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涵洞盖板现浇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涵洞盖板现浇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涵洞盖板现浇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目录1、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2、工程概况 (1)3、施工方法、工艺 (1)3.1施工前的准备 (1)3.2工艺方法要求 (2)3.3盖板顶面防水处理 (4)4、机械、人员配置情况 (4)4.1机械设备部署 (4)4.2人员部署 (5)5、质量控制的措施 (6)5.1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6)5.2具体控制措施 (6)6、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措施 (7)6.1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7)6.2 安全保证措施 (7)6.3环境保证措施 (7)6.4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8)附:质量保证体系图 (8)附:环境保护体系框图 (10)附:支架计算书 (11)涵洞盖板现浇施工方案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交公路发[2009]221号)(2) 《××至××高速公路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2013年4月)(3)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2011)(4) ××至××高速公路第LLTJ-1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5) 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及相关文件(6)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8) 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1.2编制原则严格执行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严格管理、科学组织,保证分项工程质量达优。

充分考虑本标段工程的特点、工期要求及施工环境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用统筹方法组织平衡流水作业和立体交叉作业,并加强生产管理,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从而不断加快工程进度。

2、工程概况我分部起点桩号为K4554+800,终点桩号为K4571+180.5,全长16.38km。

本标段主要工程包括桥梁工程、涵洞工程、路基工程,沿线有14道钢筋混凝土盖板通道,18道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3、施工方法、工艺3.1施工前的准备3.1.1机械准备施工前,保证施工机械按时进场,足量到位。

进场机具详见进场设备报验单。

3.1.3材料准备施工所用的原材料已全部进场。

工程材料质量、数量能够满足施工需求。

砼配合比试验已完成并经试验监理工程师批准。

所有进场钢材均经过取样试验合格,各进场原材料试验已经过试验监理工程师检测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具体详见进场材料报告单。

3.2工艺方法要求3.2.1地基处理现浇盖板施工前,首先要搭设支架,搭设支架要进行支架地基处理,由于通道、盖板涵底有浆砌片石铺砌或人行道、车行道混凝土路面,待其施工完毕,强度满足支架要求的强度后即可进行支架搭设。

3.2.2支架搭设支架采用钢管进行搭设,由于涵洞或通道底部设有坡度,支架搭设前应进行基础找平,可以采用方木进行找平。

然后开始搭设支架,具体施工方法如下:1、靠近墙身的两排立杆,横向间距设置为50cm,其余间距为100cm,扫地杆距地面30cm。

2、支架搭设范围两端大于涵洞长度各50cm,在立杆搭设前一定要根据涵洞的净高选用合适的钢管长度。

3、纵横向水平杆搭设时,一定要统一在立杆的同侧,以便于支架的加固(剪刀撑的锁定)。

4、由于涵洞的跨径小并且两侧已浇筑的墙身可以阻止支架横向倾斜所以横向不再加设剪刀撑,而纵向每隔5个间距加设一道剪刀撑。

5、支架顶部采用顶托,顶托的外露长度考虑20cm,纵向采用10cm×10cm方木布置,横向采用5cm×10cm方木布置,控制好支架顶面标高。

3.2.3底模安装支架搭设加固完成后,经监理检查合格后开始进行底模的安装。

底模采用定型组合模板,底模安装时,要严格控制其高程,可以根据支架顶部顶托进行调节。

考虑到支架的非弹性变形,顶托的调节高度高出标准高1cm。

待模板安装完成后复测其顶面高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2.4钢筋加工安装钢筋在钢筋加工厂完成后,运至现场绑扎成型。

钢筋加工时,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下料,钢筋绑扎时,在每道沉降缝处断开,与墙身、基础沉降缝保持一致,上下贯通。

搭接接头钢筋的端部应预弯,搭接钢筋的轴线必须位于同一直线上;钢筋笼主筋采用手工电弧焊连接,主要焊接方式为搭接焊,焊缝长度要求为:单面搭接焊≥10d,双面搭接焊≥5d;箍筋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35d;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不得因接触不良而烧伤主筋。

钢筋绑扎时应注意各类钢筋的先后顺序,以便于施工。

钢筋安装时,要注意保护层厚度,调整好主筋、箍筋的间距。

箍筋与主筋应相互垂直,钢筋交叉点采用梅花型绑扎。

钢筋绑扎完毕后,先自检然后报验监理工程师合格后开始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2.5侧模安装侧模采用建筑组合钢模,其尺寸为150cm×30cm×10cm,根据涵洞盖板尺寸拼装而成,侧模安装时要注意保护层厚度,模板安装前用磨光机进行打磨处理,做到光洁、平整,并应涂刷脱模剂,脱模剂使用新鲜油,且不得污染混凝土。

