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芒市简介

芒市简介

芒市简介
芒市原名潞西,1949年设立潞西县,隶属保山专区,1953年划归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1996年撤县设市,201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潞西市更名为芒市。

芒市,是中国历史上较早通向世界的门户之一,是古代著名“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德宏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市国土总面积2987平方公里,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68.23公里,距省会昆明陆距679公里,空距427公里。

市辖6乡5镇1个街道,总人口38.6万人,以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9.4%。

芒市自然景色秀丽,历史文化璀璨,民族风情淳朴,被国内外誉为“孔雀之乡”、“黎明之城”,是历代皇宫贡米——“遮放贡米”的故乡。

芒市具有五大发展优势:一是具有明显的战略区位优势。

芒市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是中国通往印度洋和南亚次大陆的重要陆路门户,是中国经济区、东南亚经济区、南亚经济区的交汇点,是中国陆地连接东南亚、南亚,走向印度洋的最佳结合部和最便捷的通道,是中缅陆水联运大通道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周边各国泛亚铁路中国出入境站,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和云南对外开放的前沿。

二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

全市平均海拨850—900米,年均气温19.6℃,年均降雨量166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353小时,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1.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花开四季、果结终年,是最适宜人居环境。

芒市是“宜居城市”,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32.9%,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四次蝉联云南省甲级卫生城市,2009年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市。

芒市是“花果之城”,具有
民族文化、绿色生态、现代气息的特征,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

芒市是“咖啡之都”,目前公司开发种植咖啡15万亩,主要出口亚洲、欧洲,远销欧美、中亚等23个国家和地区。

盛产的云南小粒咖啡具有“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苦酸味”的特点,已建成13000吨中国最大的速溶咖啡基地。

三是具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芒市是云南省六大旅游片区之一,有品位高雅的国家4A 级景区勐巴娜西珍奇园和勐焕大金塔、孔雀湖景区、法帕尖山温泉度假区、勐戛三仙洞、菩提寺、五云寺、佛光寺和树包塔等景区景点。

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终审评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7年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今年入选2010·CCTV 中国年度品牌城市。

四是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水电资源。

芒市境内现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0种,二级保护动物172种,已初步查明的高等植物有257科、1224属、2564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36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21种;经初步探明发现有金、铜、铅、锌、铁、钨、镍、硅、汉白玉、大理石等多种矿藏,多达104处出露矿点,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全市共有大小河流200多条,以怒江流域、龙江流域、芒市大河、丙押河、万马河为主的水电开发正全面展开,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达130万千瓦。

五是具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

市内聚居的各民族文化世代相传、丰富多彩、相互包容、和谐共生。

傣族和德昂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傈僳族的“阔时节”、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 热闹异常,其乐无穷,组成了多姿多彩、
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是研究德昂族历史文化的理想地点;小乘佛教盛传芒市数百载,在傣族、德昂族中影响深广,民族与宗教浑然一体,构成特有的民族宗教文化景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