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肝脏占位性病变MR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脏占位性病变MR诊断及鉴别诊断
血根据时间不同信号表现各异
肝囊肿
T1W I
T2WI
T2WI+SatFat
肝血管瘤
➢ 概述: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一 般无临床症状,个别有发热、贫血、腹 痛等症状
➢ 病理:
1、大体病理:外观呈紫红色、质软无包膜、 切面为囊筛状似海绵而得名 2、镜下:由无数的大小不等的血管腔组成、 根据瘤壁的厚薄分为---
薄壁型(壁薄腔大)
厚壁型(壁厚腔小、个别呈裂隙状或完全闭塞)
MRI表现:是最好的检查方法 1.形态及边缘-类圆形、边缘清晰 2.信号-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信号强度随TE时间延长(≤120ms)而增 高,称为灯泡征,一般瘤灶信号均匀,大的 病灶因血栓或纤维瘢痕而信号不均
3.增强扫描
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行平扫及LAVA增强 准确扫描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
盲
动
片
脉
期门平源自静衡脉 期
期
动脉成像
门静脉成像
Reformat重建
MIP重建
肝静脉成像
门脉期及平衡期重建肝静脉,判断有无变异,尤其注意 有无右下肝静脉
肝脏常见疾病
恶性肿瘤
1、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 2、转移性肝癌 3、淋巴瘤 4、肝肉瘤 5、胆管细胞囊腺癌
周边结节样或棉絮样强化,逐渐向中心 扩展,延迟为高信号或等信号充填
MRI正常肝段划分1 MRI正常肝段划分1
MRI正常肝段划分2
1.尾状叶 Ⅰ段 Ⅰ 经肝圆韧带和肝 左静脉连线 2.左外叶上段 Ⅱ段 Ⅱ
经肝中静脉、下腔静脉和胆囊窝连 线 7.右后叶上段 Ⅶ段 Ⅶ 经肝中静
脉标志线 8.右前叶上段 Ⅷ段
3.左外叶下段 Ⅲ段 Ⅲ 经肝右静脉标 志线 5.右前叶下段 Ⅴ段 Ⅴ 经肝右叶 横裂标志线 6.右后叶下段 Ⅵ段 Ⅵ 经
现在肝脏的分叶及分段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命名,但 最常用的有2种方法:
一:第一种方法是根据门静脉系统的分布,将肝脏分为5 叶、6段。以不常用。 二:第二种分叶分段方法是根据格利森系统的分布,将 肝脏分为左、右两个半肝,再进一步分为8段(奎纳德分 类):
肝脏的分段主要是根据肝内的管道系统而命名。门静 脉、肝动脉、肝胆管三者伴行包裹在同一Glisson鞘内, 故称为Glisson系统或门脉系统。据门脉系统分布所作 的肝脏分段,称为门脉肝段。肝静脉与门静脉呈插指 状的关系,按照肝静脉引流区域所作的分段,称为静 脉肝段。由于肝内胆管是与肝内门静脉伴行,故在肝 胆管外科中均采用门脉肝段的命名。Couinaud根据门 脉系统肝段按顺时针方向标以罗马数字从 ⅠⅡⅢⅣⅤⅥⅧ,其中左内叶及尾状叶不再分段。
肝右静脉标志线
LAVA增强扫描
LAVA是一种快速三维容积T1加权脂肪抑制成像技术,采 用全新的脂肪抑制技术和快速采集技术,能进行全腹部超 快速成像、高分辨率成像的最新序列技术,一次屏气可完 成全腹增强扫描,并同时实现血管系统的三维重建。
