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地区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与模式研究摘要近几年来,区域经济在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区域经济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中一种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
区域内的企业通过互动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同时亦可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乘数效应,扩散效应。
因此,区域经济有利于集群内企业获得竞争上的优势,从而带动某一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例如,深圳、浦东作为增长极的区域发展为滨海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范例。
论文首先对区域经济的概念、形成原因、条件、机理和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佩鲁增长极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同时,文中阐释了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即对非极化地区生产要素的吸引带来经济的原因主要是集群内资源的相对集中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所引起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降低了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交易和物流成本等。
随着生产要素的不断聚集,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导致生产要素包括资本、人才、知识、技术从极化地区溢出,向非极化地区扩散,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根据发展区域经济的佩鲁增长极理论,在增长极和非增长极之间发挥“经济联系通道”功能的现代物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论文讨论了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然后考察了港口城市中,港口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从而研究了港口物流发展产生乘数效应带动港口所在城市经济发展,所在城市经济发展带动城市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型。
论文创新之处在于对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发展的机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归纳了各种现代物流发展城市或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如港口带动型、工业带动型、商业带动型和交通枢纽型模式。
论文讨论了世界主要港口发展物流的经营管理模式,总结了世界主要港口发展物流的经验和发展趋势。
最终论证了港口为增长极带动所在城市经济发展,以所在城市经济发展带动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型。
在研究方法上,作者主要通过文献及理论研究,社会调查及数据分析归纳。
并以天津滨海新区发展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使论文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最后给出了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港口物流增长极聚集效应扩散效应目录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 (1)协同发展的机理与模式研究 (1)目录 (3)引言 (5)1. 区域经济理论及构筑模式 (6)1.1区域经济理论基本框架 (6)1.1.1区域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6)1.1.2 萌芽时期 (7)1.1.3 形成时期 (8)1.1.4 成长时期 (10)1.2.区域经济构筑的主要模式 (11)1.2.1佩鲁增长极模式的理论渊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以增长极模式发展区域经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新产业区模式与区域经济 (13)1.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增长极模式 (18)1.4 区域增长极如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16)1.5 增长极模式在西方区域开发中的应用与评价 (17)2 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 (20)2.1 物流的概念及发展阶段 (20)2.1.1 物流的概念 (20)2.1.2 物流的发展阶段 (20)2.2 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 (21)2.2.3 现代物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3)2.2.4区域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的拉动作用 (25)2.2.5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27)3 经济中心城市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30)3.1 经济中心城市物流发展的主要模式 (30)3.2 港口带动型物流发展模式的特点 (32)3.3 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和支持作用 (33)3.3.1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整合作用 (33)3.3.2 港口在区域经济中的带动作用 (34)4 港口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的机理 (38)4.1港口与所在城市的关系 (38)4.2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39)4.3港口与区域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42)4.4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及传导机制 (45)4.5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 (47)5 世界典型港口物流模式分析 (48)5.1 世界典型港口物流的经营管理模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鹿特丹港模式 (48)5.1.2安特卫普港模式 (49)5.1.3香港模式 (50)5.1.4新加坡港模式 (49)5.2世界典型港口物流发展的启示 (57)6 天津滨海新区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51)6.1国家“十一五”发展战略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的规划 (51)6.2天津滨海新区对天津港发展的定位 (52)6.3天津港口物流发展对天津滨海新区的支持作用 (53)6.4天津滨海新区对天津港口物流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加强港口的物流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7.2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建议——加强港口物流发展中软实力的建设 (60)参考文献 (63)引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并首先在沿海十四城市进行了试点。
经过近30年的持续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我国总体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主要表现为以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又带动了中西部、西北及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动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而作为经济活动重要节点的中心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一方面,通过聚集效应成为庞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又通过扩散效应和辐射效应对区域经济起着强大的带动效应。
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所以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并进一步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学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关系协调的科学。
目前从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构建区域经济较为流行的模式是增长极模式,培育区域增长极是发展区域经济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增长极理论于80年代传入我国,并被许多地区用来指导区域经济开发实践。
根据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优势较大的地区来带动。
特别是滨海地区港口城市中的临港工业区,这些地区和产业成为增长极的条件比较成熟。
港口作为区域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接口,是货流、商流、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汇合点。
港口是否可以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如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对我国现在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是出于以上考虑,本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对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和区域经济对港口物流的带动作用进行了剖析。
尤其是对港口的功能和作用,港口物流在区域经济的重要性做出了分析。
之后,对港口与城市,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及传到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
最终,对港口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以港口物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进行了理论论证和实证分析。
1.区域经济理论及构筑模式1.1区域经济理论基本框架1.1.1区域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区域,是一个客观上存在的,地理意义上的,又是人们观念上抽象出来的空间概念,它往往没有严格的范围和边界以及确切的方位。
它可以包括一个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城市群,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几个国家。
目前关于区域经济影响较大的一种定义,则是由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E.M.Hoover)于1970年给出的。
他认为,“区域是基于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或制定政策等目的的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
它可以按照内部的同质性或功能一体化原则划分。
”1在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所谓区域,乃为有内聚力的地区。
它是通过选择与特定问题相关的特征并排除不相关的特征而制定的。
也就是说,区域包含的地区具有同质性。
”2“区域乃为有内聚力的地区。
区域所包含的地区具有同质性,经济上有密切的相关性、细条运转的整体性、相互交叉的渗透性。
”3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区域是指有内聚力的地区,它以地域内部的同构型和功能一体化为特征,具有经济上的密切相关性、协调运转的整体性、相互交叉的渗透性。
区域的实质是一种结构,一种由生产要素的运动、网络、主要节点、次要节点等级体系形成的经济空间结构。
网络是指联系各个节点的通道或轴,节点指经济体的极化点,功能聚集点。
生产要素,即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流通过网络(通道)在各个节点交换流动。
如图1-1所示。
因此区域是指便于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经济活动而以整体加以考虑的有若干行政区组合在一起的空间范围。
它具有组织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能力,常有一个经济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中小城市、广大农村地区组成的经济社会综合体系。
区域经济,泛指一定区域的人类经济活动。
在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上,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具有区域特色的国民经济。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区域经济是由各种地域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有机结合,多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
区域经济的具体含义如下:(1)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经济是由各个区域的经济共同组成的,如果没有各个区域经济,也就不会存在国家经济。
(2)区域经济有一定的功能,区域经济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满足本区域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二是满足其它区域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区域经济不是孤立存在的,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分工,区域经济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它与其他区域经济不同,即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如一个区1艾德加.M.胡佛,弗兰克.杰莱塔尼著:《区域经济学导论》(中译本)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第239页。
2方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研究》,1988年第一期。
3林德全:《区域经济规划的理论与实用方法》,《数量经济、技术经济资料》,186年专辑,第一页。
域以生产汽车、石化、粮食为主,而另外一个区域以生产食品、服装、电子产品为主,这样就形成了区域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4)具有均质性和集聚性。
所谓均质性,是指一个区域的内部一致性和区际差异性,也就是一个区域的共同特征和一个区域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本质特征;集聚性则是指区域内部并不是整齐划一的,有中心,有外围,有网络,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