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井施工方案
3.5施工准备
3.5.1工广布置 计划风井施工工业广场临建共7间,井口绞 车房、井口值班室、区队学习室、井口电 工房、工具材料库房、井口临时配电室、 井口信号把钩室及工广大型材料堆场(含 水泥、速凝剂遮雨棚)60m2。 目前井口已有三间平房可利用。 另需布置井口混凝土搅拌站及喷浆机作业 棚。 以上临建需在5月30日前完工。
2.3通风瓦斯管理
上山施工: 施工对通风系统无影响。 下山施工:
提升施工需频繁开启风门, 造成漏风,对通风有一定 的影响。 开工前需临时延伸井筒, 安装两道正向过车风门进 行控风。
2.4防排水
上山施工:
下山施工:
井筒涌水可直接顺水沟排 放。施工时应将毛水沟一 次掘出,便于排水,杜绝 涌、淋水满巷流。
3.5施工准备
3.5.4排矸道及翻矸台
计划拆除风井与压风站隔墙,轨道出井口 5m后转向北,通向现矿大门口执勤室西侧, 在护坡处架空安装1吨电动翻矸机进行卸载。
3.5施工准备
3.5.5高压改线 矿井Ⅰ回路10KV高压供电线经过施工区, 29#杆位于新建风机房位置需迁移。 工程开工前需对地表现有10KV高压供电线 路进行改线,计划先加固28#、30#线杆, 然后将区间两档线(约200m)改为软联接。
柴家沟矿业有限公司安全改造项目 斜风井扩刷工程施工方案
陕西集华柴家沟矿业有限公司 二零一五年五月十一日
一、工程简介
1.1工程概况
1.1.1斜风井 斜风井总长488米,倾角25°,原断面为料石砌 碹半圆拱形,净宽2.4米、净高2.6米、净断面积 5.6m2。扩刷后断面净宽4.8米、净高3.8米、净断 面积15.76m2。基岩段长460.7m,掘宽4960mm、 掘高3880mm、掘进断面积16.62m2,采用锚网喷 联合支护,喷厚80mm;表土段长27.3m,掘宽 5600mm、掘高4300mm、掘进断面积20.71m2,采 用现浇钢筋砼支护,壁厚400mm。 风井内现敷设有12吋压风总管和8吋黄泥灌浆管 (暂用为井下排水管)。 矿井总回风量3029m3/min,风井现有风速8.98m/s。
3.1施工方法
3.1.2风硐施工 方案二(推荐): 明槽开挖后下山掘进风硐伸入基岩部分, 进行临时支护,待贯通前5m停止掘进,先 浇筑钢筋混凝土风道。 然后与井筒爆破贯通,封闭风硐与井筒 开口位置,期间矿井需停产2-3天。 安装主通风机并调试,在风井井筒风硐 开口位置上方10m位置安装临时防爆门,切 换风机。
பைடு நூலகம்
1.4水文地质
斜风井井筒从井口下45m开始至245m段, 有淋水、渗水现象,涌水量小于4m3/h。
二、工程施工条件分析
2.1钻眼爆破
上山施工:
下山施工:
坡度较大,打眼操作困难, 需架设操作台,钻眼机具 支撑难度大。 断面大,爆破后矸石受重 力作用下落,堆矸对通风 断面阻碍少。 顺风施工粉尘对视觉影响 小。
3.5施工准备
3.5.2征地与平整场地 新建风机房、风硐设计占地约2亩(边长 42m*25m)及排矸场占地已与太安林场初 步达成协议。
开工前对征用场地进行平整便于使用。排 矸场提前休整便道,达到通行排矸车条件。
3.5施工准备
3.5.3供风、供电、供水 压风直接由压风机房风包出风侧引出,敷 设2.5吋供风管路一趟供施工使用。 由风井工业广场压风机房馈电引出电源至 井口配电房,并供地面提升绞车、翻矸机 电源和井下耙斗装岩机、喷浆机等设备电 源。井上下照明、信号供电由井口配电房 综保引出。开工前应对供电负荷进行核算。 供水由风井工业广场供水管接入2吋管路一 趟。
3.5施工准备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岗 位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施工队长 技术员 资料员 材料员 办事员 安监员 瓦检员 班长 副班长 1*3 1*3 1*3+1 1*3+1 1*3 定员 (人) 定员 合计 1 1 3 1 1 1 1 3 3 4 4 序 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岗 位 质量验收员 电钳工 放炮员 爆破安全员 掘进工 耙斗机司机 绞车司机 信号把钩工 运搬工 卡车司机 铲车司机 1*3+3 1*3+1 1*3+1 6*3 1*3+1 1*3+1 1*3+1 4*3 1*3 1*3 定员 (人) 定员 合计 2 6 4 4 18 4 4 4 12 3 3
1.2地形地貌
井口工业广场场地狭小,井筒南侧预计 设置主通风机处为一突出山脊山坡林地, 两侧均为狭窄沟谷,植被覆盖。 井筒北侧为柴家沟,常年有溪流,矿井 水于此排放。 一趟矿区高压供电线路经过井筒南侧坡 地,坡上栽有架线杆一根,施工风机房前 需迁移。
