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与形势
中美关系的状态及其发展趋势,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东亚地区以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同时,当今的中美形势也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备受国际关注。
经过多年的磨合,中美之间已经建构起一种“相互依存不断上升的竞争关系”,即一方面中美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上升,而且很有可能会继续迅速上升;与此同时双方的竞争也会加剧。
相互依存上升并不意味着没有分歧和麻烦,竞争加剧也不必然导致敌对性的冲突。
两国已经发展出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企图用冷战时代的敌友思维方式定位美中关系,主观上不是认识贫乏就是迟钝,客观上则会起误导作用。
(一)“相互依存不断上升”
第二类问题涉及中美在安全领域内的关系。
所谓在安全领域的合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中美均认为,它们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方面,存在着共同的战略利益。
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共同利益使中国政府明确坚决地支持美国为打击国际恐怖活动采取的各种措施。
中美在反恐领域的合作是互利的。
其二,在朝鲜半岛局势这个东亚地区热点问题上,中美存在共同关注的问题,即该地区的和平稳定与无核化。
朝鲜半岛出现任何变化形势,都会影响到东北亚首要强国和美国之间的彼此干系,甚至引起大国的冲突。
其三是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上,中美的立场越来越接近。
第三类涉及中国主权与领土的问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台湾问题。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实力上升,防范中国在美国亚太安全战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台湾对美国的战略价值亦逐步上升。
到目前为止,美国并没有一定能在台海打赢与中国的战争的把握。
最重要的是,由于中美之间的彼此依存已经和将继续升高,美国因为台湾问题而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其代价将会越来越大,而且XXX形势将根本改变,美国目前的亚太平安战略将彻底改变。
保证台湾地区稳定的最重要条件,是中美之间的政治干系和军事互信,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系于中美干系的稳定。
第四类问题是以人权问题为首要内容的意识形态斗争,它一直严重制约着中美干系的改善,在深层次上影响中美干系的各个方面。
中美在人权问题上存在分歧,首要是因为中美两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另外一方面美国在人权问题上向中国施压,也有其国内政治的考虑。
因此,美国利用人权、民主、自由问题继续对中国施压是必然的”。
事实也表明,随着中美干系在其他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双方在经济和战略领域合作的加深,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所导致的中国在社会、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的进步,也由于中国政府在相关问题上有力的斗争,人权问题在中美干系中的消极影响正在相对弱化,今后也不大可能成为中美矛盾的焦点。
(二)中美之间的合作干系
中美彼此依存不断上升的同时,还伴随着不断加剧的合作。
两国之间几乎在两国干系的所有方面都存在着潜在的对抗,从地缘政治、资源和市场,到意识形态、文明和文化价值等等。
这些潜在的对抗未爆发前,往往表现为不断加剧的合作。
中美不断加剧的合作是否会导致对抗,取决于合作的内容和制约合作转向对抗的因素。
中美之间的所谓“竞争”,可以包括许多具体内容,如地缘政治、经济、文化、人权等领域,概而言之就是客观存在的双方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的竞争。
回顾冷战结束十多年来的世界大国发展状况,可以清楚地看到,中美是综合实力增加最快、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提升最快的两个国家。
这是中美两国竞争加剧的重要背景,它们的关系也因此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政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至少也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另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两个“最快”一是相对于它们自己过去的状况、一是相对其他世界大国的发展状况而言的。
美国综合国力的迅速上升,明显地扩大了它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其他世界大国的差距,美国的超级强国地位已经和继续变得更加巩固,更加突出。
这种差距明显的力量对比干系,同样也是中美合作的重要背景。
以上两个重要背景决定中美合作干系的两个基本特点。
其一是中美之间的合作加剧是客观的发展趋势,是两个大国在当代世界历史进程中必然要出现的相遇甚至相撞,有其必然性。
其二是合作双方在主观企图上都没有将这个客观进程导向对抗的企图,尽管中美两国内部都有那种观点:或者认为中美冲突
不可制止,或者认为对方蓄意将削弱对方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条件。
(三)中美干系保持稳定的条件
中美双边关系的发展已经给自己增加了强大的内在动力,贸易与安全合作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的新基础,其承重能力之强是经受了多次考验的。
另一方面,目前的“相互依存不断上升的竞争性关系”能够维持基本稳定,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而且这些条件实际上也是理解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变化的重要线索。
首先,是两国决策层都表现出希望发展干系的希望,这种希望产生于中美各自的国内首要政策。
第二个条件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与之相适应的对外政策不出现根本性的逆转和美国不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