LAVA技术的优势
1 扫描速度快 ,由于K空间填充及 ASSET技术的使 用 缩短了扫描时间 相 比于以前 其扫描时间和分辨率均有 提高
肝脏占位性病变MR诊 断及鉴别诊断
MRI肝脏疾病应用价值
优势
1、软组织分辨率高 2、多序列成像 3、多角度成像 4、快速扫描技术应用
目前MRI对肝脏疾病诊断价值越来越高
成像技术
常规扫描(TIWI/T2WI)—发现病灶 动态增强扫描技术——鉴别病变形式 脂肪抑制技术——鉴别脂肪性病变 弥散成像---DWI——显示水分子运动受限病灶 灌注成像---PWI——了解病变或组织微循环状况 血管成像—MRA——显示动脉、门脉、静脉结构及病变 磁共振波谱----MRS
肝脏分8个段,主要被肝静脉系统和门静脉系统分割。肝中静
脉将肝分成左右两叶。肝右静脉分肝右叶为右前、右后两部分。
肝左静脉分肝左叶为左内叶、左外叶。门静脉系统走行于肝段
内。Ⅰ段为尾状叶,CT示在门、腔静脉之间,Ⅱ段(靠上)与 Ⅲ段(靠下)构成左外叶 ,Ⅳ段为方叶,也是左内叶,Ⅴ段 (靠下)与Ⅷ(靠上)段构成肝右前叶, Ⅵ段(靠下)与Ⅶ段 (靠上)构成肝右后叶。至于Ⅱ段与Ⅲ段、Ⅴ段与Ⅷ段 、 Ⅵ 段 与Ⅶ段 分界,粗略方法以肝内门静脉分支或肝门平面为分 界标志,出现以上平面所显示的是靠上方的,Ⅱ段、Ⅶ段、Ⅷ 段,以下层面就是Ⅲ段、Ⅴ段、Ⅵ段。 Ⅴ段与Ⅵ段、Ⅶ段与Ⅷ段之间以肝右静脉分界
肝脏的影像诊断
正常肝脏的MRI表现 ❖ 肝实质
1、信号均匀 2、T1WI像肝为中等信号略高于脾、 T2WI像 肝的信号明显低于脾
❖ 门静脉主支及肝静脉主干因流空效应而呈低信 号
❖ 肝动脉、肝内胆管不显示
❖ 增强扫描肝实质均匀增强,肝血管增强明显, 肝内胆管无增强
T2WI脂肪抑制
肝脏从表面划分的左叶、右叶、方叶和尾叶没有真正反 映其内部管道系统的构造特征,因而不适应肝脏外科进 行部分肝切除的需要。对病灶的准确分段,对外科医师 有很大的帮助。
1、肝脓肿 2、肝包虫病
肝脏良性肿瘤
肝囊肿
为一种良性病变,可单发或多方 无临床症状 由小胆管丛状扩展演变而成,囊壁衬以分
泌液体的上皮细胞,可单发、多发或多囊 肝(常合并肾囊肿) 病理:壁薄,光镜下被覆单侧柱状上皮, 囊液清亮
肝囊肿MRI表现
圆形或类圆形 边缘光滑锐利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 增强扫描各期均无强化 个别情况T1WI呈高信号(蛋白粘液),出
2 扫描的 层厚更薄, 可达3- 5mm 尤其对于小肝癌的 诊断较常规增强更加精细和敏感, 3 更高的空间及时间 分辨率,4:可进行MIP及MPR重建,同时可获得肝脏及血 管图像
肝脏常规扫描序列
1.MRI平扫:FSE压脂T2WI,同反相位 T1WI,FSE T2WI COR,DWI扫描。
2. MRI增强扫描:3D-LAVA增强扫描
肝弥漫性病变
1、肝炎 2、脂肪肝 3、肝硬化 4、铁质沉着症 5、布-查综合症 6、肝淤血 7、肝脏一过性灌注异常
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 变
1、血管瘤 2、肝腺瘤 3、肝囊肿 4、其它(脂肪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间叶性错构瘤、血管内皮细胞瘤)
5、局灶性结节增生(FNH) 6、炎性假瘤 7、退变结节
肝脏炎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