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频接收机

调频接收机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电子产品无论从制作上还是从销售上都要求很高。

要制作一个应用性比较好的电子产品就离不开高频电路,大到超级计算机、小到袖珍计算器,很多电子设备都有高频电路。

高频电路大部分应用于通信领域,信号的发射、传输、接收都离不开高频电路。

通信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而我们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有一部分涉及的是通信技术,所以对于这次设计,我选择了超外差调频接收机的设计。

在以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调频接收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

所谓超外差,是指将所要接收的电台在调谐电路里调好以后,经过电路本身的作用,就变成另外一个预先确定好的频率,然后再进行放大和检波。

这个固定的频率,是由差频的作用产生的。

如果我们在收音机内制造一个振荡电波(通常称为本机振荡),使它和外来高频调幅信号同时送到一个晶体管内混合,这种工作叫做混频。

由于晶体管的非线性作用导致混频的结果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频率,这就是外差作用。

采用了这种电路的接收机叫外差式收音机,混频与振荡的工作合称变频。

在本次设计中,我想设计一个调频接收机。

在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的设计过程中,应将其分为高频放大、混频、本机振荡、中频放大、限幅、鉴频、低频放大七个部分。

整个电路的设计必须注意几个方面,选择性好的级,应尽可能靠近前面,因为在干扰都不大的地方把干扰抑制下去,效果最好。

如干扰信号很大,则由于三极管的非线性,将产生严重的组合频率及其他非线性失真,这时滤除杂波比较困难。

为此,在高级接收机中,输入电路常采用复杂的高路选择电路。

为了使混频和本振分别调在最佳状态,采用单独的本振。

总的来说,这几一部接收机时必须全面考虑,妥善处理一些相互牵扯的矛盾,特别要抓住主要矛盾(稳定性、选择性、失真性等),才能使得接收机有较好的指标。

关键词:超外差、调频、本振、混频一、引言、设计任务描述、思路及方案1.1引言在本次设计中,其目的是得到一个超外差调频接收机机。

在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的设计过程中,应将其分为高频放大、混频、本振、中放、限幅、鉴频、低频放大七个部分。

整个电路的设计必须注意几个方面。

选择性好的级,应尽可能靠近前面,因在干扰及信号都不大的地方把干扰抑制下去,效果最好。

如干扰及信号很大,则由于晶体管的非线性,将产生严重的组合频率及其他非线性失真,这时滤除杂波比较困难。

为此,在高级接收机中,输入电路常采用复杂的高选择电路。

1.2 计任务描述设计题目: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1、设计目的: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建立无线调频接收机的整机概念,了解调频接收机整机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正确设计、计算接收机的各个单元电路。

2、基本要求:(1)设计一个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2)设计指标:1、接收频率范围 88~108MHz 2、灵敏度 10uV3、工作频率 z f o KH 5.64、频率特性 通频带为200KHz5、输出功率 P O =0.3W1.3 设计思路根据此次课程设计的要求,我设计的是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

整个电路由七部分组成,分别为高频放大、混频、本振、中放、限幅、鉴频、低频放大。

(1)、高频放大器:高频放大器是用来放大高频信号的器件。

根据高放的对象是载频信号这一情况,一般采用管子做放大器件,而且并联谐振回路作为负载,让信号谐振在信号载频(若有边频分量,便要设计回路的通频带能通过边频,使已调信号不失真)。

这样做的好处是:1)回路谐振能抑制干扰;2)并联回路谐振时,其阻抗很大,从而可输出很大的信号。

(2)、混频:混频是将高频放大信号和本振信号混合,输出一个中频信号,在调频电路中,本 振信号必须是独立的,这是与调幅电路最大的一个区别。

混频电路是一种典型的频谱搬移电路,可以用相乘器和低通滤波器来实现。

(3)、本振电路:本振电路用LC 谐振回路来产生一个稳定的本地振荡频率,将这个稳定的谐振频率与高频放大输出信号混频,得到一个中频信号。

(4)、放大电路:如果外来信号和本机振荡相差不是预定的中频,就不可能进入放大电路。

因此在接收一个需要的信号时,混进来的干扰电波首先就在变频电路被剔除掉,加之中频放大电路是一个调谐好了的带有滤波性质的电路,所以接收机的选择性指标很高。

超外差式接收机能够大大提高收音机的增益、灵敏度和选择性。

因为不管电台信号频率如何都变成为中频信号,然后都能进入中频放大级,所以对不同频率电台都能够进行均匀地放大。

中放的级数可以根据要求增加或减少,更容易在稳定条件下获得高增益和窄带频响特性。

此外,由于中频是恒定的,所以不必每级都加入可变电容器选择电台,避免使用多联同轴可变电容器,而只需在调谐回路和本振回路用一只双连可变电容器就可完成接收。

(5)鉴频器:在鉴频器部分,采用比例鉴频器,普通鉴频器的线性范围较宽,调整较易,但在鉴频器前必须加上一级限幅器,而比例鉴频器则不需要但是为了得到良好的限幅特性,必须仔细调整比例鉴频器的工作状态与电路参数,也可以在前一级加一个限幅器。

(6)限幅电路:本次设计的限幅电路采用二极管限幅器。

(7)低频放大:一般从鉴频器输出的信号都比较小,为了得到我们所需的信号,必须将输出信号进行放大。

一般采用三极管放大电路来实现这一功能。

因为本次设计是音频信号,所以采用运算放大器效果比较好。

高频电路很容易受到干扰,所以对信号的要求比较高,在中频放大器电路的输出端,如果直接接鉴频器,很可能得到很多不需要的波形,用滤波器很难滤除,所以在鉴频器的输入端加一级限幅器,去除不需要的波,使输出更为纯净。

