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门诊健康教育护理运用糖尿病是一种持续高血糖的代谢性疾病,长时间患有此病会导致眼睛、肾脏、心脏、血管、神经等慢性衰退,从而引发其他的各种病变,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1]。
临床上治疗该种疾病的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
由于该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门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2,3]。
我院在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从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所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84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5~67岁,空腹血糖为8.7~13.7mmol/L;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6~70岁,空腹血糖为8.6~13.6mmol/L。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空腹血糖等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门诊健康教育护理:(1)每个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门诊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糖尿患者的饮食、运动训练、生活习惯、血糖检测等。
平时给予电话随访,共随访护理1年。
(2)发放糖尿病防治宣传册,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3)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心理教育,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
1.3评价指标(1)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水平进行检测。
(2)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
当结果满足P<0.05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经过1年的护理,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满意31例,满意度为73.8%,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满意40例,满意度为95.2%,通过对比,两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15,P<0.05)。
3讨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患有糖尿病的人数在不断的增长。
据有关统计显示,全国糖尿病现患人数在3万左右[4]。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生物作用受损而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5]。
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的长期性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临床上治疗该种疾病的主要方式有药物治疗、运动治疗、饮食疗法等[6]。
但由于该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门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门诊护理是患者进入医院首先享受到的护理服务,门诊护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患者的就诊心理,影响患者对医院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的评价[7]。
门诊护理人员通过实施完善的健康宣教,每个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门诊健康教育,平时给予电话随访,可以让患者认识到按量服用降糖药的重要性,提高临床治疗的依从性;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心理教育,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通过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动态的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从而延缓病情的进展[8]。
本文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给予门诊健康教育护理,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3.8%,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15,P<0.05)。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合唱艺术对大学生合唱团员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摘要】合唱在我国的普及与迅猛发展,超乎人们的预期:全国各地的合唱演出和比赛接连不断,其组织水平、活动规模和演唱水平都提升到了一个引人瞩目的高度;学校教育中的合唱课教学、合唱实践教学和合唱活动受到更多的重视,教学改革和实践十分活跃,且成效显著。
合唱艺术这种艺术形式对于传达群众的精神需求和内心需要十分有效,不同类型的合唱艺术都可以反映不同的社会群体的心声。
从而起到积极有效的宣传效果和精神作用。
同时,合唱艺术对大学生合唱团员的心理健康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合唱艺术;大学生;心理;教学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合唱艺术有着积极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尤其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有着重要的体现。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个性较强,合作意识差,心理脆弱。
因此,通过参加是合唱队,通过合唱艺术的培养,那么在毕业以后,将是合唱队的辅导者和指挥。
因此,合唱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忽视。
一、通过合唱艺术形式,实现社会交往价值合唱团能使学生在获得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扩大音乐视野,拓宽思维方式,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思想情操。
由于合唱具有变化多样的音响效果,所以在培养大学生多层次的思维空间以及歌唱的主动性、协调性和创造性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合唱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合唱艺术是一项集体类的活动。
不是依靠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项目。
它和独唱等音乐形式最为不同的就是它需要许多人共同参与完成。
每一个人的表现都影响到整体的效果。
因此在合唱当中,每一个人都是整体,都是不可或缺的。
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
可以磨合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系和协作精神。
对于当今的大学生心理培养至关重要。
平时我们在表现自己的时候,方法有很多,大多数人通过语言来完成表达,但是,语言这种工具具有一些缺陷,这就需要依靠其他的工具来补充,合唱艺术就是如此。
大学生在加入合唱团以后,可以加强自己的表现能力,利用合唱的形式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完成自我培养。
因此说,合唱的艺术教学可以给大学生提供这么一种平台,让其自由表达,发挥自身价值,培养全面的人格。
合唱艺术是一项集体活动,它的目标是统一的,就是完成歌曲。
在完成的过程里,每个人都要全情投入,发挥自己的力量,取长补短,让效果最大化。
在这个过程里,其实就是互相了解互相磨合的过程,大学生在合唱里面可以学习到很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最关键的是,可以培养情商,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健康状态。
二、合唱艺术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大学生合唱团员人文素养层面合唱艺术是近代出现的一种音乐形式,它与独唱完全不同,最早是宗教演唱音乐的一种形式,具有庄重的仪式感。
从古老的宗教活动到世俗的欢乐庆典,从国家的政治活动到老百姓的文化生活都离不开合唱这一艺术形式。
合唱使人团结、鼓舞斗志、使人高尚、陶冶情操,这就对大学生合唱团员在综合能力上面形成基础。
这也是人文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
人文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它是对人的身心起到作用的一门科学。
对于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
合唱艺术中大学生合唱团员人文素养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大学生合唱团员在人格意义和思维方式上的均衡性,对促进大学生合唱团员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人文素养之于合唱教育的本质特征1.人文素养使合唱教育具有心理倾向的向内性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体现,它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合唱文化中的人类精神,是人作为一种“类存在”其“类本质”的体现,是大学生在合唱实践活动中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素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与人性同构,是人的内在心理本质的显现,其目的是通过教育把个体提升成一个普遍性的精神存在。
所以说,默契度是教学当中最重要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默契度,才能进行好合唱,才能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和水平,从而产生教学效果。
我们用心理学的角度去观察,大学生只有在心理上通过一种健康的价值导向,才能促使他们在合唱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索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不断追求人生的理想和信念,最终发展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加强人格的完善,可见,合唱艺术是在实践中去产生应用价值,让大学生的整体素养提高锻炼,得到提高。
这种形式无疑是对大学生具有好处的。
2.人文素养使合唱教育具有心理形成的过程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具有人文素养的心理形成不在于从结果中揭示自然和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这是科学素养所要达到的心理目标),而在于在合唱教学中通过形象、灵活、丰富的方法寻找人生和生活的终极意义,是学生在合唱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人格陶冶及提炼的心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它强调人与人心理的沟通,使学生的心理与其行为、能力(独创能力与认知能力)之间充分地联系,进而生成自我与他人和周围环境进行音乐信息交流的综合能力。
所以说,它是一种在教学锻炼里面得到体验,从而领悟人生最终价值的有效方式。
(二)人文素养对合唱教育内容倾向的影响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文素养越来越受到教育的重视。
这是不同以往的局面。
我国传统的教育以理工科为主,这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造成的局面。
由于我国要发展工业,建设国家,因此那个阶段重理轻文,也情有可原。
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物质化进程加大,在这样一种局面下,人的精神层面就需要提高,以次适应快速发展的物质环境。
针对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我们对大学生的心理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
人文素养的手段和技术的采用主要是为了学生对合唱教学信息的接受。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数量的剧增和知识更替速度的加快,人才的标准已由知识的积累改变为知识的检索和知识的创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含巨大人文素养潜能的合唱教育内容的研究将摆脱其传统的工具性地位而成为合唱教育研究的目的之一。
大学生合唱知识和合唱技能的学习只是教学的一个环节,而不是教学的最终要求和任务,教学的最终任务是为了提高综合素养,让大学生有一套正确的音乐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且提高大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结语综上所述,合唱艺术的方式对于合唱的大学生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和现实意义。
作为合唱音乐来说,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方面,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成员的心理特点,先进行心理调节训练,在进行配合,形成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