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石缝间的生命》教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石缝间的生命》教案-语文版

石缝间的生命
授课日期:年月日
教学目标1、通过对重点词语、关键句、意境等的学习,探究提高语感的方法和途径。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极具哲理性的语言特点。

3、感受生命的顽强、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

4、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上述1、2。

教学难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型
授课时

3
课后体会
本文作者用极富哲理性的语言,感染着读者,启发着读者。

通过朗读、分析、体会、并课内练习,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文章的精髓。

第一课时
一、导入;中国人素有“借物抒怀”的传统,音乐、文学概莫能外。

周敦颐的《爱莲说》、
刘禹锡的《陋室铭》,物象与意象之间有一一对应关系。

那么,当你看到生长在悬崖峭壁、怪石嶙峋的石缝间的生命时,你能感受到一些什么呢?获得一些什么启示呢?
生,各抒己见。

二、作者简介:
林希:原名侯红鹅。

1935年生于于天津,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后一直从事专业创作至今,其诗集《无名河》获作协第二届新诗奖、鲁迅文学特别奖。

三、朗读全文,把握思路。

四、理清结构,本文段落层次:
(一)1、开门见山,开篇直奔主题。

(二)2~7、交代石缝间生命的由来。

从三种具体的植物形态来实写石缝间生命的顽强。

揭示石缝间生命的意义。

(三)8~10、总结全文,揭示了石缝间生命对于人类的意义,它是生物学的、哲学的与美学的统一,激励人们顽强地面对种种挫折与不幸。

五、分析第一部分:1找出作者对石缝间生命评价的词语?
2、哪一句话表明作者对它的态度?此句话作用是什么?
六、讲解第二部分第一层;1、石缝间的生命来自何处?哪两个词写出了这些种子飘零的命运?
2、石缝间生命遭受了怎样的磨难?
3、此段结尾一句的作用?
4、“惊人”与哪些词对应,点明生命的顽强?
七、学生个别朗读4、5、6自然段
思考;1、第四段刻画的对象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本段末尾一句的表达方式?作用?
2、第五段刻画的对象又是什么?“苦苦的蒲公英”包含了什么?此段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从几个方面来写的?作者由此感悟到什么?
3、第六自然段首句结构上的作用?此段描写的对象是什么?从几个方面来刻画的?找出描写松柏动态之美的词语?松柏让人领会到的人生哲理又是什么?
第二课时
八、齐读第七自然段。

讨论:给此段分层次。

明确:1、开头~“永远的黑暗”:指出石缝间生命对飞鸟以及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的意义。

2、“如果一切的生命”~~“更能经暑耐寒”:指出它对于物种本身的意义。

3、“至于那顽强的松柏”~~结尾:最后升华到它对于其他生命的激励意义。

九、学习第三部分
分组讨论,划出你认为富有哲理性的语句。

推敲一番。

1、“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切切”,“飘落在石缝间”喻指什么?“凄凄切切”又写出了什么状态?
2、“生命正是要在```````升华自己”,此句话与谁说的一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发现自己,认识自己,锤炼自己”从认识的规律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3、“生物学的”,“哲学的”,“美学的”,分别指什么意思?
十、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对石缝间生命存在状态的描写,讴歌了生命的顽强与拼搏精神,启示人们要顽强地面对一切磨难,在拼搏中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

第三课时
课内练习:(附)
《石缝间的生命》练习
1.对石缝间的生命,本文勾画了三幅图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生存的环境相同,它们艰难的生命历程给人的启示也是相同的,用两个字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

2.第八自然段说"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这与孟子说的"天将降天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有同有异:
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
3.第九自然说石缝间的生命是生物学的、哲学的、美学的,通读全文,作者认为:
"生物学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限25字以内)。

"哲学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限25字以内)。

"美学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限25字以内)。

4.对本文的理解正确是
A.这是一篇激情勃发的抒情散文,涌动着对高扬的生命力的礼赞。

石缝间的生命所面临的生存条件异常艰难、严峻,但能在种种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定有其震慑人心的非凡力量,石缝间的生命就是这样撼动了作者的心,也撼动了读者的心。

