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来退烧的中成药上篇(二)

常用来退烧的中成药上篇(二)

常用来退烧的中成药上篇(二)昨天发布了常用的中成药治疗感冒,一致收到大众的喜爱,今天呢,就简单数说常用来退烧的中成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觉得中成药用来退烧能行吗,是不是很慢,或者就是习惯了用西药退烧,根本不认可中成药也可以退烧,你们怎么认为呢?事实上中医药用来退烧从古至今一直就存在,中医药治疗发烧有其独特的优势,表现为:一是不仅退热效果快,而且某些时候是优于西医,快于西医。

像有些长时间发烧患者,有一月,两月,甚至半年的,经西医治疗不好的,转求中医却很快治疗,不要愚昧的误以为西药治疗的快,不相信中医,同样的是武汉方舱医院的新冠肺炎患者高烧不退,服用清肺排毒汤后,高烧很快就下来了。

二是中医药治疗发烧副作用少,最大优点是不容易反弹。

中成药作为中医饮片的一个衍生型,具有同样的优点外,同时还有携带方便,服用快,简单,易服。

唯一一点就是运用中成药也需要辨清疾病的寒热虚实,方可对症施治,下面我就将常用来退烧的中成药罗列出来,简单说明一下。

1、风寒感冒颗粒(选自《伤寒论》麻黄汤)处方: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

主治:解表发汗,疏风散寒。

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无汗,恶寒,身疼痛,咳嗽,鼻塞,流清鼻涕等。

运用要点:1、麻黄体质:黑,状,实体质。

2、鼻流清涕,恶寒怕冷,不爱出汗,咳嗽,身疼痛。

用法:口服。

一次8g(1袋),一日3次。

禁忌: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患者禁服。

2、桂枝颗粒(虚人感冒颗粒)(选自《伤寒论》桂枝汤)处方: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主治: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

运用要点:①体质因素:体弱,面白,怕风,多汗,皮肤紧张,易反复感冒,体质差;②恶寒、恶风或是局部怕风,发热,多汗,自汗,口不干不苦,鼻鸣干呕,头痛,脉浮缓。

用法:口服,一次5g(1袋),一日3次。

小儿减半。

服药后喝热稀粥,盖被子,避风,发小汗。

禁忌:①风寒感冒发热无汗的禁用,②风热感冒发热的禁用。

3、葛根汤颗粒(选自《伤寒论》葛根汤)处方:葛根,麻黄,白芍,桂枝,甘草,生姜,大枣。

主治:发汗解表,升津舒经。

用于风寒感冒,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项背强急不舒,鼻塞流涕,咳嗽咽痒,咯痰稀白,苔薄白或薄白润,脉浮或浮紧。

①感冒:适用于体质壮实,无汗恶风,脖子、肩背僵痛,脉浮紧,口不干不苦,二便正常的患者;②妇科:痛经(女汉子),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痤疮,月经量少、色紫暗;③儿科:体质壮实,面白,不爱出汗,皮肤干燥,毛孔粗大;④风湿免疫科:颈椎病,腰背疼痛,一身疼痛;⑤男科:阳痿早泄;⑥五官科:鼻炎,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声音嘶哑,下颌关节拘急困难,体质壮实;⑦消化科:急性结肠炎。

运用要点:①体质因素:体质壮实,面黑;②无汗,甚至夏天都出汗很少;③头项、脖子、肩背酸胀僵直疼痛。

用法:开水冲服,一次6g(1袋),一日3次。

禁忌: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不可用。

4、小青龙颗粒/合剂(选自《伤寒论》小青龙汤)处方: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生姜,大枣,炙甘草。

主治:解表化饮,止咳平喘。

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尤其是长期流清鼻涕),打喷嚏,身痛,咯痰(白色泡沫痰或痰液如蛋清一样)运用要点:①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尤其是长期流清鼻涕),身痛;②长期流清涕,迎风流泪,咳嗽咯痰(白色泡沫痰),舌苔水滑,甚至腹泻。

用法:口服。

一次1袋,一日3次。

禁忌:热证、实证不能用,只适合表寒、里寒,里热不能用。

5、感冒疏风颗粒、片(选自《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处方:麻黄,苦杏仁,桂枝,白芍(酒炙),紫苏叶,防风,桔梗,谷芽(炒),甘草,大枣,生姜,独活。

辅料为阿司帕坦、糊精。

主治:风寒郁于肌表,不得外达,症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咳嗽咳喘,咽痛,身痛,鼻塞流涕,骨节酸痛,四肢疲倦。

运用要点:恶寒重,发热或不发热,无汗,咳嗽咳喘,咽痛,身痛,鼻塞流涕,怕风怕冷,口不干,口不渴,二便正常,纳差,脉浮紧数而有力。

用法:口服,一次1袋(3g),一日2次。

禁忌:热证、实证不能用。

6、桂黄清热颗粒(选自《伤寒论》大青龙汤)处方:麻黄,桂枝,苦杏仁,石膏,生姜,大枣,炙甘草。

主治: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用于外感风寒,症见发热恶寒,寒热俱重,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风寒表实证兼有郁热者。

运用要点:①表证更重,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咳嗽咳喘,舌质白,舌苔白,脉浮紧有力或脉浮紧而数;②烦躁不安。

用法: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禁忌:热证、实证不能用。

7、五积丸(选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五积散)处方:白芷、枳壳、麻黄、苍术、干姜、桔梗、厚朴、甘草、茯苓、当归、肉桂、川芎、芍药、半夏、陈皮。

