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区域经济格局逐渐由沿海区域支撑整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局面转变为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的多级格局,格局的变化,意味着我国正在向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方向进发。
但是,纵观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区域之间经济水平的巨大差距并未减缓,阻碍了区域协同发展步伐。
如何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协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当代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需求。
制定区域经济系统发展机制,具有深刻现实意义。
1.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简单概述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主要是指各个区域之间互相开放,经济往来越发密切,区域合理分工,带动区域经济稳定增长,缩短了区域间经济差距,在规定范围内,实现了区域经济良性发展。
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重视的是发展过程、真实形态,区域之间开放性、经济往来的密切度、分工的科学合理性都明显提升,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渐渐缩短。
2.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理论依据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协同理论的作用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其一,区域经济发展并不能单独展开,任何区域想要持续发展,对外开放是关键,如此才能推动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的流动,带动区域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