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关系特点:
1 .在内阁制政体下,议会不仅是国家立法机关,而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即国家权力中心。
2 .政府(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内阁由占议会中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多数党领袖任内阁首相,有最高行政权,首相提名内阁成员,与之共进退。
3 .国家元首是世袭并终身任职,只是最高权力象征,“统而不治”,没有实权。
1 .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与首相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实行分权原则。
2 .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3 . 1832 年议会改革法案使更多的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人议会。
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4 .政党制度的形成。
作用及影响
1 .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稳定社会秩序;(各派可通过议会竞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3 .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4 .为其他国家树立了一种政体模式。
(六)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特.女1 .连续性。
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几乎无一不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王的内阁到责任内阁制。
渐进性。
英国制度的发展变化都是徐缓渐进式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 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3 .创新性。
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内阁制。
横向拓展:理解18 世纪英国的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制的区别。
〔l )性质不同:明朝是封建王朝,其“内阁”是专制王权的辅政机构,是封建性的;而英国内阁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 2 )内阁权限不同:英国内阁权限比中国内阁权限大。
( 3 )组成方式不同:英国内阁是由选举产生,中国的内阁是皇帝专制独裁的产物。
( 4 )影响不同:英国的内阁制促进了英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内阁制则是促使专制制度在强化的同时逐步走向衰落,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