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克里姆特作品平面性倾向论文

克里姆特作品平面性倾向论文

克里姆特作品平面性倾向论文
摘要:在作品《女人的三个阶段》中,一条横线和一块竖的区域将整个画面分割成了三大块,五个区域,让人感觉整个画面沉稳安静。

之后又在背景,绘画主体设置了不同的肌理效果让主题更加突出。

画上的小孩、母亲和老妇人三种不同的人物形象象征人生岁月的变迁。

很明显的可以看出这根本不是一个客观真实的场景,而完全是一个想象的、虚构的空间场景。

这种构图不仅使画面具有了丰厚的装饰意味,而且使它本身又重新构成了另一个全新的世界。

一、克里姆特作品中的平面性特点
在日本浮世绘、中国艺术和马赛克镶嵌造型艺术的影响下,克里姆特的绘画形式发生了转变。

他将传统绘画中的光影、明暗、透视、空间的多种绘画形式平面化,整个画面不再是一味的复制,而是更加注重整体气氛的营造及作者情感的加入。

画面中的人物和场景被巧妙而意向地组合,简单抽象的图形和大面积的色彩平涂突出主体,既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又有强烈的平面装饰性。

例如《生与死》中,骷髅和人群形成一大一小、一冷一暖两个长形色块,纵向并行于画面,对比强烈。

平面化的处理使人物与浓重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神秘感充斥着整个画面。

骷髅沉重的色彩,扭曲的线条,像是从周围环境中吸取某种能量,使整个画面在不同形状运动着的视觉较量中产生了平衡与和谐,把人类对生命的向往和对死亡的恐惧分离于黑绿色的背景。

画面主要形象延伸到画面之外借鉴了镶嵌画和日本浮士绘的造型与表现形式,人物独立于画面并形成整体的团块,柔和优美的线条分割画
面,画中人物、背景的比例饱满却没有丝毫的拥挤与不安,画面氛围和谐幽雅,却又是那么平衡。

他以平涂,简洁而又含蓄的绘画语言,将现实中的场景、物体重新组合,置于一个虚设的空间之中,这种非对称的构图,平面虚拟的世界产生某种心理上的错位,却更多了些梦幻之感。

克里姆特正是以独特的构图、简化的空间层次、精妙的细节描绘,主体的极致塑造,营造出画面视觉的愉悦,从而使平面抽象呈现出直接而丰富的生命力。

而这种方式的出现恰恰是对被压抑的绘画形式的解放,克里姆特的绘画在与东方艺术的碰撞下,形成了本时代极具个性化的创作特征,体现出他创作的主观表现。

从他1902年克里姆特所画的《艾蜜莉·芙露吉肖像》中可以看出,除了艾蜜莉·芙露吉的脸和手的刻画用了写实主义手法,呈现出来立体效果,其他地方都表现的非常平面化。

他开始大胆的丢掉早期的写实主义,作品变得更具有象征主义和平面化。

在表现人物形象主体的时候手法和《吻》有异曲同工之处,他对衣服的描绘很明显借鉴了日本浮世绘中的和服在描绘衣服方面,借鉴了日本浮世绘中和服的风格,宽大竖起的衣领被作者主观抽象变形,以平面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圆润的身体在衣服掩饰下,也做了立体效果的处理。

绘画中平面化的形象、亮丽的色块和流畅的线条交相呼应,形成了克里姆特个性化的风格。

二、克里姆特作品中的装饰性特点
(一)色彩上的装饰性
传统写实油画的色彩运用依据于科学的光色原理,通过色彩的冷
暖、布局、对比等来表现物象的三维空间和质感,注重反映真实的自然世界。

克里姆特并没有拘泥于此,他摆脱了光影的束缚更加注重色彩间内在组合美感,主动的安排画面的色彩关系。

在他的绘画中,不论人物形象还是色彩明暗,都采用大块平涂,画面对比鲜明形象生动。

这种采用纯色平涂,对比色作画的手法使画面色彩明亮鲜艳,绚丽多姿。

如在《阿黛尔·布洛赫一鲍尔夫人的肖像II》画面中,红绿两色切割画面成两块面积不等的空间背景,继而形成主体格局,上面红色的背景中以黄、黑、白点缀,凸显画面热烈、丽、醒目之感;下面绿色背景缀以紫、红、白,强调画面神秘、明快、清爽之情。