1.4 设计方案方案一:电路的开始部分是由高频放大电路和本振信号混频,输出一个中频信号。

因为这是超外差调频接收机,所以混频电路和调幅接收机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调频电路中,本振电路是独立的。

在放大电路部分,采用场效应管共源极放大电路。

本振电路才用LC 振荡电路,两个信号分别输入混频器,得到一个中频信号。

为了得到高的增益,而整个电路的增益取决于中放,同时也抑制了邻近干扰。

在中频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一个限幅器,其目的是如果直接接鉴频器,很可能得到很多不需要的波形,用滤波器很难滤除,所以在鉴频器的输入端加一级限幅器,去除不需要的波,使输出更为纯净。

鉴频器是将原调制信号解调出来,在本次设计中采用比例鉴频器。

为了能够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效果,在电路的最后采用低频放大电路。

方案二:电路的开始部分和方案一基本一样,都是将高频放大信号和本振信号经过混频器,输出一个中频信号。

在中频放大电路设计中,采用两级以上的中频放大电路。

鉴频器采用比例鉴频器,所以在鉴频器的输入端不使用限幅器,比例鉴频器的效果比普通鉴频好很多,所以可以不使用限幅器。

在整个电路的最后,还是采用三极管放大电路。

综合考虑,第一种方案更适合我,利用第一种方案可以很好的利用我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所以我采用第一种方案。

二、电路方框图三、各部分电路分析3.1 高频放大电路对高放的主要要求是:(1) 工作稳定:放大器可能会产生正反馈,它影响放大器的稳定工作,严重时,会引起振荡,使放大器变成振荡器,从而完全破坏了放大器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正常工作中要保证放大器远离振荡状态而稳定的工作。

(2)选择性好,有一定的通频带。

(3)失真小,增益高,并且工作频率变化时增益变动不应过大,工作频率越高,晶体管的放大能力越小,增益越低。

增益变化太大时,则灵敏度相差将很悬殊。

高频放大电路如图3.1所示。

输入调谐回路 高频放大 混频 中频放大 鉴频低频功放 扬声器 本机振荡 天线图3.1.1 高频放大电路图中了L 、C 、CT1及CT2为输入、输出回路元件,他们均调谐于信号频率,Rs 及Cs 为自编元件,决定工作点。

L N 及N C 为中和元件。

在高频时,为了抵消dg C 之反馈,采用了L N 及N C 。

当1N e NwL wL wC -=(即L N 及N C 串联的谐振频率低于工作频率w ,L N 于N C 之路呈感性)且等效电感e L 之感抗值e wL 与1dg wC 相等时,则N I 与r I 数值相等,符号相反,互相抵消。

调节N C 可使e wL =1dgwC 。

gs C 3.2 本振电路在本次设计中,采用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因为本振电路的输出频率要与高频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一个中频信号。

所以要求本振电路的输出频率必须很稳定,所以采用了改进型电容三点式。

如果本振电路的输出不稳定,将引起变频器输出信号的大小改变,振荡频率的漂移将使中频改变。

振荡器的振幅与振荡管的特性以及反馈电路的特性有关,当温度及其它管子与反馈电路的特性改变时,振幅也就会改变。

为了稳定振幅,可在各波段振荡器的反馈线圈上并联不同的电阻以平滑电抗元件的频率特性,还可用自动增益控制稳定振幅。

本次设计的电容改进型电路图如下所示:图3.2.1 电容反馈改进振荡电路图3.2.2 图3.2.1等效电路若选择1C 》C ,2C 》C ,则0f 与1C 及2C 近似无关,这样,与12,C C 并联的分布电容如11C 及22C 对频率的影响很小了,频率稳定得以提高。

对于提高振荡电路的稳定度有以下几种方法:(1)提高回路的Q 值。

Q 值高,可使频率稳定。

回路Q 值主要由电感的Q 值决定,故要提高电感的Q 值。

为此应尽量减小损耗而加大特性电阻/L C ρ=。

不过,ρ的提高有一定限制,L 太大时,损耗也大,而且C 太小时并联在回路中的杂散电容可与C 相比拟,杂散电容将显著影响频率的稳定。

为了减小线圈的损耗,可用高频损耗小的线圈固架。

(2)减小负载的影响。

减小振荡回路和负载间的耦合程度可减弱负载的影响,不过这时传送到负载上的振荡信号也小了,故振荡要求更强。

在振荡器和负载之间加一级射极输出器可改善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因射极输出器之输入阻抗较高,隔离作用较好,同时不增加振荡功率的要求。

3.3 混频器在本次设计中我采用二极管环型混频器,二极管环型混频器的优点是工作频带宽,可达到几千兆赫,噪声系数低,混频失真小,动态范围等,但其主要缺点就是没有混频增益。

由于混频器处于接收机的前端,它的噪声电平高低对整机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求混频器的噪声系数越小越好。

由于混频依靠非线性特性来完成,因此在混频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非线性干扰,如组合频率,交叉调制,互相调制等干扰。

这些干扰将会严重的影响通信质量,因此要求混频电路对此应能有效的抑制。

图3.3.2 二极管环型混频电路图3.3.2是二极管混频电路的原理图,图中Us 、R S1为输入信号源,U L 、R S2为本振信号源,R L 为中频信号的负载。

为了保证二极管工作在开关状态,本振信号U L 的功率必须足够大,而输入信号U S 功率必须远小于本振功率。

实际二极管环型混频器组件各端口都必须接入滤波匹配网络,分别实现混频器与输入信号源本振信号源、输出负载之间的阻抗匹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