决几个关健问题[9]。
王伟,陈伟成,黄莉,封学军(2010)以复杂系统理论为指导,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了区域物流—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和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控制策略,可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10]。
沈小平,杨锋(2010)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区域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的基础上,对珠三角经济区域港口物流与区域增长的关系进行数量经济分析,探寻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规律,以利于正确认识区域港口物流能力建设如何适应区域经济增长需要、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匹配【11】。
徐茜,黄祖庆(2011)认为区域经济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基础,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文中以货运周转量、旅客周转量为区域物流能力指标,GDP 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选取浙江省1978~2008 年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建立了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对浙江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对浙江物流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2】。
由此可见,我国学者多在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方面做了相关研究,也对我国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进行了研究,而对中部地区的研究还欠缺,本文将以江西为例做区域物流与区域经协同发展的研究,这对推动江西经济的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2.3发展趋势我国物流的起步比较晚,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技术层面都比较落后于西方国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地域差异、政府政策问题、经济发展问题、企业对人才的重视问题等,这些都在不同层面上影响区域物流的发展,因为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最终目的是实现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