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南》教学设计

《江南》教学设计

《江南》教学设计《江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

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

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1、自读“预习”。

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三、自读词,提出疑问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江南好好:美好。

旧曾谙旧曾:以前、过去。

谙:熟悉。

红胜火胜:胜过、强过。

忆江南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

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

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

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五、总结升华1、读《忆江南》。

(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江南美景大自然)【板书设计】日出江花红胜火忆江南能不忆江南?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教学设计2江南《江南》是一首古诗,描写了江南水乡人民采莲的情景。

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

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很适合儿童阅读。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采莲的风光。

教学《江南》一课时,我创设了一种生活的情境,游戏的情境。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片断:师:江南真是个好地方,到处长满了荷花、莲叶。

你们瞧!莲叶们一片一片地从水中探出小脑袋,争着向上长,它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热闹呀!瞧!那边还有几个划着小船,赶来采莲的小姑娘呢,她们拨开莲叶,寻找那一个个成熟的莲蓬。

哇!突然,船上的一个姑娘叫了起来。

小朋友猜猜,采莲姑娘看见什么了?生:(大声齐呼)好多小鱼!师:小鱼在哪儿呢?噢,在这里(拿起小鱼头饰给小朋友戴上),在这里(分别给好几个小朋友戴上)。

师:呀,这么多的小鱼,这下,荷塘里可热闹了!小鱼来到这美丽的荷塘,它们最想做什么呢?生:小鱼们会说:我们来做游戏吧!师:想做游戏的鱼儿请站出来吧。

学生争着走出来。

师:看,小鱼们在莲叶下欢快地做游戏呢,它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

(孩子们合着我的节拍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师:小鱼们边做游戏边会说什么悄悄话呢?生:小鱼说:我玩得真开心!生:小鱼说:这里真好,明天我还要来这玩捉迷藏的游戏!师:小鱼儿,你们玩得开心吗?开心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喊着。

师:可天色不早了,采莲姑娘要回家了,小鱼儿也该回到妈妈那里去了。

孩子们纷纷识趣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和提供具体、可供想象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形成相似的和谐的震动,让学生主动感知体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个人悟,自由畅谈、表达情感、质疑问难。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体验,给他们无拘无束地创造、探索的天地。

通过读读、想象、演演的学习方式理解、再现、创造诗歌的意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民主的教学。

《江南》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认识本课5个二类生字。

3、学习掌握7个一类生字,既要会读,组词,还要会按笔顺写。

教学重点:学习掌握7个一类生字,会读,会写,会组词。

教学难点:掌握“可”和“北”的笔顺。

教学用具: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认识本课5个二类生字。

3、学习掌握7个一类生字,既要会读,组词,还要会按笔顺写。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读书)1、先学: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时间:5分钟2、后教:指名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并板书到黑板上,然后读一读。

齐读课文。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比认字)1、先学: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记忆,3分钟后检查。

2、后教: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用卡片检测一类生字,并组词。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比写字)1、先学:屏幕出示本课生字的笔顺,学生练习书空,每个2遍。

2、后教:指名书空,一起书空。

3、学生描红。

六、总结《江南》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朗读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从中感受自然美。

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2、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

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方法,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教学用时:0.5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举行诗歌朗诵赛,引入新课,理解诗题,感受美。

1、分组举行小型诗歌朗诵赛(侧重写景方面的诗)2、点击课件出示配景诗《江南春》,板书课题:江南春(师)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大家对江南应该并不陌生,能不能回忆一下,哪些诗人曾带我们游览过江南的美景?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江南的诗词。

如《忆江南》《泊船瓜洲》等。

3、(师)“春”又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呢?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春景的诗词。

如《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等。

4、(师)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生发挥想像,自由表达)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杜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二、整体感知,初步自学古诗,品词析句,体会美。

1、(师)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朗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点击课件,出示景——诗——配乐朗读。

读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自由表达。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借助工具书或根据需要进行探讨研究,合作式学习)注意读准生字的音,观察生字的形,老师随机点拨提醒学生生字的音、形跟哪些字的音、形易混,注意读正确、写正确。

然后抽读,齐读。

3、(师)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

啼莺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风寺庙楼台烟雨4、(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快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洒旗数不清的寺庙迷蒙的烟雨5、(师)想像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春景图?(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里”之内,处处杂花生树、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

霏霏细雨,淡淡轻姻,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

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三、理解诗意,感悟情1、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认识和经历都是不同的,你猜测杜牧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诗的呢?这种心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2、学生有的认为杜枚是愉悦的,有的认为他当时是有些伤感的,结合课文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展开辩论。

3、(师)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例举《夜泊秦淮》等诗进一步说明)板书设计: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教学设计5【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读一读或背一背呢?(指3至5名学生)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做总结。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__——《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一)忆景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1)“日出江花红胜火”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2)“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

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

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好——能不忆江南?(二)忆人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忆江南的教学设计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

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

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三)浓浓的江南情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