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 诊断治疗和预防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脉管炎科—艾明瑞
何谓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硬化闭塞症( , )是指动脉壁因粥样硬 化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以下肢最常 见,本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发病率呈逐渐 增高趋势。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具共同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
正常
脂肪条纹
神经源性跛行
病状特点
症状部位
运动诱发症状 跛行的步行范 围 站立时出现症 状
症状缓解
肌肉疲劳,紧缩感
臀、髋、股、小腿及 足部
是 每次发病步行范围相


停止行走
刺痛感、无力、肢体 不灵活
相同 是或不是 变化不定
是 常需要坐下或改变体 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物理检查
彩超
超声血流检查是被越来越 多的被血管外科同道认可 的一种手术前后常用的检 查方法
华法令对重症肢体缺血和血液高凝的患者需服用华法令抗凝定期 复查。
肝素对急性肢体缺血,血液高凝的患者,是首选抗凝方法。每8小 时一次;静脉注射,1-1.5,体重每6-8小时一次,需监测。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0.6 皮下注射 1-2次/日。 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毫升分子量2-4万),每日一次。 西洛他唑()是2-(1H)羟基喹啉为骨架的一种衍生物,可抑制磷酸二 脂酶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和(国内商品名培达)扩张周围血 管的双重作用,西洛他唑片200日, 50 × 2片/次,2次/天,疗程为6周。 抵克力得(),即盐酸噻氯匹啶250 1-2次/日。噻氯匹啶具有较强的 抗血小板作用. 波立维(氯比格雷) 手术和介入治疗前后 75 1片/天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何表现
症状 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肢体缺血的发展速度和程度。 初起症状是患肢发凉、麻木、感觉异常、间歇性跛行等。 发展后可出现静息痛及组织坏疽、缺血性神经病变、皮肤色
泽改变、皮肤附属器营养障碍、废用性肌萎缩及关节僵硬等 症状。 主髂动脉闭塞的男性患者常有阳萎。 体征 体检有缺血肢体肤色苍白、发花,皮肤皱缩、干燥有鳞屑、 趾甲增厚、体毛脱失、肢体肌肉萎缩等。 触诊皮温凉、厥冷,闭塞部位远侧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末梢血管充盈时间延迟。 严重缺血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垂足、局部皮肤溃疡 甚至肢体坏疽。
是无手术机会患者的唯一治疗方法, 同时也是手术治疗的必要支持和补充。
要重视血管疾病的药物 治疗
一般治疗:控制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好发因素
戒烟;控制高血压病;降血脂治疗; 严格控制血糖,有效的控制餐后血糖更是治 疗 的关键; 注意患肢保暖,但切忌给予缺血肢体热敷或 理疗,否则将会加重缺血肢体的坏死; 患肢运动法和高压氧治疗; 肥胖、缺氧、维生素C 缺乏、精神紧张、情 绪 激动等也是动脉硬化的易发因素,需有效控 制。
斑块破溃/ 裂隙和血栓形成
纤维斑块 粥样硬化斑块
不稳定性 心绞痛
心肌梗死
临床无症状
稳定性心绞痛 间歇性跛行源自年龄增长危重的 下肢缺血心血管死亡
, 急性冠脉综合征; ,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危险因素
家族史 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 吸烟 肥胖 运动少 生活不规律 过度紧张(工作、生活压力大) 饮食不健康
3
是足背或胫后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
收缩压的比值,可以判断下肢动脉的阻塞
程度。0.9<<1.3为正常, 0.4<<0.9
时血流轻到中度减少, <0.4时表明血流
严重减少。有助于预测肢体存活,伤口愈
合和心血管事件。
检查正在挑战传统 动脉造影
磁共振血流成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下肢动脉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和90% 应注意: 某些部位(髂动脉等)可过高显示狭窄程度, 狭窄50-70%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4%、60%, 髂动脉和小腿动脉特异性仅有58%和50%
3 动脉壁的可扩张性和顺应性
动脉结构检测方法
1 动脉壁内中膜厚度(),粥样斑块形成情 况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以预测无症状人群的 心血管事件,在既往有心血管事件人群中 可以预测事件再发。颈总动脉≥0.9为内中 膜增厚,颈动脉是预测心脑血管病事件的 独立预测因子。
动脉结构检测方法
2 踝肱指数()
特殊药物治疗包括抗凝、祛聚、扩张 血管、溶栓和镇痛治疗等。其目的是防止 自体动脉或转流血管血栓形成,促进侧枝 循环的形成。
肢体缺血的患者多因患肢疼痛而不能 入睡和不思饮食,应选择镇痛效果好、作 用时间长和副作用小的药物,同时可加用 催眠药物。
1.抗凝、祛聚治疗 肠溶阿斯匹林,50 1次/日。 潘生丁0.1-0.4日
血管超声检查有突出的优势
1、了解血管腔及管壁的形态 2、测量血流速度 3、便捷且无损伤
动脉功能检测方法
1 脉搏波传导速度() 增加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无冠心病及其 程度相关,并可以提示冠心病的预后。它 可以反映动脉僵硬度,帮助了解下肢缺血 程度及预后,正常人一般<1400。
2 反射波增强指数() 能定量反映整个动脉系统的总体弹性,较 敏感地显示因大小动脉弹性改变引起的压 力波反射情况。
率为8.7% 2、高踝肱比患者发生率为7.9%
下肢缺血治疗方案
1、消除心血管危险因素(降脂、降糖、 戒烟等)
2、运动锻炼有助于侧枝循环的建立 3、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4、手术及介入治疗 5、探索生物 治疗的新方法
药物治疗是治疗下肢缺血的重要手段
非手术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特殊药物 治疗两部分。
何谓歇性跛行
行走一段路程后下肢肌肉出现疼痛、酸胀无力,继 续行走因症状加重而被迫止步,休息片刻后疼痛缓 解可继续行走,同样条件下上述症状反复出现。
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常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间歇性跛行包括动脉缺血性跛行、静脉性跛行和神
经源性跛行。
缺血性跛行与神经源性跛行的鉴别
缺血性跛行
检查
是金标准吗?
投照角度不同,病变部位可能被 忽略
穿刺或造影剂可能加重肢体缺血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自然病程
近40年的研究显示
间歇性跛行患者
1/4
可自发改善
1/3~1/2 保持不变
1/4
加重
. J , 1996,25:282-290
死性病变 爱丁堡研究表明:踝肱比可作为判定预 后标志 1、正常踝肱比患者5年心脑血管事件整 体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