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完整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完整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先秦文学一、填空1、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结合在一起的2、约在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发化独立出来。

3、《弹歌》是一首----------言诗。

4、《蜡辞》大约是一首---------事祭歌。

5、先秦时期----------不分,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

6、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7、西周时期,文化为-----------所垄断,春秋战国之际,兴起了一个---------的阶层,成为文化创造的主要的承担者。

8、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再到------的演变。

9、夏商文化以--------文化最有代表性。

10、自西周开始,----------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11、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最有神话学价值。

12、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故事最为著名。

13、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社会。

14、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形到---------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15、雅颂多为---------时期的作品。

16、国风多为---------时期的作品。

17、雅颂多为---------句,较少杂言。

18、《诗经》的句式以---------言为主。

19、《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

20 、雅颂多出自----------------之手。

21、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

22 、------------、--------------是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23 、《尚书》分-------、---------、-------、--------四部分,其中---------、------------。

24、《左传》的体例是---------史。

25 、 ---------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26 、-----------------最擅长写战争。

27、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

28 、《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

29、《战国策》的体例是------------史。

30 、-------------------具有“浩然之气”,“说大人,则藐之”。

31、 ------------------------是性善论者。

32 、---------------------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3 、诸子中,-----------------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34 、运斤成风的成语出自----------------------。

35 、《庄子》现存-----------篇,全书分为--------七,--------十五,----------十一。

庄子自著的是---------部分。

36 、荀子的一篇-----------------辞和另一篇赋对汉赋的产生有直接影响。

37、--------------是性恶论者。

38、锲而不舍这句成语出自----------------。

39 、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他提出一套以法为本,-------------、-------------、--------------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

40、韩非子的《说林》《十过》都是------------------专集。

41、在诸子著作中,-----------------------或-----------------属于专题论文。

42、在诸子著作中,-----------------------或---------------属于对话式论辩文。

43、在诸子著作中,《老子》属于----------------------体散文。

44、刘勰评价----------------“其衣披词人,非一代也。

”45、屈原的组诗-----------------较之离骚具有更多的现实性。

46、《天问》一共提出-----------个问题。

47、《天问》全诗以一个---------------字领起。

48、离骚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是---------------、-----------------。

49、《九歌》中--------------------篇祭祀的是人鬼。

50、《九歌》中---------------------篇是祭祀结束时的送魂曲。

二、判断题1、先秦文学作品一般说来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都可以确定。

2 、诗经中的燕飨诗所描述的燕飨并不都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是要发挥亲亲之道,宗法之义。

3 、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

4 、燕飨诗产生于东周时期。

5 、“变风”“变雅”的作品,是政治腐朽和社会黑暗的产物。

6、大雅中的怨刺诗的作者,其身份和社会地位较低。

7、小雅中怨刺诗作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较高。

8、小雅怨刺诗的作者,指斥政治黑暗时,也常感叹自身遭遇。

9、大雅中的怨刺诗对朝政的讽刺失去节制。

10、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一样崇尚巫风。

11、神话作为原型的意义要比它作为素材的意义更为重要。

12、《离骚》,一般认为是屈原的绝笔书。

13、《离骚》,一般认为是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时所作。

14、“变风”“变雅”突破了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

15、怨刺诗出现于西周末年。

16、《九章》是屈原学习民歌的作品。

17、雅颂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多为四言句。

18 、《天问》全诗几乎都由问句组成。

19、《招魂》是怀王死后,屈原为怀王招魂而作。

20、中国文学史上的“悲秋”主题,实由宋玉的九辩发端。

三、单项选择题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一语出自---------------。

A、孔子B、庄子C、老子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一语出自------------------。

A、孔子B、庄子C、老子3、“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表达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A 、孟子B、庄子C、荀子4、--------------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辨风格。

A、《孟子》B、《庄子》C、《荀子》5、-------------经常用寓言来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

A、庄子B、孟子C、荀子6、清人方东树说--------文章“意接而词不接。

”A、庄子B、孟子C、荀子7、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伪”指的是-------------------。

A、虚伪B、人为8、离骚二字,王逸解释为------------------。

A、离别的忧愁B、遭受忧患9、离骚二字,司马迁解释为-----------------。

A、离别的忧愁B、遭受忧患10、《九章》共有---------------篇A、十一B、九11、《九歌》共有----------------篇A、十一B、九12、重章叠句在-----------中运用较多。

A、大雅和颂B、小雅和国风C、大雅和国风13、先秦说理文的主要形态是-------------------------。

A、语言形象隽永,说理言近旨远词约义风B、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14、先秦说理文的另一种形态是--------------------。

A、语言形象隽永,说理言近旨远词约义丰B、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15、《国语》主要是------------------。

A、记言B、记事16、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

A、《左传》B、《战国策》17、----------------的叙述语言长于铺张渲染。

A、《左传》B、《国语》C、《战国策》18 、-----------------的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

A、《左传》B、《战国策》19、 --------------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

A、《左传》B、《国语》C、《战国策》20 、不惜脱离史实去描写人物,在这方面最突出的是-------------------。

A、《左传》B、《国语》C、《战国策》21、------------------的寓言故事多,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22、---------------的寓言题材平实,但平实中见奇妙,警策,耐人寻味。

A、孔子B、庄子C、韩非子23、寓言故事的数量具先秦散文之首的是--------------。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24、展翅的鲲鹏和御风而行的列子是-------------------。

A、有待逍遥B、无待逍遥25 、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是----------------。

A、《湘夫人》B、《东皇太一》C、《山鬼》四、多项选择题1、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有这样的特征是-------------------。

A、和谐典雅B、婉而多风C、个性张扬2 、孟子秉有战国时期特有的文化气质:---------------------。

A、温文尔雅B、富于激情C、个性张扬3、《论语》具有的文学特征是:-------------------。

A、表现了人物的形象性格B、语言形象C 、文章以韵文为主D、富于感情4、《老子》的文学特征是-----------------------。

A、表现了人物的形象性格B、采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句式C 、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5、《论语》与《老子》的共同点是----------------------。

A、语录体B、注重情感和形象性C、以韵文为主6、《孟子》的特点是----------------。

A、长于譬喻B、气势浩然C、善于类比推理D、文字古奥7 、《孟子》与《墨子》的共同点是-------------------。

A、善于类比推理B、语言平易浅易C、重质轻文8 、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是----------------。

A、哲理散文B、政论散文C、抒情散文9 、《庄子》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言”是----------------。

A、寓言B、重言C、格言D、卮言10 、属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的是--------------------。

A、守株待兔B、郑人买履C、揠苗助长D、郢书燕说11、属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的是-------------。

A、滥竽充数B、画鬼最难C、买椟还珠D、五十步笑百步12 、怨刺诗主要保存在------------。

A、二雅B、颂C、国风13 、《九歌》中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的是--------------。

A、《湘夫人》B、《东皇太一》C、《山鬼》14 、屈原的作品内容比较接近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