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排查管理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部门: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罹患精神疾病的人群日益增多,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有效预防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肇事肇祸,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精神病人自身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排查和随访管理,配合相关部门科学规范地开展重性精神病人筛查、诊断与危险性评估,根据《凤冈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意见的通知》(凤府办发〔2013〕133号)文件要求,现将有关工作和要求通知如下:一、基本原则(一)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预防、治疗和康复相结合。
二、时间按排(一)2013年9月20日以前,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线索患者进行再一次摸底、调查、统计;同时对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进行一次系统的访视,统计出危险性评估为3-5级的患者,并将危险性评估为3-5级的患者的详细信息和调查出的线索病人信息报精防机构(疾控中心),精防机构及时报告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危险性评估为3-5级的患者的信息根据工作要求报告公安、民政等部门,共同管理。
县直各单位的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由本单位完成,并将线索调查结果按时报精防机构。
(二)2013年10月20日前,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有精神病诊断资质医师对调查出的线索病人和已登记未确诊的可疑重性精神病人进行诊断复核。
同时统计危险性评估为3-5级的患者,按报告程序报告。
(三)以后管理的所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随访管理中危险性评估为3-5级的,随时发现,随时按相关程序报告。
及时更新重精网络系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系统。
三、单位职责(一)卫生部门制订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计划,起草有关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规划,成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精神疾病防治专家组,组建应急医疗处置组,对全县的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指导,负责重性精神疾病筛查中的病例诊断和复核诊断,指导重性精神疾病病例随访,重性精神疾病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
组织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培训。
负责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质量控制、督导、绩效考核、评价。
根据上级要求,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信息系统,维持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信息系- 2 -统的正常运转。
建立和完善全县精神疾病防治网络。
协调司法、民政、公安、残联等部门和社会团体,共同开展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
与民政、公安、残联等部门和单位组织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工作。
和其他部门紧密配合开展重性精神病人特别是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调查信息收集,建立监测、诊断、风险评估、定点强制治疗“四位一体”工作体系。
对危险性评估为3级以上的精神病人信息及时通报给公安机关。
(二)公安机关(司法)收集、汇总、上报公安机关参与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的情况和相关数据。
对开展工作时收集掌握的精神病人信息及时通报卫生部门。
督促精神疾病患者监护人或近亲属进行监护治疗,对高风险病人动员监护人送入院治疗。
做好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案(事)件的处理。
依法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委托精神病司法鉴定和送定点医院强制治疗工作。
(三)民政部门负责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有关工作。
依照有关规定做好"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或者法定扶养人不具有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中精神疾病患者的救助工作。
依法做好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救助工作。
对救助期间突发精神疾病的受助对象,及时联系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做好救治工作。
会同卫生、- 3 -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开展精神残疾者生活、职业技能康复工作。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精神疾病患者的访视服务管理工作。
(四)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配备或者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并可以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对幼儿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
发生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公共安全事件等可能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事件,学校应当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
教师应当学习和了解相关的精神卫生知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正确引导、激励学生。
重视教师心理健康。
学校和教师应当与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近亲属沟通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五)残联协调推动"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疾病康复工作。
开展精神残疾康复工作,负责为已康复的重性精神病人提供就业咨询服务,促进精神残疾者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负责向符合残疾条件的重性精神病人发放残疾证件,摸底、登记、造册、救助、服务等工作。
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公众精神健康意识。
(六)发改部门将重性精神病防治相关内容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重性精神病防治能力建设,保障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条件。
- 4 -(七)财政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疾病谱的转变和疾病负担的变化,安排必要的重性精神病防控经费。
(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做好基本医疗保险与公共卫生服务在支付上的衔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减轻参保人医疗费用负担。
