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

交融发展与排斥对峙
——谈中美关系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访华。

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横跨太平洋的握手,打破了中美冻结20余年的坚冰。

并且双方于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两国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今年中美正式宣布承认外交关系已经快三十个年头了。

在这三十年中,中美关系有动荡、有缓和、有进步、有对峙。

互相之间关系复杂,可以说其中:交融发展与排斥对峙并存。

既然要分析中美关系,就不能不先分析中美两国之间存的的差异性。

中国是发展大国,而美国则是发达国家中的领军人物。

首先,两国的基本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同。

显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而美国则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两国社会制度的不同,自然而然的导致了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方向上的不同。

两国政治体制不同。

中国是民主政体,施行人民代表大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宪法规定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指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美国是共和政体,施行“总统制共和制”。

两大区别是:第一,后者的政府委托给由其余公民选举出来的少数公民;从大的方面说,没有君主,是实行共和制的国家。

美国共和制的特点
是实行三权分立,但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机构中,又以掌握行政和军事大权的总统为核心。

由于两国在国家基本体制、政体、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上的不同,继而出现了两国在文化、经济、发展走向等方面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又促进或导致了双方求同存异的真诚合作或者是尖锐冷峻的对峙局面。

可以说这几点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这中间同样是“交融发展与排斥对峙并存”。

回顾几十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

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

所以说,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中美关系中的矛盾
中国同美国的关系可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1971年是对抗时期;1972~1989年是合作为主的时期;1989年6月以后是“若即若离”的时期,对抗不时占据主要方面。

(一)人权问题
中美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发展程度也不同,在“人权问题”上必定各有自己的标准和理解。

中国政府一再声明,中国同西方
国家的关系从来不是建立在共同的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而只能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

发展国家关系要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但美国从尼克松开始,历届政府对华政策中均带有相当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80年代中期起,美国的决策层开始进行关于美中苏大三角关系变化后对华政策走向的讨论,这场讨论已有中美关系分歧大于共同点的看法。

美国决策层中开始强调中美两国的制度差异。

(二)贸易不平衡问题
美方提出中美贸易自1983年以来美国一直存在逆差,1987年以来逆差额逐年增大。

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美国第二大贸易逆差国。

美方认为,这种贸易不平衡状况,原因在于中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

后经双方努力,虽达成了协议,未发生贸易战,但反映了美方在贸易不平衡问题上的敏感程度。

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反映了两国经济关系的互利性和互补性。

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美国政府寻求贸易平衡应该取消对华贸易制裁及其它种种限制与障碍,为美国出口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而不要出于非经济的因素,借口贸易不平衡问题向中国施加压力。

(三)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

在台湾问题上一直潜伏着引发中美冲突的危险。

自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后,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就奉行一种“双轨政策”,即在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又始终将台湾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来对待。

而且卡特政府又以国内立法的形式制订了《与台湾关系法》。

《与台湾关系法》成为中美关系前进途中的重大障碍。

多年来的事实证明,在台湾问题得到较好处理时,中美关系发展就比较顺利。

中国人民在台湾问题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是非常坚定的,任何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的企图都是中国人民不能容忍的。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

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

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重要发展机遇。

两国应该而且能够携手努力,共同建设新时期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新时期中美关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应该是积极的关系。

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

第二,应该是合作的关系。

双方应该携手应对新时期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第三,应该是全面的关系。

双方不仅应该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
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

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中美关系新定位立足新起点,面向未来,它要求双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以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抓住机遇,共迎挑战。

只要中美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能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