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一般违法行为教学课件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有关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含 义与内容,认识“黄、赌、毒”的危害.
情感态 度观念
树立行为的底线—禁区意识,在内心筑起防线,自 觉抵制不良行为;树立以遵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 荣、以有不良行为为耻的观念,远离违法行为。 培养明辨是非自我控制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 杜绝不良行为,自觉依法律己。
是未来的主人。
案 例
“东方兄弟”中的李某原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初中生, 自从在溜冰场结识了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 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 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窃学校东 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育, 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 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弄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 另外两个“东方兄弟”成员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中就作案 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三年。
④坚持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3)保护未成年人的意义
未 成 年 人 是 祖 国 的 未 来 建 设 者
是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接 班 人
(3)保护未成年人的意义
①儿童和少年的权利应当受到保护, 他们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因此,社 会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任保护他们。
. ②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 1.全社会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1)保护未成年人的方式
①
家 庭 保 护
②
社 会 保 护
学 校 保 护
③
④
司 法 保 护
(2)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
①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原则
②遵循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原则
③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原则
3.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1)不良行为或严重行为向公安机关或政府 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2)自觉守法,依法律己 (3)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保护自己和 他人的安全。
案例与思考
“东方兄弟”中的李某,从旷课发展到拦路抢劫,最后被判处有 期徒刑三年。类似案例很多,它告诉我们,一些看似小事的不 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犯罪。 思考问题一:李某的犯罪案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分析提示:预防犯罪从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思考问题:杜绝不良行为,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分析提示:(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3)发现任何人对自己实施不良行为时,要及时报告;
案例:十岁正是花季年龄,可是佛山一帮少 年却相互称兄道弟,甚至以东方广场一带为 地盘进行抢劫。2009年5月6日,禅城区法院 对备受外界关注的“东方兄弟”青少年团伙抢 劫犯罪案进行一审判,在18名被告人中,多 次参加抢劫的年满18 周岁的朱某、钟某被判 处有期徒刑十年,11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 两年至七年不等。另有5名未成年人获缓刑。 18名被告人全是清一色的男性,他们年龄都 在仅仅15-20岁之间,可是就在一年多前,抢 劫、泡吧、咳药,流连在外,却几乎成了他们 生活的全部。他们宝贵的青春不得不在监狱 度过,真让人心疼。检察官分析称,他们之 所以走上犯罪,和他们的父母平时工作繁忙 缺乏对孩子的管教,放任孩子的生活,也不 规范孩子的朋友圈有关。
运用目标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 难点
识别不良行为,懂得其危害,增强自我 防范意识,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加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
任务驱动法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启发教学法
理实一体法等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
案 思
例 考
问题一:李某身上有哪些不好行为,法律上称严重不良行为行为。 请你说说李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分析提示:不良行为(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打骂同学), 严重不良行为(偷窃财物、参与赌博)。 问题二:想一想,自己身上有没有类似行为?
分析提示:有,及时改正,接收学校、父母的管教;没有,加强自我 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2.严重不良行为危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1)常见的不良行为及其危害
吸 毒
①
②传播淫秽的音像制品
②传播淫秽的读物
赌 博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意义
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 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危害,违法和 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 违法犯罪的意识。
anli
教学过程
思考问题一:十五六岁的年龄,应该在做什么? 分析提示:在学校读书 思考问题二:他们却为何宝贵的青春要在监狱度过? 分析提示:违法犯罪,应受到相应的制裁。 思考问题三:他们是怎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呢? 分析提示:家庭管理和教育的缺失,不良行为与社会的影响, 学校教育不当等。
案例中有五名未成年人获缓刑,而年满18周岁的朱某、钟某被 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什么是未成年人、案件中的未成年人为什么获 缓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