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船舶行业现状
船舶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防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艘现代化的舰船就是水上的“现代化城市”,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
伴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世界级造船基地的崛起,信息化在中国船舶企业战略决策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许多企业都为未来发展制定了详尽的信息化蓝图,许多大系统、大规划、大思路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不过自2009 年的造船业步履维艰,接单难、交船难和融资难的三难局面至今没有改变。
从2010 年1 月份全球仅有9 艘船订单开始,中国造船业就一直在运力过剩和产能过剩的环境中挣扎。
而这也是全球性的问题,仅次于韩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大船舶生产国德国3 月份也曾表示,由于世界造船工业面临产能过剩局面,德国船舶制造商2009 年共有29 个订单被撤销,总金额高达9.36 亿欧元,这种局面是融资困难所致。
然而窘境才刚刚开始。
目前,我国大部分新兴船厂手持船舶订单到2010 年底或2011 年上半年。
总结中国船舶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大致有以下3项::一是中国对铁矿石等原料的巨大需求,导致散装货船供不应求;二是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政府要求原油进口50%要自己运输,导致对油轮需求增大;三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造成集装箱船紧张。
从目前的情况来说,船舶企业的情况可以说是不容乐观,但是随着一轮经济周期的复苏和轮回,在经过了08到12年的经济调整,摆脱了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两次危机可能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世界经济在逐步的回暖,往好的方向上发展。
从现阶段逐步的渗透到船舶制造业中,到了船舶制造业兴盛时期,宝信将会有一个更高更好的出发点。
二、行业信息化现状
从2005年以来船舶企业一直都在强调信息化建设,许多企业都为未来发展制定了详尽的信息化蓝图,许多大系统、大规划、大思路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船舶企业现在主要应用的软件有CAPP、CAD、TRIBON系统、PDM、ERP等信息化软件,ERP软件目前尚停留在一些大型船厂,中型船厂的ERP软件尚存一片天空。
中国船舶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1)、CIMS工程应用程度参差不齐
(2)、设计强、管理弱
(3)、设计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中国船舶企业信息化需要强化的部分:
(1)、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协调仍以现场调度型为主,满足精细管理要求的造船作业管理信息系统尚未研究应用,企业劳动生产率较低;
在生产管理的强化和管理精细化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
目前,我国造船行业基本上还在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大部分企业在管理信息化方面没有从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组织模型、业务流程等根本问题上进行改造,而仅仅是在原有管理方法下采用了信息技术手段。
因此,国内造船企业在生产管理、资源计划、
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没有建立起准确有效的生产计划、物料需求和物料供应体系、没有充分地调动企业的资源能力、没有合理地安排企业的资源计划、没有及时有效地掌握和控制生产成本。
例如,在生产计划、日程安排方面,仍基本为人工安排,尚未采用资源计划的自动排程。
由于造船业的变动因素多,人工计划调整相当困难,造成设计、生产计划粗放,负荷不均,难以形成均衡、有节奏的生产,影响了生产效率和制造周期。
在物料的采购、供应、生产方面,没有按照生产设计所获得的物料需求信息,结合有效库存量进行计算,获得精确的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因而往往造成库存的积压或物料供应的缺失。
造船生产管理的现代化需要信息化的支撑,需要有软件载体来体现先进的管理思想。
为此,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成为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而要实现精细化管理,首先必须做好基础性工作,如企业编码体系的建立和编码的标准化,企业基础信息的采集、整理和知识积累,企业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等等。
(2)、满足船舶产品成本预算、核算、控制功能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一个合理的目标成本分解和落实机制,使得目标成本控制并没有达到预期水平,船舶企业成本失控现象时有发生;
(3)、造船是“设计、采购、建造的并行工程”,能控制船舶产品生命周期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建立;
(4)、造船企业不仅在制造技术、设计技术方面与先进造船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管理素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式与手段等各方面与世界先进造船企业相比差距更大,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信息一体化的集成度较低,特别是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现代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得不到应用和实施,企业管理在整体上仍为粗放型;
(5)、目前国内应用于船舶产品设计和管理的大型核心软件基本是以引进国外系统为主,由于组织架构、管理体制、企业文化、业务流程的差异,国外造船生产管理系统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完全适应国内造船企业的实际情况,必须经过本地化改造。
三、行业特色
船舶制造业的行业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
(1)、船舶制造企业先接受订单,根据销售订单,再进行设计,根据设计的图纸进行生产,所以船舶制造业是属于小批量定制式生产。
造船生产是一个很特殊的过程,其特殊性不仅体现在产品的类型、品种的繁杂,吨位大小、功能要求上的极大差异,更体现在船舶这一产品所涉及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其品种规格可以成百上千计算,其数量更是多达几万甚至几十万,船用设备涵括机械、动力、电力、电子、仪表等各个方面,且涉及卫星导航、卫星通信、计算机应用和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
船舶生产是一个包括经营、计划、物资、设计、制造、质量、安全等多种类型活动在内,而且又是交叉并行进行的复杂过程。
它既包括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的加工,又包括逐步装配,并且进行各种设备、设施的安装调试,直到最后形成整船,经试航检验合格后交付船东。
(2)、变化因素比较多,对设计、计划、排程的要求比较高
四、船舶行业经济可行性分析
1.船舶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而船舶制造企业在信息化投入方面也是比
较大的,仅2008年一年,中船龙穴造船基地的信息化预算就达到3000万元。
从宝
信业务额度上来说,也是比较符合宝信的一贯政策的。
2.就行业前景来说,船舶制造业是一个比较老的行业,但是船舶制造业的信息化确是
最近几年才逐步兴起,并且以后的几年船舶制造业的信息化还有很大的可补充范围。
从宝信业务前景上说。
船舶制造业的信息化还是有利可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