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尼棕榈油产业状况

印尼棕榈油产业状况

印尼棕榈油产业状况一、印尼棕榈种植发展情况(一)棕榈种植面积快速扩张1970年以来,棕榈油成为印尼发展最快的经济作物。

1986-2006年的20年时间里,印尼棕榈种植面积增长近10倍,从60.7万公顷发展到607.5万公顷;棕榈油产量增长也超过10倍,从164万吨增长到1610万吨。

印尼棕榈种植园长期以来主要有3种经营模式:大型私人种植园、国营种植园和个体农户小型种植园。

近十年,为适应国际市场发展和价格波动大的情况,棕榈种植园模式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已经逐渐由政府主导和控制市场转向私人部门经营和市场自我调节为主,国营种植园的面积和产量在总种植面积和产量中所占比重由1986年的54.8%和67.8%下降到2006年的11.5%和15%;同期大型私人种植园的面积和产量比重分别由23.8%和28%上升到45%和47.7%,已发展成为棕榈业的支柱;个体农户种植园的面积和产量比重从21.4%和4% 增长到43.5%和37.8%,其增长势头最猛。

(见表一)数据来源:印尼农业部。

就地域分布看,印尼棕榈油的主产区为苏门答腊岛,其中苏门答腊岛的棕榈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印尼总产量的80%。

全国共有19个省种植和生产棕榈油,包括北苏门答腊、西苏门答腊、廖省、南苏门答腊、朋姑露、楠榜、占俾、亚齐、邦加勿里洞、西爪哇、南苏拉威西、中苏拉威西、东南苏拉威西、东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西加里曼丹、巴布亚省等。

(见表二)表二(A)印尼各省2003年和2004年棕榈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布情况表二(B)印尼各省2005年和2006年棕榈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布情况数据来源:印尼农业部(二)未来新增棕榈树种植面积的潜力较大尽管受城市化、人口增长、新工业园区发展、道路建设用地增加及环保主义者的反对等因素影响,印尼棕榈种植土地扩张受到一些限制,但印尼政府为保持年均经济增长6%的目标,将种植园列入国家优先发展产业,计划未来五年新增300万公顷土地用于种植棕榈树、橡胶、可可等经济作物。

从印尼现有土地资源看,也具备扩大种植面积的条件。

印尼SOEHERMAN咨询机构调查显示,印尼全国可用于棕榈种植的土地大约有2600万公顷,主要分布于亚齐、巴布亚各省,其中巴布亚可用土地最多,约600万公顷,其次是廖省260万公顷,占俾180万公顷,南苏门答腊150万公顷,加里曼丹等中部地区约600万公顷。

(见表三)数据来源:soeherman根据印尼农业部规划,到2009年,棕榈种植面积将达到712.5万公顷,其中个体农户种植园面积将超过私人种植园面积,达330万公顷,位居第一位,私人种植面积306万公顷,国营种植面积仅76万公顷,棕榈种植面积平均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

(见表四)表四 2007-2009年印尼棕榈种植面积及产量预测数据来源:农业部种植园司二、印尼棕榈油生产和出口情况(一)棕榈油生产发展情况棕榈油生产加工业是印尼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

根据印尼中央统计局资料,目前棕榈种植已占到农业产值的11.87%,2003-2006年,棕榈种植业的产值平均增长率为17.8%,远高于整个农业部门8%的比率,同期棕榈油产量以每年约15.3%的速度增长,其中个体小农种植园增长最快,为20.7%,私营部门为15.9%。

印尼农业部初步统计,2006年棕榈油(仁)总产量1610万吨,同比增长12%,印尼棕榈油(仁)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43%,预计2007年印尼棕榈油(仁)产量将达到1710万吨,超过马来西亚,成为世界最大棕榈油生产国,到2009年总产量将超过1900万吨。

(见表二、四)尽管印尼棕榈油总产量将超过马来西亚,成为世界第一,但就生产能力来讲,印尼棕榈油劳动生产率大大落后马来西亚。

目前,印尼棕榈油单产量只有2-3吨/公顷,而马来西亚为4-5吨/公顷;就产品来讲,以初级产品为主,很少开发棕榈油附加产品。

即便如此,印尼现有棕榈油加工能力也难以满足需求,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320家棕榈油加工厂,整体生产率为13520吨TBS/小时,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见表五)。

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今后至少需要建立119家规模为30吨TBS/小时的新加工厂才能满足需求。

数据来源:soeherman(二)棕榈油及衍生产品市场消费及出口情况从世界植物油市场发展前景看,全球对植物油需求继续增长。

在对植物油需求增长中,棕榈油比重继续上升,2005年棕榈油已经超过豆油成为最大消费量的植物油,尤其是近几年印度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推动对棕榈油的需求,再加上欧洲等国大力发展生物燃油,燃料用棕榈油需求也会出现较大增长。