背面采用钢管加固支撑,上口用丝杆对拉。

模板安装完毕后,检查其牢固性,清除模板内杂物,测量模板顶面高程,按照设计标高,计算出混凝土浇筑位置,并用油漆或双面胶带做出标记。

报验监理工程师合格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3.2.6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车运送至现场。

混凝土到达现场后,检测其坍落度,采用吊车吊料斗法浇筑。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进行全面的捣实,使之形成密实、均匀的整体。

振动棒在振捣过程中,应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振捣,以免产生空洞。

混凝土振捣密实的标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冒气泡、泛浆、表面平坦。

在浇筑的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时刻检查支架、模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7养生混凝土浇筑完毕待初凝后,表面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

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砼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除侧模,然后进行其他版块的钢筋安装。

已浇筑的盖板与下一个要施工的盖板之间要进行隔离(沉降缝处),沉降缝采用2cm后泡沫板进行隔离,避免板与板之间粘连。

整个涵洞盖板施工完毕后,待最后一次浇筑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时,方可拆除支架及底模。

拆模时自上而下,左右对称进行,拆模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

盖板施工应符合下表要求:盖板质量检验标准外观鉴定1、混凝土表面平整,棱线顺直,无严重啃边、吊角。

2、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的0.5%,蜂窝深度超过10mm 必须处理。

3、混凝土表面是否出现非受力裂缝,裂缝超过0.15mm 时必须处理。

3.3盖板顶面防水处理1、沉降缝处理掏除沉降缝中泡沫板,按照图纸设计要求,采用沥青麻絮或其他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充,填塞深度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2、防水层处理沉降缝处理完毕后,进行盖板清理、冲洗,凿除盖板上浮浆,冲洗干净,待盖板凉干后刷热沥青两层,每层厚度1~1.5mm ,以形成防水层,然后铺设防水土工布,土工布铺设范围为整个涵洞顶面,并沿涵洞墙身每侧下延50cm ,土工布接头应重叠30cm 以上。

盖板顶面防水处理完毕后,方可进行盖板顶路基填筑施工。

4、机械、人员配置情况 4.1机械设备部署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率 1 混凝土强度(Mpa ) 在合格标准内 按JTGF80/1-2004附录D 检查 2 高度(mm) 暗涵 不小于设计值尺量:抽查30%的板,每板检查3个断面 3 宽度(mm)现浇±20 4 长度(mm)+20,-10尺量:抽查30%的板,每板检查两侧机械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进场日期技术状况额定功率备注装载机ZL50 1 2013.07 良好材料运输砼罐车HNJ5250GJBSA 2 2013.07 良好247KW电焊机500KV/A 3 2013.07 良好500KV/A发电机70kw 1 2013.07 良好70KW钢筋弯曲机GJJ6-14 2 2013.07 良好 5.5KW钢筋切断机QJ40-1 2 2013.07 良好 5.5KW钢筋调直机 2 2013.07 良好10KW混凝土拌合设备HZS75 1 2013.07 良好75kw混凝土拌合设备HZS90 1 2013.07 良好90kw 振捣器 3 2013.07 良好吊车25T 1 2013.07 良好25T风镐 2 2013.07 良好凿毛4.2人员部署人员配备一览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姓名职务职称备注×××现场技术负责人工程师×××现场负责人工程师×××试验负责人工程师×××测量负责人工程师×××质检负责人质检员×××施工负责人助理工程师×××施工负责人助理工程师×××试验员试验员×××现场安全负责人安全员5、质量控制的措施5.1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成员:××(质检工程师)、××(试验室主任)、××(测量工程师)、××(安全工程师)、××(副总工)、××(副总工)、××(工区主任)、××(工区主任)质检员:××、××、××、××5.2具体控制措施(1)确定合格的材料供应商,对所有原材在使用前按技术规范进行相关试验,并向监理部门报批,同意后方投入使用;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及拌和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严格控制钢筋的加工质量,钢筋加工前应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加工,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加工;搭接接头钢筋的端部应预弯,搭接钢筋的轴线必须位于同一直线上;钢筋笼主筋采用手工电弧焊连接,主要焊接方式为搭接焊,焊缝长度要求为:单面搭接焊≥10d,双面搭接焊≥5d;箍筋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35d;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不得因接触不良而烧伤主筋。

(3)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钢管支架,扣件是否有松动,支架是否有倾斜现象等,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时刻检查支架、模板,发现问题以便及时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