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井施工方案
柴家沟矿业有限公司安全改造项目 斜风井扩刷工程施工方案
陕西集华柴家沟矿业有限公司 二零一五年五月十一日
一、工程简介
1.1工程概况
1.1.1斜风井 斜风井总长488米,倾角25°,原断面为料石砌
碹半圆拱形,净宽2.4米、净高2.6米、净断面积 5.6m2。扩刷后断面净宽4.8米、净高3.8米、净断 面积15.76m2。基岩段长460.7m,掘宽4960mm、 掘高3880mm、掘进断面积16.62m2,采用锚网喷 联合支护,喷厚80mm;表土段长27.3m,掘宽 5600mm、掘高4300mm、掘进断面积20.71m2, 采用现浇钢筋砼支护,壁厚400mm。 风井内现敷设有12吋压风总管和8吋黄泥灌浆管 (暂用为井下排水管)。 矿井总回风量3029m3/min,风井现有风速8.98m/s。
逆风施工粉尘迷眼,需配 备风镜。
2.2排矸运输
上山施工:
耙斗机安装固定难度大, 移动安全系数低。
井筒内矿车运输需采用绞 车配合滑轮倒拉提放,安 全性低。
副井运输能力仅能保证生 产系统的辅助运输,同时 生产与施工,运能不足。
运输线路长,系统复杂, 转运环节多,运输占用劳 动力较多,运输效率低。
另有主、副井筒施工地质写实图显示,掘 进接近煤层时(斜长约16m,垂距6.6m), 见一落差H=0.8m小正断层。走向209°,倾 角70°。
1.3工程地质简述
地层岩性由上至下为: 第四系黄土层厚5.50m; 下白垩统志丹群洛河组砂岩厚度105.6m,
宜君组砾岩厚度28.06m; 中侏罗统直罗组厚度24.43m,共五层,以
中~粗、中~细砂岩为主; 中下侏罗统延安组厚度41.31m,为煤系地
层,是4-2煤老顶、直接顶。 煤层直接顶板为厚度1.74m的灰色泥岩,具
滑面,下部有0.15m灰色粉砂岩。
1.4水文地质
斜风井井筒从井口下45m开始至245m段, 有淋水、渗水现象,涌水量小于4m3/h。
二、工程施工条件分析
1.2地形地貌
井口工业广场场地狭小,井筒南侧预计设 置主通风机处为一突出山脊山坡林地,两 侧均为狭窄沟谷,植被覆盖。
井筒北侧为柴家沟,常年有溪流,矿井水 于此排放。
一趟矿区高压供电线路经过井筒南侧坡地, 坡上栽有架线杆一根,施工风机房前需迁 移。
1.3工程地质简述
以井田范围内最近的钻孔资料CB3(一九四 队1988.5.20)为参考依据。风井口标高 1234.53m,CB3孔口标高1244.30m,见煤点 标高1039.50m,距风井筒最小距离100m, 距风井口380m。
3.1施工方法
3.1.2风硐施工 方案二(推荐): 明槽开挖后下山掘进风硐伸入基岩部分,
进行临时支护,待贯通前5m停止掘进,先 浇筑钢筋混凝土风道。 然后与井筒爆破贯通,封闭风硐与井筒开 口位置,期间矿井需停产2-3天。 安装主通风机并调试,在风井井筒风硐开 口位置上方10m位置安装临时防爆门,切换 风机。
开工前需临时延伸井筒, 安装两道正向过车风门进 行控风。
2.4防排水
上山施工:
井筒涌水可直接顺水沟排 放。施工时应将毛水沟一 次掘出,便于排水,杜绝 涌、淋水满巷流。
下山施工:
施工时井筒内涌水可顺原 巷道旧水沟排放。掘进放 炮前应先挖掘排水口与老 水沟联通,预埋一根4吋钢 管(长1.2m)泄水,防止 迎头积水。
2.5施工组织
上山施工:
风硐、风机房与井筒平行 施工,各自系统独立,互 不影响。
下山施工:
风硐、风机房与井筒平行 施工,各自系统并行,有 一定影响,需做好施工协 调工作。
2.6施工困难因素
工业广场场地狭窄,受现有生产设施局限, 大型提升绞车安装空间不足,因此提升系 统选型以简单适用、安全可靠为原则。
2.1钻眼爆破
上山施工:
下山施工:
坡度较大,打眼操作困难, 打眼操作角度不易掌握,
需架设操作台,钻眼机具
易形成漂底,钻眼机具方
支撑石受重 力作用下落,堆矸对通风 断面阻碍少。
顺风施工粉尘对视觉影响 小。
断面小,爆破后矸石受重 力作用下落,堆矸对通风 断面阻碍严重,需实行分 次爆破成型,影响进度。
三、施工方案
3.1施工方法
3.1.1基岩段 基岩段施工采取由上向下施工。 采用激光指向,钻爆法破岩施工。耙斗机装岩,
串车提升;光爆锚喷施工。 经与设计院沟通后,将风井扩刷方案由底板标高
不动,挑顶扩帮刷大,改为顶板标高不变,向下 以拉底为主扩帮刷大。以减少施工过程中落矸堆 积堵塞通风断面,影响通风的问题。 掘进坚持先拉底(拉底量2.35m3/m),再拆碹 (拆碹量2.11 m3/m),最后刷扩(扩刷量6.538 m3/m),分次成型原则,减小矸石堆积。
1.1工程概况
1.1.2主通风机房与风硐
老主通风机房与风硐位于井筒北侧,风硐 在井筒上方采用立眼连接。
新建主通风机房与风硐,布置于井筒南侧 平行于井筒,风机采用平行布置。风硐倾 角45°,开口位置位于井口以下37.6m,与 井筒夹角为60°,斜长32.8m,转向与井筒 平行,总长19.5m。风硐总长约52.3m。断 面为矩形,高3m*宽3m,净断面积9m2。
3.1施工方法
3.1.2风硐施工 方案一:(布置局部通风机供风受限,打眼困难,
排矸工序复杂;风硐基岩与明槽部分可布置平行 作业施工,但与井筒表土段施工不能平行作业) 在井筒施工进入基岩并向下至风硐井筒开口部位 以下10m后,开始施工风硐伸入基岩部分。采用 反向上山掘进,锚杆临时支护。贯通前先将风硐 井筒开口部位临时封闭,待风硐现浇钢筋砼施工 及风机房施工安装完毕后再将通风系统倒换。 表土部分采用明槽开挖施工,与基岩施工平行施 工。
下山施工:
耙斗机安装固定易,可直 接采用绞车下放。
井筒内运输直接用井口绞 车串车提升。
与生产系统辅运分离,互 不影响。
运输系统简单,运输距离 短。
风井口地面工广狭小,排 矸线路布置困难。
2.3通风瓦斯管理
上山施工: 施工对通风系统无影响。
下山施工:
提升施工需频繁开启风门, 造成漏风,对通风有一定 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