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本次月考从试卷内容来看,题量适中,难度粗看不大,但知识面涵盖广泛,综合性强,容易忽略的细节多,思维空间大,如果学生想要取得理想的成绩,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是一张难得的好试卷。
我班45 人参考,总分3159分,人均70.2分。
及格36人,及格率为80%。
80分以上15人,优秀率为33.3%。
最高分91分,最低分20.5。
列全校倒数第二。
人均分比第一名差6.4分,优秀差6人,差16个百分点,不及格多6人,及格率差11个百分点。
成绩这么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既有教学方法的问题,也有对学生学习管理上的问题。
总之主要责任在老师。
教学方法上教师眼睛总是盯着那批中差生,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处理(选最基础的内容),到启发思考的问题设计,均以差生的标准来设计教学,使优生吃不饱,慢慢失去思维主动性,因而优生不优。
而差生面大,似是可教,实则思维习惯极差,只想做些计算之类的题,不愿思考。
面对这样一些差生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管理上把握不住情绪,一些简单粗暴的训斥常出现课堂,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久而久之,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在所难免。
以致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
从学生答卷的情况看,做的稍好的有;口算、递等式计算、解方程或比例、列式计算学生的失分率相对较低,从这些,这说明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重视对学生的计算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对学生计算基本功抓的比较多,有一定效果。
但是,从本次考试当中,很多地方还存在问题。
1、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的题目失分率较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急待培养和提高。
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题目,要运用多个知识点解决的题目,做得不好。
如其中的一道填空题:一只挂钟的时针长4厘米,分针长6厘米。
从上午9时到12时分针的尖端走了()厘米,时针扫过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只有5位学生全对,大部分学生答错。
分针针尖所走路程答成37.68 厘米、18.84厘米、25.12厘米、12.56厘米较多,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答案。
时针扫过的面积的答案更多。
说明学生对时钟走时的知识知之甚少。
还有选择题中的“在含盐25%的盐水中,加入4克盐和12 克水,这时盐水的含盐的百分比是()”很多学生选错。
由于平时练习时往往出现的是在一定数量的盐水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盐或水的题,学生能算得加入一定数量的盐或水后盐与盐水的数量,计算含盐率相对较容易。
而本题未告知原来盐水的数量,只告知加入的盐与水的数量,应该先算出加入的盐水的含盐率,然后再与原盐水的含盐率比,通过比前后两种盐水的含盐率,来确定后来盐水的含盐率的大小。
学生由于受平时训练题思维定势影响,不能换一种思路思考,结果算不出后来的含盐率,因而乱猜答案,正确率很低。
这些题所涉及的知识点都不是单一的,都是些综合性很强的题,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其实整张试卷综合性都很强。
而我班学生的综合能力很差,这也是我们差的原因之一。
通过这次测试我发现,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说得一点儿都不错,数学是一门要求严谨的学科,在我们老师平常的教学当中,应强调学生治学严谨,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我们老师平常不仅要求学生严谨细致,自己教学时也要细致严谨,同时还应教会学生有序思考、层层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寻求正确完善的答案。
2、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第一,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计算时顾此失彼,面对众多信息时理不清头绪。
第二,对题中提供的原始材料、情境、信息,不能耐心解读、全面观察并选择有用信息帮助解决问题。
第三,卷面中还是免不了有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小数点、漏做题目等我们俗称的低级错误。
可见平时的作业习惯、读题习惯、验证习惯等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临考时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数学教师一贯的关注,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培养。
面对以上诸多问题,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行为,应该:
1、继续加强计算基本功的训练,加快计算速度,重视估算。
要经常地、有计划地坚持计算基本训练,计算还应该达到一定的速度。
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2、要注重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就像口算训练一样,要经常地、有计划地进行。
从这次考试的成绩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状况,至少有两点做法需要改进的,第一,过于注重基本知识的灌输与训练,忽略思维习惯的养成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特别强调中下生的辅导而忽略优等生的学习情绪,结果差生没上来优生没兴趣。
这次月考有9人不及格,只有15人80分以上且高分数极少就是教训。
第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认为要坚持每日一题强化练习的方法,“每日一题”,在黑板的一角上,每天写上一道综合性思维性较强的题,让学生通过一天的时间思考,去交流讨论,到了第二天上课的时间,老师可抽出几分钟时间,与学生一起讨论,通过这种深入地思维讨论,一方面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整个班上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学生一到下课的时间,就在一块讨论数学思维题的解决方案,这样来激发整个班学习数学的热情。
3、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
学习数学的本质是一种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提炼出数学模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就是说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数学,而这恰恰就是我们学生的薄弱环节。
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不难,难的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更应当一名有心人,巧妙地改编书上的一些例题,让学生明白数学就来源于生活,数学的学习为生活服务,但是,数学学习又与“生活数学”有所区别,数学学习更应注意严谨、逻辑性强,更应突出它的学科特点。
4、更积极地关注学生中的“潜能生”群体。
在本次考试当中,我们班45 人中,有9人未能及格,及格率这么低,只有15人优秀,平均分差距那么大,看了以后,心情很沉重。
这说明自己的教学很失败。
通过分析,我也发现,我们班75至79 分的学生还多,这是一些很有潜力的“潜能生”群体。
我想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积极地关注学生中的“潜能生”群体,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营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创新局面,努力追赶先进班级,争取不拖学校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