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一)主讲专家:蔡梦,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斌,人民音乐出版社的社长,课标研制组的副组长,课标修订组的召集人李存,北京中学音乐特级教师刘德昌,上海的小学音乐特级教师各位老师大家好!现在正在进行的是音乐学科课程标准修订远程研修。
我是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蔡梦(音)。
来介绍一下,参与这次研讨的三位专家,这位是前几个模块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人民音乐出版社的社长,课标研制组的副组长,课标修订组的召集人之一,吴斌(音)老师。
这两位分别来自于北京、上海的两位音乐特级教师,一个是中学音乐特级教师,李存(音)老师。
大家好!另一位是上海的小学音乐特级教师,刘德昌(音)老师。
我们现在开始模块五的研讨。
这个内容是教学建议,在这块中,修订后的标准建议老师们,在实施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关注七个方面的问题。
我们先进行第一个专题的研讨,着重围绕前两点来进行研究。
首先第一点,它的标题是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那么开宗明义就说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形成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我估计这个内容在前面已经提过多次了,这次再从这个教学建议这一部分提出来,我想两位李老师,刘老师,有着50年、40年的教学经验两位音乐课堂里的特级音乐教师,肯定对这点有切身的体会,那李老师先说说。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儿,要把这个,上音乐课,就要把音乐学科的特点突出出来,因为我们是音乐课,所以我都建议,从一开始,这节课开始就有音乐进来,或者是也不要,最多不要晚于三分钟,两分钟,这样的话,我们的课堂上它就有了音乐的气氛,而且呢,一直要围绕着音乐进行教学,而不要围绕着别的去进行教学,我们有的老师呢,在这个问题上,其实心理都很明白,但是一做有时就走样了。
你比如说,我知道有这样一个例子,讲新疆舞曲,青春舞曲,讲这个青春舞曲,这个课是很好的一节课,有歌舞性,而且它也能够给孩子们一些寓意,都不错。
老师呢,这个老师一开始也是上的很有劲,上来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知道新疆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吗?“啪”打出一个图来,在中国的西北部,然后紧跟着又再问,你们知道新疆的地理面积吗?又打出一个新疆地图,面积出来了,这个图上就有面积,有民族,有特产等等这些个知识全进来了,一个一个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你问他,问张三,问李四,回答的非常热烈,学生们当然也很高兴,结果这节课还差五到七分钟的时候,他开始说,今天我们要学唱青春舞曲,但是这个青春舞曲,学生都会唱了,他一谈我们现在开始识识谱什么的,学生一下子把词全唱出来了,而且唱的很流畅,老师也傻了,再唱一遍,男生唱一遍,女生唱一遍,第一组唱一遍,还有谁愿意自己来唱一遍,下课,完了。
这节课就这么过去了,下课的时候,老师就也觉得这个是不是有什么问题,问问同学,你们觉得这节课怎么样,同学就说了,老师你讲的特别好,比我们地理老师上的好多了。
所以我觉得这样的课,他就是把音乐学科的特点给忘了,实际上这节课是一个地理学科特点,比地理老师讲的好,那就是地理学科特点,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反面的例子,就是要印证老师们在突出学科特点这个问题上,应该注意。
这个例子真是很有说服力,是一堂丰富多彩的好课,但是这个好课,恰恰没有了音乐的特点,音乐的音符,音响的流动,在这儿被地理和人文替代了,所以孩子们在其中他得到的应该不是音乐的熏陶,所以课标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在下面有对老师们具体的要求。
比方说,他要求老师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并且要善于运用生动的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来体现音乐的美和意义。
好!我想接着说。
好的!刘老师!刚才我非常同意这个教学建议,实际上李纯(音)刚才说的,也就是像注意几个问题,就是我们在整个的实施的教学的过程当中,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音乐教学,不能游离于音乐之外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对!那么作为一个小学来说,我的想法是,刚才蔡老师她说的,就是我们的老师应该对音乐,是语言和动作,将最好的音乐,美的东西传递给学生,那么作为一个老师在实施过程当中也是相当重要的。
因为啥,这个在教跟学的过程当中,对美的,音乐的表达的情感的准确性,它应该是有一个准确的传递。
那首先就是,在实施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老师首先应该对所教的音乐内容应该有个深刻的把握,你这样才会有正确的理解,才会有正确的表达去传递。
所谓就是说在课堂教学当中,就是你要传达什么的情感,它要引起教跟学的相关关联的那种情感的共鸣,那我感到,这是在这个建议当中,我感到我们的老师,在这个上面应该有个更深层的一个理解。
两位老师说的呢,我觉得其实都很切中要害,这一段,我们注意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呢,是这个听觉的体验,作为学习的基础,这个要把握好容易。
第二呢,要把发展学生的听觉,贯穿于始终,这是一个自然段,这两句话,其实是要让我们每个老师,要实实牢记,听觉是基础,听觉贯穿始终,所以这两点要记住,我觉得他们俩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当然呢?后面呢?也有一些另外的表述,过去刚才这个蔡梦(音)老师已经介绍了,就是说把自己的很美的音乐,美的这些东西传递给学生,这个美,很多老师觉得很抽象,不太容易理解,一说美,什么叫美呢?刚才两位老师其实谈的东西也涉及到了这个地方,音乐的美,其实是音乐告诉的准确的表达,正确的表达。
正确的表达,节奏的正确的表达,就给你产生一种震撼,旋律的这个优美,音准和节奏的正确和包括音色的掌控,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可以直指你震撼你心灵的情感,所以说呢?其实一说美,很多老师觉得有点迷茫,觉得不知道什么是音乐的美,音乐的美,是音乐要素,恰当的正确的使用与表达。
