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第八次周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墨子认为爱人当不分亲疏贵贱,爱无等差,这样才能避免混乱,从而实现天下太平。
B.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也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论语》《春秋》六部经书。
C.“圣人”有多种解释,在“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中,“圣人”指的是指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
D.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被称为“平民哲学家”,他的思想学说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平民的愿望,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利益和要求。
2.对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
古代五百家为乡,一万二千五百家为党,合而称乡党。
B.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体全为“牺”,色纯为“牲”。
C.三驱: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田猎时设网一面,留三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D.童子,童生。
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3.下列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B.七庙:历代帝王为了维护儒教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泛指古代天子的宗庙。
C.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
如冒顿单于、呼韩邪单于。
阏氏,匈奴单于正妻的称号。
D.《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的历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班固。
4.下列对文化常识描述错误的一项为()A.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的说法。
B.《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其中“七月流火”是说七月天气正炎热,好像下了火一样。
C.《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D.参商:参宿在西,商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宿中此出彼没,因此常用来比喻人的分离不得相见。
5.下列对文化常识描述正确的一项为()A.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北、水南为阳,以山南、水北为阴。
如《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中的汉阴指汉水的北面。
B.三秦:指函谷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的三位降将,故得名。
C.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衡山,南岳恒山。
D.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划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省。
古称别称: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6.下列课内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
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
B.六艺,文中指《诗》《礼》《书》《易》《乐》《春秋》六部经书,后《易》失传,剩余五部称为“五经”。
C.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先秦时期儒家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
7.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连衡: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B.大夫,古代官阶名。
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
古代医生位于大夫之列,由民间口传至今。
C.八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其他六国分别居于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洲八州。
D.“字”,在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在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8.下列对课内有关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伶人,是封建时代对歌舞或戏曲演员的称谓,又称伶官、优伶。
②忽微,微小的事。
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③少牢,古代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称“太牢”,用牛、猪各一头称“少牢”。
④《书》即《尚书》,与《诗经》《礼记》《乐》《易》并称为“五经”。
⑤《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也属纪传体,记载了梁、唐、晋、汉、周五代的史实。
⑥庄宗,文中为李存勖的庙号。
庙号是中国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⑦《记念刘和珍君》选自鲁迅的《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纪念》选自《华盖集续编》。
⑧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属于书序,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则为赠序。
A.①③④⑦B.②③④⑤C.②⑤⑥⑧D.①④⑥⑧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一种文书,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
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孝廉”是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荐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10.下列文化常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海客谈瀛洲”中的“瀛洲”与“蓬莱”“方丈”共称为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
B.《琵琶行》中“委身为贾人妇”中的“贾人”指商人。
所谓“行商坐贾”“贾”指的是在本地做生意。
C.古代官职常常有变动。
其中表提升官职的词有擢、拔、左迁、陟等,降低官职的词有降、贬、谪、黜等。
D.“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指黑色单衣。
在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
11.下列选项中,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①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
只有开国的皇帝才能称“祖”,后继者都称“宗”。
如宋太祖赵匡胤、明成祖朱棣等。
②“太师”是古代官职。
其一,为“三公”之一,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其二,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③称呼别人,可以用书斋名,如称呼蒲松龄为聊斋先生;可以用官名,如称呼王维为王右军;可以用籍贯,如称呼柳宗元为柳柳州。
④常用授予官职的动词有:除、拜、授、辟等。
常用代理官职的动词有,署、权、假、领等。
常用免除官职的动词有:罢、黜、夺等。
⑤秦汉时期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即丞相、太尉、中书侍郎。
隋唐时期采用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⑥与别人交谈时,称呼自己的父亲可以用“家父””“家严”,称呼自己的母亲可以用“家母”“家慈”,称呼自己的妻子可以用“拙荆”“内人”。
A.③④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①②⑧12.下列各项中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古代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庶、黎元、庶民、苍生、氓等。
B.古代对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C.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五六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D.古稀:七十岁的代称。
如: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曲江》)13.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三传”指《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
《春秋左氏传》传说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
B.相传左丘明除撰写《左传》之外,还撰写了《国语》。
《左传》重在记事,《国语》重在记言,二者均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
C.“执事”指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大夫”是官职名。
古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纪传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为“十三经”之一,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1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城”,外面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句中的“城郭”泛指城墙。
C.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家、舍。
D.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1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有误的一项是。
( )A.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墨子认为爱人当不分亲疏贵贱,爱无等差,这样才能避免混乱,从而实现天下太平。
B.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都继承了儒家学派的传统,是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
C.“四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合称“四书”。
D.《礼记》是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记载周代各种礼仪的《仪礼》和记载周代官制及战国时期各国制度的《周礼》。
1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著作,和《公羊传》《榖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在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C.“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
如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D.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面前,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17.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B.《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C.海明威,美国小说家,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马尔克斯,厄瓜多尔小说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文学的代表人物,两人均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D.《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年代表作,以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南宋)刘克庄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
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
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有谁怜、猿臂故将军②,无功级?平戎策,从军什。
零落尽,慵收拾。
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
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注)①磨盾鼻:在盾牌的把手上磨墨,指在军中作檄文。
②猿臂故将军:指李广。
李广长年征战匈奴,却终身未能封候。
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挥千纸,龙蛇犹湿”用夸张、比喻的手法,突出了词人拟写檄文之快,表现了词人潇洒豪迈的精神状态。
B.“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中的诗句,渲染了壮阔的战斗场面和肃杀的战斗气氛,表达了对环境艰苦的无奈。
C.“生怕”两句表面上说词人已作终老之想,无意复问边事,而用描写爱情的《花间集》来教导儿女。
D.结语用春秋时郑大夫烛之武语,意为虽有“从戎之兴”,无奈力不从心,感叹壮志未酬,用的是曲笔。
19.有评论说本词“故作旷达语”,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
高二年级第八次周测试卷一、选择题答案二、问答题答案:19:高二年级第八次周测试卷答案1.B【详解】B.“也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论语》《春秋》六部经书”错误,“六艺”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六部经书,其中没有“《论语》”,有“《乐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