B.本文多用比喻、拟人、象征等倏辞手法,表面上写景写物,实质上写人写心,通过对石缝间生命的讴歌来表现作者人生的无限况味,激昂是抒情的主调,其中也或多或少的流露了一丝身临困境的无奈。

C.本文礼赞石缝间的生命,说"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可见,作者对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的做法是赞同的,这不免给读者留下剥夺别人生存权力的印象。

D.本文一方面极力讴歌石缝间生命的艰难,赞美它们对独立的生命意义的正确释义;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良好的生存环境中的生命的几许漠视,目的在于衬托石缝间生命的真正价值。

答案:
1.野草山花松柏拼搏
2.相同点:生命受到恶劣环境的制约
不同点:前者虽受到恶劣环境的制约,但未必成材(成大器)(或前者是被老天所抛弃,是否成材没人过问);后者承受恶劣环境的磨砺,必定取得成功(或后者所以承受恶劣环境的磨,是因为老天要造就他)。

3.生物学的:生命本向是尊贵的,有权自认为辉煌,生机不可遏制。

哲学的:生命被环境规定着、改造着,适者都是强者,生命就是拼搏。

美学的:不仅装点荒山枯岭,更向你提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

4.A
《石缝间的生命》练习2
19.第一自然段写到“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作者为什么会“感动得潸然泪下”?(3分)
20.第三自然段中,(1)作者写蒲公英有什么用意?主要采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4分)
(2)
21.文章最后一段,写“石缝间顽强的生命”是生物学的、哲学的、美学的和“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们在文中的
具体含义是什么?请分别作出回答。

(8分)
(1)生物学的:
(2)哲学的:
(3)美学的:
(4)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3分)
A.石缝间的小花小草虽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但却不同于松柏的价值,因为它们毕竟是柔弱的,期期艾艾的,未免
引起人们的哀怜。

B.本文主要描写了石缝间生长的小花小草、蒲公英、松柏,赞美了它们倔强生存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C.本文运用了衬托手法,以小花小草和蒲公英来衬托松柏,并通过对石缝间松柏生长过程的具体描绘,让人领会到了
“艰苦的拼搏能使人辉煌壮丽”的人生哲理。

D.作者对松柏的赞叹,缘于松柏经过艰苦拼搏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面前显得苍白逊色。

E.“生命的本能是多么高贵”一句告诉人们无论生存环境多么艰难,一切生命都应该顽强地生活下去。

21、第一自然段写到“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从全文看
(1)作者为什么说石缝间的生命是“倔强”的?(回答不超过25个字)(2分)
答:
(2)作者为什么会“感动得潸然泪下”?(回答不超过25个字)(2分)
22、第二自然段中说,“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

”利用后文中的一句话阐释其含义。

(3分)
答:
23、第三自然段中,“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具体是指什么?(4分)
答:被环境规定着指:。

被环境改变着指:。

24、文章最后写到,“石缝间顽强的生命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

”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答:
2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三项是:(3分)
A.石缝间的小花小草虽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但与松柏相比,它们就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

B.本文主要赞美石缝间的三种生命力倔强的生物所表现出来的祟高的精神境界。

C.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松柏所表现出的与小花小草不同的精神境界。

D.作者对石缝间松柏生长过程的具体描述,让人领会到“艰苦的拼搏能使生命辉煌壮丽”的人生哲理。

E.作者对松柏的赞叹,缘于松柏经过艰苦拼搏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显得苍白逊色。

F.“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一句告诉人们无论生存环境多么艰难,一切生命都应该顽强地生活下去。

答案:
21、(1)石缝间的小草、山花,还有参天松树都能与环境顽强拼搏。

(2)石缝间的松柏艰苦拼搏,战胜环境,创造自己的辉煌壮丽。

22、生命正是要在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
界得到升华。

23、环境使它只能生长在石缝间;环境使它成为战胜环境的强者
24、生物在艰苦的环境中生长,又给人精神上的力量和启示
25、BDF。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