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害人害己,坚决杜绝违法行为。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
课堂小结
违法无小事 刑事违法 民事违法 行政违法 危 害
认清违法危害
承担法律责任 扰乱公共秩序 妨害公共安全 侵犯人身财产权利 妨害社会管理
警惕身边 违法行为
违反治安 管理的行为
处罚
认清危害 严格自律 防微杜渐 不越雷池
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警告 罚款
布置作业
1.单项选择 《学习指导》P47第4、5、6 题。 2.多项选择 《学习指导》P50第3、4 题。 3.案例分析 《学习指导》P53第2 题、P54第3 题。
方 式
罚款和行政拘留Hale Waihona Puke 分为三个档次知识运用
阅读下面案例,在印发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找答案
付某某,男,20岁,山西省寿阳县人,在校大学生。2010 年2月20日23时15分个朋友,国家地 震观测站的,也是打电话来,说震的几率很大!大约是90%的 几率,愿大家好运!这绝对权威!”寿阳县公安局对其作出行 政拘留5日的处罚。
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 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第2款
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 保护,也体现了我国政府关心青少 年成长的一贯政策和惩罚与教育相 结合的原则。
品味名言 大声朗读下列名言,感悟体会其中深刻的含义。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小恶也是恶、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知识运用
观看小品“他为何被拘被罚”,阅读 教材第95~96页的“链接” ,思考、 回答问题:
李某为何被拘被罚? 给我们以何启示?
涂污名胜古迹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3条第1款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防微杜渐
三、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探究活动五:乱打110
阅读教材第96页活动框中的案 例,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行政拘留 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1.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有大有小,由于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 为对社会的危害较小,所以被称为 ( B ) 。 A .犯罪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 C.严重违法行为 D.不良行为 2.治安管理处罚法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 次会 议通过,于(B )起实施 。 A. 2005年8月28日 B. 2006年3月1日 C. 2005年10月1日 D. 2006年1月1日 3.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 C )是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 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在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巨 大作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守护神。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3
一、认清违法危害 杜绝不良行为
研习新课
探究活动二:生活中法律的“雷区
地震传言案 ”
由于听信“地震”传言,2010年2月20日晚至21日凌晨,许多山西人 离家,躲避在广场、公园等地,夜不归宿,甚至开车逃往外乡。 朱某某,男,24岁,山西省平定县人,工人。经查, 201同、长治地震死亡100万人”。平定县公安局对其作出行政拘 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 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 产、营业、医疗、教学、科 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 严重损失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 第1款
民警依据 什么条款 对大发进 行处罚?
阅读教材第96页第一、二节正文和第97页的“链接”, 梳理出治安管理处罚的方式和罚款、行政拘留的档次。 1.警告 对违法行为人提出的口头告诫 2.罚款 强令违法行为人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 。 3.拘留 对违法行为人予以短期剥夺自由的处罚。 4.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法者吊销公 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照的处罚。 5. 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 强迫违反治安管理的外 国人在一定时间内离开中国国(边)境或将其驱 逐出中国国(边)境的处罚。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探究活动四: 违反治安管理案例
阅读教材第94页活动框中的三 个案例,讨论、回答问题:
你身边有类似 事情发生吗? 你知道这些行 为是违法的吗?
都违反了治安管理 处罚法中的规定
违法犯罪离我们并不遥远
严格律己
防微杜渐
阅读教材第94~95页的正文, 小组讨论,填写下表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含义、危害、类别、学习意义
会带来危害
可能发展为犯罪
违法无小事
二、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要点三:两者的区别 (1)社会危害程度不同。 (2)应承担的法律不同。 (3)对两者处罚的主体不同。 要点四:两者的联系 犯罪必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有一般违法行为的 人如不及时吸取教训,改邪归正,就有可能滑向犯罪的深 渊。
思考:作为中学生应如何预防违法犯罪行为?
市 民 涌 上 街 头 等 地 震
生活中法律的“雷区” 球迷闹事案
2008年11月1日中超足球联赛陕西队主场1:4负于上海申花 后,看台上个别不理智球迷点燃了报纸,由于处臵及时, 没有酿成大的事端。据了解,其中四名闹事者已被警方拘 留。
生活中法律的“雷区 ” 故意杀人案
某职业中学一年级学生陈志明与同学刘小乐(化名,未 满十七周岁)因锁事发生口角纠纷,陈志明动手打了刘小乐 一耳光。恼羞成怒的刘小乐失去理智,从床下抽出一把水果 刀,对着陈志明的脑部、腹部等处连刺三刀。陈志明被送往 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案件发生当晚,县公安局迅即组织侦 技人员赶赴现场,将刘小乐抓获归案。 三个案例中当事人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 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告诉了我们什么? 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具有社会危害性;守法光荣、 违法可耻;严格自律,自我防范,杜绝违法行为。
C.《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二、多项选择
1.根据违反法律的种类不同,违法行为可以分为( ABC A. 刑事违法行为 C. 行政违法行为 B. 民事违法行为 D. 一般违法行为 )
2.日常生活中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很多,治安管理处罚法将它们分为( ABCD A.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B. 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C. 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 D. 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三、辨析
学生高某偷得室友200 元钱。有人说他偷的钱不多,不是犯罪, 所以不是违法行为。 此观点错误。违法是公民个人或者社会组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会的行 为。犯罪是违反刑法规定,危害社会,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违法 不一定就是犯罪,犯罪就肯定违法了。违法不一定追究刑事责任,犯罪一般意 义上是要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高某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但尚不构成犯罪。
问题一:中学生为什么会成为违法犯罪的多发人群? (除社会、家庭、学校的因素以外,跟自身有关的。) 一是自身从小养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未能得到及时矫正,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良行为发展成为犯罪。 二是自身的法制观念淡薄,不能区分违法与犯罪的界限。 问题二:中学生应如何预防违法犯罪行为? 中学生应树立法律意识,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千 万不能贪图小便宜,勿以恶小而为之,发现有一般违法行 为,要及时改正。
严重违法行 为(犯罪) 承担法律 责任
共同点
刑事违法行为
出于过错违 反法律、法 规的规定, 危害社会的 行为
刑事处罚 民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制裁(行政处 分、行政处罚)
一般违法 行为
谨记:违法无小事
各抒己见: 为何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 对社会的危害 比较小,为何 也要承担法律 责任?
公安局依据什么条款对散布地震谣言的付某某 进行处罚?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 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第1款
探究活动六: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阅读教材第97活动框中的案例,思考、回答问题:
查治安管理处 罚法,楚某的行政 拘留为什么可以不 执行?这一规定有 何意义?
含 义 危 害
具有社会 危害性, 尚不够刑 事处罚的 行为。


学习意义
有助于分辨 是非,杜绝 违法行为; 有助于面对 违法行为时 维护自身权 益。
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 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 权利、财产权利,妨害 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 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 的行为。
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2.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 利的行为; 4.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一、违法行为
要点一:违法行为的含义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都是违法行为。
打人案例
一个人如果缺乏道德、规则意识,法律观 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背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阅读教材第143~144页内容, 小组讨论、填写下面表格
要点二:违法行为含义、类别、后果、不同点与共同点 含 义 类 别 后 果 不同点
第十四单元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导入新课
探究活动一:着陆前的意外?
1.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是什么? 2.这是一个意外吗?对我们有何启示?
一点点的失误酿成了机毁人亡的悲剧; 要防微杜渐,杜绝任何细小的失误。
新课鸟瞰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 行为
一、认清违法危害 杜绝不良行为
二、一般违法行为 与犯罪的区别和联 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