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雅安中学2020—2021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题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第Ⅱ卷均答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性质。

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②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

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

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

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

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

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之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

礼却不需要这种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

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用事事费心,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

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

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③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

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获取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

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

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

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

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

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④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的道德。

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

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

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

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

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

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的服于成规罢了。

孔子一再的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应付生活的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个前提。

⑤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

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

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尽管从某种角度说它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

B.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酷的,野蛮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合式的。

C.礼和法律、道德不同,礼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

D.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开篇从“人治”“法治”的普遍性认知出发,引出文章的观点,指向“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的议论。

B.第②段在阐释礼的基础上,比较“礼”“法”的异同,并说明了传统在乡土社会中的重要性。

C.第③段论述人们为何保守于传统,这和乡土社会的安土重迁密切关联,并引用孔子的话强化这一观点。

D.文章还通过对比分析法律、道德、礼之间的不同,进而推论礼治不是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作者认为,礼的残酷与否与合理与否没有关联。

这表明作者试图维护传统社会中不合理的礼仪秩序。

B.乡土社会中,礼的运行并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它依靠的是长期沿袭下来的传统。

C.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只有按照传统去做,很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反之就可能受挫。

D.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传统的效力无从发挥,礼在乡土社会中能够发挥作用是因为乡土社会缺乏变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2019年底湖北省武汉市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肺炎(COVID19)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再一次将病毒学研究和防控推上了风口浪尖。

那么,令人闻风丧胆的病毒是如何从自然界进入人类社会的呢?众所周知,病毒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

根据病毒的传播路线,可以把宿主划分为自然宿主、中间宿主和终宿主。

自然宿主是指除人以外,自然界中为病毒提供营养和复制场所的生物,是病毒天然栖息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在此仅适用于动物病毒)。

以蝙蝠为例,号称全世界十大最危险的病毒里,蝙蝠至少是其中六种的自然宿主(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狂犬病毒、SARS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堪称“毒霸”。

然而,蝙蝠却能与这些病毒长期相安无事,成为了高致病性病原的“炼丹炉”,主要是因为蝙蝠进化出了两项“超能力”。

一是蝙蝠在飞行中的体温可高达40°C,使大部分病毒被杀死,只有小部分病毒得以进化;二是蝙蝠的免疫系统识别异物的敏感性较低,针对病毒的攻击不会引发过度的免疫反应,因此,蝙蝠与病毒的共生能力远超其他哺乳动物。

目前,科学家研究发现SARSCoV2与一种蝙蝠中的冠状病毒序列一致性高达96%.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邻居在各类蝙蝠中均有发现,故推测其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

中间宿主,顾名思义,就是处于中间阶段的宿主,可以为病毒提供暂时性的营养和保护,中间宿主常常作为媒介,将病毒“运输”到人类身上,中间宿主可以包括多个物种。

根据我们目前对病毒的认识,如果一种此前并不能感染人类的病毒,想要变得能够感染人类,一定存在中间宿主使其快速进化,进化方式主要分为基因重组和基因适应性突变两种。

因此,寻找SARSCoV2的中间宿主显得尤为重要。

正是中间宿主为病毒提供了变异进化和接触人类的机会,只有隔绝了中间宿主,才算真正隔离了传染源。

虽然目前关于中间宿主的研究尚未有定论,但至此,我们已经可以大致梳理出SARSCoV2从自然界进入人类社会的一条可能路线:寄生于自然宿主蝙蝠体内的某种冠状病毒通过某种途径感染了水貂、穿山甲等潜在中间宿主。

祖病毒在中间宿主体内不断地进行适应性突变或与其他冠状病毒进行基因重组,从而获得了感染人类的能力。

感染后的中间宿主进入市场后,将病毒传给了与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

在发现了一种可以感染人的新型人兽共患病原后,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无疑是确定这种新型病毒是否具备在人际中传播的能力,也就是病毒在终宿主——人体内发生的故事。

病毒进入人体后仍会不断发生变异以更好地适应人体环境,最终获得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能力,至此病毒才算完成了它的终极“使命”。

(摘编自白志华《我们为什么要找病毒的中间宿主?》,《中国科普博览》2020/2/14)材料二:(据世卫组织相关数据整理)材料三:在上海,有80台红外触发相机,正在日夜记录着城市动物的分布和变化,无论是国庆、元旦前后的游园高峰,还是这个疫情阴云笼罩下的闭园时期。

我们试图完整地调查野生动物在城市的分布、习性,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调查地点包括了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森林公园、上海植物园、上海动物园、闵行体育公园、复旦大学校园、南汇城郊、浦江郊野公园、顾村公园等区域。

今天这个网络也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一刻不停地记录着。

完成这些调查工作的,除了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外,还有一个近百名市民构成的“公民科学家”团队。

这些无接触的调查,最大程度避免了市民直接接触野生动物的风险。

与此同时,每一名“公民科学家”都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在项目中都会输入自己对于更好的城市生态的期望。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管理充满挑战,是一个不断变化、永无终点的旅程。

和荒野不同,城市没法给野生动物找到天堂一样不被打扰的栖息地,它们只能和人一起生活。

而一次一次的教训证明,投毒、扑杀这些容易在第一时间被想起的措施,都没有办法控制适应能力强大的动物,反而会引起连锁的生态灾难,带来更难以收拾的后果。

(摘编自王放《疫情之下,我们在上海的八十个探头,监测着城市野生动物》,果壳网,2020/2/9)4.下列对“病毒宿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病毒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只能在自然宿主、中间宿主和终宿主的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而在其唯一的终宿主一一人体内依然可能发生变异。

B.堪称“毒霸”的蝙蝠,被确定是埃博拉病毒、狂犬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SARS等病毒的共同宿主,因此,也是SARSCoV2的自然宿主。

C.蝙蝠与病毒的共生能力远超其他哺乳动物,是与其自身的免疫系统敏感性更高更强大密切相关的,而且,它飞行时的高体温也帮忙杀死了许多病毒。

D.SARSCoV2的中间宿主,为祖病毒提供暂时性的营养和保护,并可能使其实现基因重组或基因适应性突变,进而感染与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SARSCoV2与一种蝙蝠中的冠状病毒序列一致性高达96%,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邻居在各类蝙蝠中均有发现,SARSCoV2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

B.病毒的中间宿主既有野生动物,如黑猩猩、森林羚羊,又有人类豢养的动物,如马、猪,这说明单靠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并不能隔绝新型病毒传染人类。

C.如果在城市里发现蝙蝠这个“毒霸”,应当第一时间报告有关部门,并组织专业消防员对它进行驱逐或扑杀,这样才能保护城市居民远离病毒带来的传染风险。

D.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和上海市民“公民科学家”团队利用红外触发相机,来调查城市动物的分布和变化,能最大程度避免市民直接接触野生动物。

6.2020年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结合以上材料,谈谈此决定出台的必要性。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