所以在这两点,这三个方面如果能把握好,这个其实我们已经讲了无数次的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最后一个部分,在教学建议里,首次又提到了遵循艺术的规律,遵循突出,遵循听觉艺术的规律,来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应该说到今天为止,老师们已经在我们这个课标的研究当中,反复的无数次的阐述这样一个观念,希望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
非常同意吴老师的见解。
只有真正的领会听觉体验是学习的基础,并且自觉的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他才会有这个第二自然段的这些丰富的,多样的,有效的手段,或者是老师会自觉的提升自己的演唱、演奏和表现音乐美的这种技能。
在这点中,还有一个,就是和实验稿比较,应该说增加了这一层意思,增加了这一句,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予以音乐实践活动之中的要求,我想在这里,着重强调的是要在审美过程中,体现出来音乐的教化作用,而不是机械的对应音乐作品中的功利性的教育目的。
这就是延续了刚才所说的,就是关于思想品德的教育,它实际上我们不应该在音乐的课堂教学当中进行,这种类似于像思想品德这类的学科的一种教育,这不是我们音乐学科的一个特点,不是我们音乐学科的特点。
他不应该用语言去强调。
他也不能凸显我们音乐教学的一种特殊的一种功能,对吧,那么作为我们音乐教学,更多的是什么,是融理于情,寓教于乐。
关于对思想品德教育,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
首先呢,这次修订课标,把它加入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当中,这个大家注意,它放在了教学建议当中,它并没有放在前言的指导思想当中,指导思想当中我们放的是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包括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包括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现在在教学建议中,我们特别用了育思想教育于音乐实践活动当中,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呢,我理解是对通过音乐它的发挥音乐的教育和功能的作用,这种教化作用,这种教育的作用,要注意,在音乐教育中要进行发挥,比如说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等等,这都需要在音乐的活动中去培养学生,这一个就是我们强调了,在音乐中要加强这种品德教育,我们在这所说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是那边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它是两个概念,是用音乐独有的方式激发人的情感,音乐是一种合作的学习的一个学科,它培养人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一点,一是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二一点呢,我们要注意,为什么要讲予以它于艺术实践活动之中呢?又提醒我们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这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一个空洞的说教,而且也不是仅仅依靠歌词和标题来进行望文生义的教育,是在艺术实践活动当中,一种丰富的情感的震撼,一种合作的学习,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是通过这样一种艺术形式来独特的方式来培养人的很多在思想品德和人格方面的健全和完善,我理解,这一句话提供了我们两个注意、建议,一个建议是通过音乐加强教育,二一个建议,在加强教育当中是用艺术的形式来达到完善教育的目的。
在音乐当中来感受融汇在音乐里头的一种教育意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品德教育。
对!那么理解到这儿,我想拿一首咱们熟悉的歌曲,就是黄自先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在复兴(音)初级中学教科书里头,他为孩子们写了28首歌曲,其中有一首西风的话是最著名的。
我想几位专家肯定是耳熟能详的,那我们干脆在这儿哼一哼,感受一下其中是否有所谓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怎么样在这首歌曲里显现的?去年我回去,你们刚穿新棉袍,今年我来看你们,你们变胖又变高,你们可曾记得,池里菏花变莲蓬,花少不愁没有颜色,我把树叶都染红,你们可记得,池里菏花变莲蓬,花少不愁没有颜色,我把树叶都染红。
这首小歌节奏挺简单,旋律也挺优美,语调挺亲切,但是好像在这里头我们并没有,我们理解上的思想品德教育,但是我感觉,西风的话,把西风比喻成就像一位慈祥可亲的老爷爷一样,他会看着孩子们一年一年的成长和进步,那么在这个里头,我们在唱的过程中,人和自然都是如此的和谐,何况人和人呢,我想是不是对孩子们的心灵和理解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应该有影响。
就是在歌唱当中去引导他,在歌曲当中去感受他。
而且这个感受要落实在这个音乐,如果是这个音乐不是经典的音乐,或者不是好的音乐,那这个可能就会打折扣,它应该首先以音乐动人,才会有这样的一个教化的意义在里头。
来了,时间关系,我们看第二点,这个专题的第二点。
就是标题是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也是两个自然段。
第一个自然段呢,我把它提炼成这么几点,一个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呢,教学形式的选择,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而且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也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个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你既然上课,你肯定是要目标的,肯定是要设计的,但是在音乐课,在这个课堂里面,如何真正的能够达到你的目标的实现,这可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觉得这个有两层意思。
一层就是说你这个教学目标设定,它本身它有三维目标,这个三维目标。
这个三维目标在这段里头是第二层意思,他说到三维目标和教学目标的一个关系了,这个呢?就是你设计目标,你就需要围绕着目标的实现,你的所有的手段、方法,或者是教学形式,你都应该紧紧的围绕着目标的实现,这是特别强调的,在教学建议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