炫丽的色彩在强调主题人物同时又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和浪漫气息。

独特的色彩感悟不但展现了其作品的寓意性还表达了他内心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诉求。

在《女人的三个阶段》中,肤色白皙的母婴与枯黄的老妇形成强烈对比,似乎象征着初生的绚烂与终老的落寞;画面上方大块黑色散发着死亡气息,黑色之下布置干枯斑驳的褐色,像是寓意死亡的衰竭,这些色彩的运用潜现着艺术家对生命终结的无奈和忧伤。

正如马尔克所说的那样:“艺术色彩色彩不应该仅仅是对自然的摹写,而应该是由外到内地揭示隐藏复杂世界内部的客观存在。

每一种色彩都有它的独特的象征意义,能够折射出艺术家对人类精神的感悟和体会。


(二)材料和几何图案的装饰性特征
克里姆特常在作品中结合各种材料工艺,把亚述、古典希腊和拜占庭的镶嵌画的装饰风格引入到自己的画中,他常常用贴孔雀的羽毛
和金银箔片、镶嵌螺钿、饰如贝壳等装饰方式装饰画面。

蜗牛壳的纹样、羽毛的色彩、金银箔片的光泽使画面显得层层叠叠,幽暗神秘,具有“画出来的镶嵌画”之称,作品的绘画性和工艺性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平面感的画面又不失绚丽璀璨。

克里姆特用材料装饰画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贝多芬装饰壁画,他用的主要材料有硬石、珐琅、镜子的碎片和彩色玻璃,使画面显得非常精美。

金箔的镶嵌让他的画中凡是金色的部分都闪着金子般的光芒,晶莹华丽,高贵却不庸俗。

他还利用酪蛋白在涂有灰泥的金属网上作画,画面表现出来的东方风格和各种材料的工艺技巧使他的装饰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克里姆特的巅峰之作《阿黛尔·布洛赫一鲍尔夫人》的创作中几何图案的装饰毫不掩饰的表现出来。

例如在服装描绘上,画家用了正方形、三角形、菱形、卵形、螺旋形等造成了密密麻麻的金色装饰效果,而统一的金色背景和左下角一小块绿色用的恰到好处是画面疏密有致,富有韵律。

女人的轮廓模糊不清,只有白皙的面颊和紧张交叠的双手逃过了金属色的覆盖,似乎被镶嵌在整块的金属上一般。

画家想表现的是有时候女神的胜利也是对她的禁锢,她似乎被囚禁在绚烂金属制作的棺木中一般,置身于那些昂贵的装饰元素之中,被活活地封闭在墙上。

(三)构图的装饰性趣味
米勒曾说过:“所谓构图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传递给别人的艺术。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构图的目的。

构图就是画家对所画对象加工
处理构思后呈现在画面上的一种绘画过程。

在克里姆特绘画中,他试着将油画与工艺美术结合起来,形式构成运用到造型方面,使画面产生一种新的视觉效果,就好像在阐释客观世界,但又不是真实的世界。

不再是照搬我们肉眼所看到的现实,而是更加注重画面整体氛围的营造和情绪的渲染。

在作品《女人的三个阶段》中,一条横线和一块竖的区域将整个画面分割成了三大块,五个区域,让人感觉整个画面沉稳安静。

之后又在背景,绘画主体设置了不同的肌理效果让主题更加突出。

画上的小孩、母亲和老妇人三种不同的人物形象象征人生岁月的变迁。

很明显的可以看出这根本不是一个客观真实的场景,而完全是一个想象的、虚构的空间场景。

这种构图不仅使画面具有了丰厚的装饰意味,而且使它本身又重新构成了另一个全新的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