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电影赏析
这学期学了“心理电影赏析”这门课,在老师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在欣赏精彩电影的同时结合具体的电影人物和情节分析人物心理,包括婚姻关系中的、职场中的、恋爱中的、侦探观察的、道德方面的等等。
我发现,电影不光有故事,还富有心理知识,反映诸多心理问题。
赏析心理电影,能助我们警惕心理问题;在面临心理问题时,以电影为鉴,找到正确的方法及时疏导。
电影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艺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电影中塑造的人物心理往往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但却通过演员的演绎将生活中的心理问题表现地淋漓尽致,让我们更容易发现其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吸取教训,警惕自己出现类似不好的情况,及早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赏析心理电影的重要意义所在。
下面,我选择了观影后感觉印象深刻且电影中主人公心理问题突出的三部电影《魂断蓝桥》、《杜拉拉升职记》、《手机》浅谈我自己的看法,包括电影中的心理问题我们应如何避免、应对这些心理问题。
第一,电影《魂断蓝桥》结尾玛拉的死与开头鲜明的对比让人出乎意料,整个过程在描述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揭示了玛拉——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英国的下层普通女孩的心理变化。
电影中,回国度假的陆军中尉罗伊在滑铁卢桥上邂逅了舞蹈演员玛拉,两人彼此倾心,爱情迅速升温。
此时的玛拉沉醉在爱情之中,享受着爱情的美好,没有想过之后会出现那样的变化。
就在两人决定结婚之时,罗伊应招回营地,两人被迫分离。
由于错过剧团演出,玛拉被开除,只能和好友相依为命。
此时的玛拉虽然生活艰苦,但是坚持保持自己的纯洁等待罗伊回来,心中充满期待。
不久玛拉得知罗伊阵亡的消息,几欲崩溃,备受打击。
剧情到这里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折,玛拉的希望瞬间破灭,她对生活的希望随着罗伊的“死”而淡去,她觉得没有了罗伊生活也就失去了支撑,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玛拉感到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为了生存,她和好友不得不沦为妓女。
然而命运弄人,就在此时玛拉竟然再次遇到了罗伊。
虽然为罗伊的生还兴奋不已,玛拉却因自己的失身陷入痛苦之中。
玛拉虽然没有被两人身份、社会地位悬殊的外在问题所打倒,但是对于因为自己的沦为妓女而失身,她感到对不起罗伊,觉得这样的自己已经配不上罗伊。
她曾努力地克服自己的痛苦,然而强大的心理负担让玛拉时刻都感到恐惧,害怕罗伊发现这一切。
终于,玛拉被自己的心理问题压迫到不能承受,感到一切难以挽回的她潸然离开,独自来到两人最初相遇的地点——滑铁卢桥上,选择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永远地解脱自己。
我认为,玛拉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两点:第一,在面对爱情时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导致遇到问题时出现兴奋与焦虑共存的状态,使自己处于两难的境地。
第二,在对爱情的忠诚与生命的抉择上,没有坦然面对自己因生活所迫犯下的对爱情的“错误”,更为严重的是玛拉选择逃避问题的方式竟然是死亡。
生命是珍贵的,来之不易的,中国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随意放弃自己的生命是对父母的不孝。
因此,我认为在遇到任何问题时,我们都必须让自己在心理上强大起来,坦然积极地面对逆境。
第二,《杜拉拉升职记》对于想要在职场上打拼的青年女性可谓是一部鼓舞人心的电影,但是于此同时,这部电影也反映了现代职场中女性面临职场竞争与爱情时两难选择的心理困境。
电影中,杜拉拉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她通过主动积极参与企业内部竞聘,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抓住机会展现自己的工作能力,最终由一名企业底层普通职员晋升到企业高层。
但是,在这期间,杜拉拉
与王伟产生了办公室恋情,因为这是不被公司允许的,所以她在一开始时选择逃避自己的感情。
虽然,在之后的发展中,两人成为情侣,但是杜拉拉实际上一直处于纠结之中,在面临爱情与事业的选择中,杜拉拉显然更重视自己的事业。
在电影后半段,杜拉拉因为自己的非理性判断误会了王伟,导致两人恋情中断,王伟离开。
我认为,在这部电影中反映了杜拉拉的两个心理,其中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有我们应该避免的。
第一,对待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积极表现,善于总结经验,这是杜拉拉成功升职的内在原因,于我们而言,将来迈入职场也需要以同样的心理面对自己的工作。
第二,对待爱情需要理性。
爱情本身是感性的东西,需要理性加以约束。
在此问题上,杜拉拉首先没有抵制住爱情的诱惑,这违反了公司规定;其次,本以为地下恋情可以掩人耳目,但同事的办公室恋情曝光已经给她提了醒,让她开始胆战心惊;最终,没有理性分析现实情况,误会了王伟,爱情被破坏。
因此,面临爱情问题,需要理性,对于违反规定且与自己坚定的目标相背离的行为要审慎对待,否则后患无穷;面对可能是误会的事情,要冷静分析,平衡心态,不能被眼前现象所迷惑。
第三,电影《手机》赤裸裸地反映了电影男主人公借助手机对妻子、女朋友、情人不断撒谎的心理,以为他人看不见,又有朋友的帮忙可以瞒天过海,但终究被一次次地揭穿谎言。
从农村朴实的小伙子到城市著名主持人的蜕变伴随着心里的变化,心存侥幸,谎言成了他脱口而出的话。
剧情末尾,他似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将手机扔进火海,但是因为谎言种下的祸因最终产生了恶果,一个人甚是凄凉。
我认为,《手机》反映的两大心理问题就是欺瞒心理和侥幸心理。
正如影片所反映的,一味地抱着欺瞒心理,满嘴谎言,只会让事情越来越难以控制。
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应当及早坦白,分析对错,待人真诚,不能抱有“我可以瞒天过海”的心理。
而侥幸心理的危害更是不浅,会助长欺瞒心理。
因此,我们要警惕这两种心理,谎言是有代价的,最终是要被揭穿的。
综上所述,在老师的指导下,本学期的心理电影赏析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意识到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我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我们必须重视心理健康,善于规避心理问题,在心理问题萌发时及时解决,防止蔓延扩大,产生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