世界油料组织(Oil World)研究显示,由于产量增幅跟不上需求的增长,2007年全球棕榈油的供应将会趋于紧张。

预计,2007年世界棕榈油产量为3857万吨,需求量为3912万吨,棕榈油价格将突破620美元/吨,达到近7年来的最高纪录。

就印尼国内需求看,其棕榈油消费增长缓慢,产品消费以食用为主。

2006年棕榈油及衍生产品产量达1610万吨,其中国内消费420万吨,出口1190万吨,国内和国际消费市场份额比例约为3:7,预计到2009年该比例仍将保持不变。

随着世界需求的加大及印尼产量的快速增长,近几年印尼棕榈油出口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赚取外汇的重要行业之一,2006年印尼棕榈油及衍生产品出口收入占国家出口总收入的6%,非油气出口收入的8%。

根据印尼海关统计,2001-2006年印尼棕榈油及衍生产品年平均出口额增长55%,从12.27亿美元增长到52.97亿美元;出口量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9.5%,从548.5万吨增长到1190万吨(见表六)。

目前,印尼的主要出口市场为印度、中国、荷兰、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31%、13%、10%、7%、6%。

随着中国对棕榈油进口配额的放开,以及印尼棕榈油出口在欧洲市场和印度市场接连碰壁,印尼已开始将棕榈油出口市场向中国倾斜。

目前,印度和中国是印尼棕榈油前两大出口地。

2006年分别向两国出口棕榈油235万吨和180万吨,预计2007年对两国的出口量将分别达到260万吨和220万吨。

表六 2001-2006年印尼棕榈(仁)油出口情况数据来源:印尼中央统计局、贸易部;⑴为初步统计数据三、印尼棕榈油业管理自印尼独立以后,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棕榈油业发展,在第二个五年发展计划时,就曾制定种植园十年规划,注重吸引和鼓励私人和外资投资棕榈油种植园。

2006年,印尼政府再次将棕榈种植列入国家优先发展行业,计划为种植园提供贴息贷款及减少税收等优惠政策,并将在苏北、廖省、西加里曼丹和东加里曼丹四个地区建立棕榈油工业集中发展区,吸引国内外投资商。

此外,为使棕榈油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印尼政府计划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部门,重新调整国有种植业的战略和模式,强化管理,提高国营种植公司的效率,并完善国家市场战略以促进棕榈油消费。

目前,印尼棕榈油行业的管理部门主要有三个:农业部、工业部和贸易部。

农业部种植园总司负责棕榈种植业的产业总体发展规划、政策制定、技术标准等;工业部负责棕榈油加工生产环节的管理,包括棕榈油加工企业的注册、经营、生产、销售等;贸易部国际贸易总司负责棕榈油进出口贸易环节的管理,包括棕榈油及衍生产品贸易政策、棕榈油进出口商注册、经营许可等。

此外,印尼政府还将税收作为调控棕榈油市场供求的手段。

为促进棕榈油出口,印尼曾将棕榈油出口税率从1999年的60%以上调至现在的零关税,但政府仍保留了10%的初级产品增值税。

近期,印尼国内部分人士呼吁政府为鼓励本地棕榈油下游行业的发展,需对棕榈出口采取限制措施,若印尼真的采用调高出口税率等限制措施,无疑将更加加剧未来国际市场棕榈油供求缺口。

四、印尼棕榈油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正如印尼其他很多行业一样,棕榈油业也面临很多限制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 实际可用于棕榈种植的新垦土地日渐稀缺。

印尼新垦棕榈园的扩张威胁到现有热带雨林,目前受到环境保护者的指责和施压。

-- 缺少拥有熟练技术的劳工。

-- 劳动生产率低下,特别是个体经营种植园。

印尼棕榈油生产率只有2-3吨/公顷,而马来西亚为4-6吨/公顷。

造成生产率低的原因是:1)75%的种植园老化,需要进行革新。

2)棕榈园管理维护不善。

3)收割方式方法不科学。

4)育苗和种植技术落后。

-- 地方政府管理混乱。

2001年印尼中央政府经济权力下放到地方后,地方政府管理不善,政策措施不完善,致使土地纠纷不断,且生态环境破坏及非法活动日益猖獗,尤其是在县级地方。

-- 后勤运输等支持体系不完善,如化肥、农业化工、汽车、重型机械设备、工厂加工设备供给不上,运输、油罐储存、咨询及研发等服务体系不完善。

-- 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落后,产品难以向外运输。

印尼可用种植棕榈的土地大都分布在加里曼丹和巴布亚岛,这些地区多数不通公路、没有电力,土地开垦成本大。

-- 国家对棕榈油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印尼政府及金融机构难以给该行业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补贴,大多企业只能使用利率16%、期限20年的商业贷款,导致企业负担过重大大影响其扩张和开发新产品。

在土地使用上,印尼也只给予25年的使用权,而马来西亚是90年。

未来几年,印尼若将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真正的产业竞争力,需要有针对性的从上到下对棕榈油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并给予企业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社会和安全保障、分配体系、融资、政府支持、价格政策、税收优惠刺激、商业法规等方面的保证。

执笔:安丽丽二OO七年四月四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