1.3工程地质简述
以井田范围内最近的钻孔资料CB3(一九四 队1988.5.20)为参考依据。风井口标高 1234.53m,CB3孔口标高1244.30m,见煤点 标高1039.50m,距风井筒最小距离100m, 距风井口380m。 另有主、副井筒施工地质写实图显示,掘 进接近煤层时(斜长约16m,垂距6.6m), 见一落差H=0.8m小正断层。走向209°,倾 角70°。
风硐表土部分施工、风机房施工及主扇风 机安装另安排队伍同时开工作业。(配合 风硐施工方案一)
3.1施工方法
3.1.6配套供电系统改造 供电系统改造另安排土建队伍施工。
3.2施工顺序
斜风井扩刷施工: 井筒基岩段施工至风硐开口部位以下10m→ 风硐基岩部分→临时封闭风硐在井筒开口 部位→风硐表土部分明槽作业→安装临时 防爆门 ↘ 风机房土建施工→主扇风机安装 ↗ →风机切换→井筒表土段明槽施工→井筒 基岩段继续施工→附属设施施工与安装
打眼操作角度不易掌握, 易形成漂底,钻眼机具方 便支撑。 断面小,爆破后矸石受重 力作用下落,堆矸对通风 断面阻碍严重,需实行分 次爆破成型,影响进度。 逆风施工粉尘迷眼,需配 备风镜。
2.2排矸运输
上山施工: 耙斗机安装固定难度大, 移动安全系数低。 井筒内矿车运输需采用绞 车配合滑轮倒拉提放,安 全性低。 副井运输能力仅能保证生 产系统的辅助运输,同时 生产与施工,运能不足。 运输线路长,系统复杂, 转运环节多,运输占用劳 动力较多,运输效率低。 下山施工: 耙斗机安装固定易,可直 接采用绞车下放。 井筒内运输直接用井口绞 车串车提升。 与生产系统辅运分离,互 不影响。 运输系统简单,运输距离 短。 风井口地面工广狭小,排 矸线路布置困难。
3.1施工方法
3.1.3表土段
表土段需在新风硐、风机形成系统可以担 负矿井通风工作后进行施工。采用明槽开 挖,钢筋砼现浇一次成巷。建议采用土建 队伍施工。
3.1施工方法
3.1.4附属设施
水沟、台阶、扶手、管路支架等附属设施 在成巷后一次施工安装完成。
3.1施工方法
3.1.5新建风机房施工及主扇风机安装
1.1工程概况
1.1.2主通风机房与风硐 老主通风机房与风硐位于井筒北侧,风硐 在井筒上方采用立眼连接。
新建主通风机房与风硐,布置于井筒南侧 平行于井筒,风机采用平行布置。风硐倾 角45°,开口位置位于井口以下37.6m,与 井筒夹角为60°,斜长32.8m,转向与井筒 平行,总长19.5m。风硐总长约52.3m。断 面为矩形,高3m*宽3m,净断面积9m2。
3.3机械配套
3.3.3装岩 工作面采用P-30B耙斗装岩机装载,中部槽 加长。
3.3机械配套
3.3.4支护喷浆 锚杆支护采用气动锚杆钻机。 喷浆采用Pz-5B湿式防爆混凝土喷射机,初 期布置于地面供料喷浆作业,后期为增加 输送距离加设混凝土输送泵一台。地面设 置混凝土搅拌站为喷浆机供料。
3.3机械配套
3.3.5排矸
由工业广场至排矸场采用铲车装载,自卸 汽车(五轮翻斗农用车)运输。
3.4工期计划
计划开工日期2015年6月1日,竣工日期 2016年1月31日。计划工期245天。 施工准备期2015年5月16日至5月31日。 其中风机房土建30天,风硐施工50天,井 筒基岩段施工180天,表土段30天,附属设 施20天,风机安装与供电改造共60天。期 间矿井生产受施工影响需停产3—4天。
1.3工程地质简述
地层岩性由上至下为: 第四系黄土层厚5.50m; 下白垩统志丹群洛河组砂岩厚度105.6m, 宜君组砾岩厚度28.06m; 中侏罗统直罗组厚度24.43m,共五层,以 中~粗、中~细砂岩为主; 中下侏罗统延安组厚度41.31m,为煤系地 层,是4-2煤老顶、直接顶。 煤层直接顶板为厚度1.74m的灰色泥岩,具 滑面,下部有0.15m灰色粉砂岩。
3.1施工方法
3.1.2风硐施工 方案一:(布置局部通风机供风受限,打眼困难, 排矸工序复杂;风硐基岩与明槽部分可布置平行 作业施工,但与井筒表土段施工不能平行作业) 在井筒施工进入基岩并向下至风硐井筒开口部位 以下10m后,开始施工风硐伸入基岩部分。采用 反向上山掘进,锚杆临时支护。贯通前先将风硐 井筒开口部位临时封闭,待风硐现浇钢筋砼施工 及风机房施工安装完毕后再将通风系统倒换。 表土部分采用明槽开挖施工,与基岩施工平行施 工。
3.5施工准备
3.5.6通风安全措施 开工前,将副井筒水平向东延伸10m,安装 两道过车风门,解决提升运输时的漏风问 题。过车风门与主扇风机距离近,负压大, 人工开启困难,风门需安装电动开关装置, 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建议安装双向对开碰 撞式(或红外光控式)自动风门。风门不 宜过大,规格以满足矿车运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