督促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对处于职业发展特定时期或者在特殊岗位工作的职工,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九)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组及工作组,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组织开展预防精神障碍发生,组织开展精神疾病的筛查,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与精神疾病有关的健康教育,执行精神障碍患者优惠政策,督促工作开展等工作。
1、村/居/社区协同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进行本辖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摸底、排查、造册、登记和上报工作。
对重性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实施监管,积极配合派出所将精神疾病患者送往精神病医院治疗。
协助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开展精神疾病患者的肇事肇祸危险估、随访管理、应急处理等工作。
对没有监护人的精神病人,应由精神病人的所在辖区的村/居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
- 5 -2、卫生院/龙泉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龙泉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是承担基本公共卫生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的主要部门,应安排与辖区内工作量相适应的工作人员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规范》(2011版)和《重性精神病管理规范》(2012版)开展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内容。
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培训、指导、督导、绩效考核。
承担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收集、网络报告、系统录入工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登记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联系县卫食药局按排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未确诊患者进行诊断复核。
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和个体化管理。
主动与村卫生室管理好重性精神病患者。
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病情不稳定患者。
向当地派出所或精神病防治机构及时报告危险性评估为3级以上的患者的详细信息。
患者信息不得任意泄露,做好患者信息的保密工作。
在随访管理中做好自身安全。
原则上承担本辖区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工作,若不能承担健康体检的卫生院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疗机构负责健康体检工作。
指导村级做好重精患者的康复指导、心理支持和护理教育。
组织并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积极配合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做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及管理工作。
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公共卫生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督导和绩效考核。
每季度对该项工作- 6 -进行自评,将自评结果以书面的形式报告当地政府和县级重性精神病管理技术指导小组办公室,作为绩效考核依据。
3、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承担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收集工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
承担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基础性管理,定期随访患者,危险性评估为3级以上的患者信息报告当地卫生院,指导患者服药,向患者家庭成员提供护理和康复指导。
患者信息不得任意泄露,做好患者信息的保密工作。
在随访管理中做好自身安全。
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和个体化管理。
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病情不稳定患者。
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积极配合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做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及管理工作。
(十)其他单位环境保护(噪声等生活环境的治理)、广电(重性精神病防治宣传)、合医办(重性精神病患者医疗费用报销)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密切配合、履职尽责。
四、工作内容(一)全面梳理病人,关注重点对象。
以社区(村)为单位,按照“街不漏巷,镇不漏村,村不漏户”的要求,再次全面梳理病人,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早发现、早治疗,新增对象务必及时补录登记到位。
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对梳理出来的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病人加以重点关注,扎实做好肇事肇祸- 7 -精神病人的社区治疗管理工作,有效预防或减少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案(事)件的发生、有力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
(二)逐人诊断评估,掌握病情动态。
对每一例梳理发现的可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危险性评估3-5级)的详细信息,以书面的形式报告精防机构,精防机构将全县的可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统计整理后报告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相关程序向公安局、民政局、残联等部门通报,共同管理。
对于确诊的重症精神病人,要掌握其病情是否稳定、住院是否困难、治疗是否有效、监护是否到位、生活是否拮据。
(三)采集录入信息,做好数据统计。
对辖区内梳理发现的重性精神病人以及被评估为高风险等级、有可能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要规范采集病人详细信息资料,逐一建立健康档案,按“应管尽管”原则纳入网络管理,录入全国重性精神病人信息系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系统。
对采集到的病人信息做好数据统计工作,加强对各渠道发现、掌握的信息的审核比对,防止出现信息错误采集、重复采集等问题,保证信息真实、准确、完整、鲜活。
(四)落实治疗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对评估为高风险等级、可能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要与街道(镇)社区(村)及相关部门协商共同提供服务,送专科医院收治或公安机关关锁。
精- 8 -神病人肇事肇祸较为特殊,缘由病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欠缺引起,肇事肇祸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受害对象多为邻居、近亲属和素不相识的人。
(五)关爱贫困救助,体现人文关怀。
我们要对有危险性行为倾向的贫困患者提供免费药物治疗及每季度1次的相关化验检查,每年一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并提供由专科医生进行的半年一次的免费服药后疗效评价与治疗方案调整,治疗费用由民政、残联、乡镇人民政府予以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