主治:发表,温中,消积。

用于外感风寒或内伤生冷,头痛,身痛,腹痛,胸满,厌食,呕恶以及月经不调。

可用于:①胃肠型感冒。

②荨麻疹。

③咳嗽。

④发热。

⑤腰冷、腰凉、腰沉重。

⑥痹症:腰痛、骨节疼痛、一身酸痛。

⑦食积。

运用要点:①麻黄体质:体质壮实,肌肉结实,面暗黑/暗黄,不爱出汗,面有浮肿。

②表证:怕冷,不爱出汗,疲倦,要怕冷,流鼻涕,打喷嚏,一身疼痛、沉重、僵硬。

③里证:咳嗽咳痰,腹胀、肠鸣、纳差、不消化、容易食积,嗳气打嗝、口淡无味,头昏眩晕,腰凉,四肢关节疼痛,白带多。

④舌质白,苔白腻。

用法:口服,一次9g,一日1~2次。

禁忌:①爱出汗,一动就出汗。

②虚弱之人。

③里证、热证、实证禁用。

8、感冒灵颗粒处方:三叉苦,金盏银盘,野菊花,岗梅,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薄荷油。

辅料为蔗糖粉。

主治:解热镇痛。

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等。

运用要点:恶寒轻,发热重,流黄鼻涕,怕风,口干口苦,喜欢喝凉水,舌质红,小便短黄。

用法:开水冲服,一次10g(1袋),一日3次。

禁忌:①风寒感冒禁用。

②本品是中西结合产品,不是纯中药产品,里面的对乙酰氨基酚对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9、抗病毒颗粒、口服液(选自《伤寒论》白虎汤加味)处方:板蓝根,石膏,芦根,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

辅料为蔗糖,糊精,广藿香油,薄荷油,白芷酊。

主治: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流感。

症见:发热,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肿痛,咳吐黄痰。

运用要点:①体质因素:偏瘦,偏热,肝经火旺,舌质红,舌苔黄;②恶寒轻,发热重,流黄鼻涕,头痛,咽痛,口舌干燥,喜欢喝凉水,烦躁,出汗,大便干燥;③鼻甲带血,咳血。

用法:开水冲服,一次12~24g,每袋装12克,一日3次。

禁忌:风寒感冒,虚寒感冒不能用,不能用于预防感冒或是预防疫情病,必须对症治疗。

10、银翘散(选自《温病条辨》银翘散)处方: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

主治:温病初起。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运用要点:恶寒轻,发热重,怕热,鼻塞流黄涕,发热,生眼屎,口干口渴,想喝水,甚至有咽喉不舒服,咳嗽,爱清嗓子,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用法:一次一袋,一袋15g,一日3次。

禁忌:风寒感冒者慎用。

11、麻杏石甘合剂,片,糖浆(选自《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处方: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蜜炙)。

主治:①风热感冒;②发烧:低热或高热,面红目赤;③肺炎;④皮肤瘙痒,不爱出汗;⑤鼻炎,鼻塞,流黄鼻涕;⑥咳嗽咳喘,痰稠,多汗;⑦上呼吸道感染;⑧小儿遗尿;⑨水肿。

⑩痔疮。

运用要点:①体质因素:体质壮实,无汗或爱出汗,皮肤粗糙;②表热里热:恶寒轻,发热重,咳嗽咳喘,痰黄,喜冷饮,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或黄燥,脉滑数有力。

用法: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

禁忌:①脾胃虚弱者不能用;②风寒感冒者不能用。

12、莲花清瘟胶囊(选自《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加味)处方: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

辅料为:淀粉。

主治:清瘟解毒,宣肺泄热。

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

运用要点:①表热:轻度恶寒,发热,鼻塞,流黄鼻涕,鼻孔干燥,扁桃体红肿疼痛;②里热:口干口渴,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燥。

用法:口服。

一次4粒,一日3次。

禁忌:①风寒感冒者不能用;②虚寒偏盛者慎用。

13、小柴胡颗粒、小柴胡汤丸(选自《伤寒论》小柴胡汤)处方:柴胡,姜半夏,黄芩,党参,甘草,生姜,大枣。

主治: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运用要点:①体质因素:小柴胡体质,中等偏瘦偏弱,面青,面黄,面抑郁,无精气神;②寒热往来:寒热交替出现,口苦口干,头晕目眩,胸胁胀满,心下胀满,大便秘结,脉弦。

③妇人月经期间感冒发热;④小柴胡颗粒抗感冒流感,退烧不易反弹。

⑤小柴胡颗粒可以提升人体抵抗力,是防治感冒流感不可多的好药。

用法:开水冲服。

一次l~2袋,一日3次。

禁忌:风寒感冒者不能用。

14、防风通圣丸、颗粒(选自《宣明论》防风通圣丸)处方:麻黄,荆芥穗,防风,薄荷,大黄,芒硝,滑石,栀子,石膏,黄芩,连翘,桔梗,当归,白芍,川芎,白术(炒),甘草。

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粘稠,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瘾疹等。

运用要点:体质因素:偏胖,壮实,腹部突出,肚子鼓鼓的,面红黑相间,肌肉结实。

防风通圣丸辨证要点是肚脐为中心的肥胖。

治疗感冒发烧,恶寒轻,发热重,鼻塞流(黄)涕,口苦,生眼屎,更重要的可以治疗防风通圣体质的痤疮,减肥的效果很好。

用法: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禁忌:①体质瘦弱,面白,怕风怕冷,舌质白,舌苔白,易腹胀腹泻,精神差;②饮食清淡,不能吃油腻食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