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六大都市圈上世纪5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提出了“都市圈”的概念,认为都市圈是城市群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以2500万人口规模和每平方公里250人的人口密度为下限。
按照这一标准,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达到都市圈的规模。
纽约大都市圈:该都市圈从波士顿到华盛顿,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大城市共40个。
该都市圈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面积的1.5%,人口6500万。
北美五大湖大都市圈:该都市圈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
它与纽约都市圈共同构成了北美的制造业带。
东京大都市圈:一般指从千叶向西,经过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到京都、大阪、神户的范围。
这个区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全国的6%。
人口将近7000万。
巴黎大都市圈: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
这个城市带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0座,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万。
伦敦大都市圈:该都市圈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
该城市带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这个都市圈由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京、南通、镇江、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州等城市与上海一起组成。
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240万。
世界六大城市群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该城市带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
这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
该城市带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
泰晤士———因为有河才有金融中心。
横贯英国的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
泰晤士河的入海口隔北海与欧洲大陆的莱茵河口遥遥相对。
泰晤士河对伦敦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泰晤士河,伦敦市及其商业区将不会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劳合社也不会成为世界海运保险业的中心。
经过20多年的艰苦整治,如今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已由一条死河、臭河变成了世界上最洁净的城市水道之一。
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这一超级城市带实际上由大巴黎地区城市群、莱茵———鲁尔城市群、荷兰———比利时城市群构成。
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
这个城市带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0座,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万。
塞纳河、莱茵河———欧洲经济起源地。
巴黎以塞纳河的西堤岛和河两岸为发展起源。
塞纳河两岸集中了巴黎的古建筑群、博物馆和众多休闲场所。
法国的通航河道网主要由天然大河和运河构成。
最大最重要的有:北部的塞纳河通航河流,南部的罗讷河通航河流,西部的卢瓦尔河及支流歇尔河、埃讷河和加隆河。
法国的运河长度约占全部通航河道的2/3。
主要的大运河有马恩—莱茵运河、罗讷———莱茵运河南方大运河、南特———布勒斯特运河和奥尔良运河。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流经瑞士、德国、法国和荷兰汇入北海。
莱茵河全长1320公里,流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是欧洲重要的水运航道,也是流域内工业、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在西欧经济及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950年莱茵河流经的部分国家瑞士、法国、卢森堡、德国、荷兰等成立的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是一个由莱茵河全流域9国及欧盟代表共同参加的国际协调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整治措施。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也称为东海道城市群一般指从千叶向西,经过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到京都、大阪、神户的范围。
该城市群一般分为东京、大阪、名古屋三个城市圈。
这个区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全国的6%。
人口将近7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1%。
琵琶湖、濑户内海———城市圈的经济代表。
这里是东京湾日本临海经济的典型代表,此外,岛内交错的内海、河流、湖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极其密切。
日本第一大淡水湖琵琶湖,是大阪、京都的主要水源地。
日本上个世纪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琵琶湖的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与破坏,也正是从那时起,当地政府开始加强对琵琶湖的综合治理和公害防治工作。
濑户内海沿岸部分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工业城市较为发达。
沿濑户内海,以京都、大阪、神户为中心的地区,惯常被称为大阪城市圈或京阪神三都地区。
根据地区不同形成形形色色的产业,代表性产业有若狭湾的沿岸渔业、濑户内海的养殖业、阪神工业区等的现代工业。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该城市群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
该城市群与美国东北沿海城市群共同构成了北美的制造业带。
五大湖、密西西比河和伊利运河———北美内河航道网。
伊利湖、苏比利尔湖、安大略湖、密歇根湖和休伦湖地处北美洲中部,呈不规则形态分布在美国与加拿大之间。
由于美国人在历史上开通了运河,5个湖泊连为一体,养育着千千万万的美国人和加拿大人。
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水系,面积94250平方英里,所蓄淡水占世界地表淡水总量的1/5。
美国航道网以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主干。
密西西比河和伊利运河(长581公里,1825年建成,沟通伊利湖与哈得逊河流域),对美国的中西部经济的早期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在,从北到南形成以五大湖、伊利运河、密西西比河主干以及其众多支流、田纳西—汤比格比运河、墨西哥湾岸内水道和东部圣劳伦斯河等构架出的规模宏大的北美内河航道网。
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该城市群从波士顿到华盛顿,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几个大城市,共40个城市(指10万人以上的城市)。
该城市带长965公里,宽48到160公里,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面积的1.5%。
该区人口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哈德逊河———纽约与美国东北地区的纽带。
哈德逊河流经美国东北部由纽约流入太平洋。
1825年,沟通伊利运河完工,把哈德逊河与伊利湖相连,东部第一大港纽约同整个东北地区连结。
上个世纪,随着沿河工业的发展,哈德逊河的纳污功能一度被过度使用。
2002年初,美国环境保护署宣布,通用电气公司需拿出5亿美元清理哈德逊河上游的有毒物质PCB(多氯联苯)。
第六城市群这个城市群由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京、南通、镇江、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州等城市与上海一起组成。
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240万。
京杭大运河———古运河新使命。
2500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穿越中国华北和华东地区,历来经济联系紧密,资源互补性较强。
上世纪80年代后,国家先后投入巨资对古运河予以整治。
以京杭大运河苏州段为例,经过整治以后已经成为一条快速的水上高速公路。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如今还将肩负中国南水北调工程。
今年7月,上海宣布打造长达500公里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着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
2005年起,上海内河主航道将与长江三角洲经济腹地和上海港内河集疏运码头实现双向“对接”,周边地区集装箱源可通过上海内河航道集疏运,加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对外辐射能力。
(王巍/整理)《信息导刊》〔2003年第33期〕世界六大城市群第一大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4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
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面积的1.5%。
区位: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故又被称作“波士华”,共包括200多座城镇。
主要城市: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
经济特征概览:这一城市群是美国经济的核心地带,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30%。
这里不仅是美国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而且也是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第二大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人口:约5000万。
面积:约24.5万平方公里。
区位:分布于北美五大湖沿岸,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
主要城市:芝加哥、底特律、克里夫兰、匹兹堡、多伦多、蒙特利尔。
经济特征概览:该城市群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共同构成北美制造业带。
目前形成了五大钢铁工业中心。
第三大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人口:近7000万,占日本总人口的61%。
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
区位:一般分为以东京为中心的东京城市圈、以大阪为中心的大阪城市圈、以名古屋为中心的中京城市圈。
主要城市: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户。
经济特征概览:这个城市群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枢,分布着日本80%以上的金融、教育、出版、信息和研究开发机构。
第四大城市群: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人口:3650万,约占全英国人口的一半。
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约为全英国的1/5。
区位:以伦敦为核心,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的地区。
主要城市: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曼彻斯特、利物浦。
经济特征概览:大伦敦区、英格兰东南部和东部这三个区域政府所辖范围,在财富上已经大大超过整个不列颠的任何地区。
伦敦形成了欧洲最大、同时也是世界的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第五大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人口:约4600万。
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
区位:由大巴黎地区城市群、莱茵-鲁尔城市群、荷兰比利时城市群构成。
主要城市: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
经济特征概览:这是一个超级城市带,其中,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0座。
巴黎是西欧重要的交通中心之一。
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