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小游戏数学课堂小游戏1、《森林运动会》我在《森林运动会》一课中,就设计了一具猜谜语的环节,让小朋友特殊感兴趣。
具体的游戏过程是如此的:课前我在黑板上贴了一些小朋友喜爱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是用别同颜群的彩群纸剪的,每一具小动物身上都写了一则数字谜语。
上课的时候,我首先提咨询:“小朋友,你们喜爱猜谜语吗?”小朋友激动地回答讲喜爱,于是我让他们一起看黑板上的小动物,讲:“这些小动物每人给大伙儿出了一则谜语,你们谁猜中了就把小动物送给谁。
”小朋友一听,激动极了,争先恐后地举手讲要来猜,我让小朋友分小组来猜,每一小组猜一则谜语,结果小朋友几乎都猜出了谜语所代表的数字,因此我就把小动物奖给了他们,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地拿着美丽的小动物互相炫耀的模样,我的内心感到由衷地激动。
2、《10以内数的组成》1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具“碰球”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
如我先出示数字8,对学生讲:“嗨、嗨,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能够讲:“嗨、嗨,你的3球碰5球,”学生讲出的数必须与老师讲的数合起来是8。
在如此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讲出碰球的数,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非常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记住了。
《10以内数的分与合》2在教学《10以内数的分与合》时,我设计一具扔皮球的游戏,让学生讨论数的分与合的别同办法。
学生分成小组,指名学生拿10个皮球,看谁先报出他扔进几个皮球,就让谁来扔皮球,并请他说说是如何想的。
如一具学生扔完后,篮外有3个皮球。
有的讲我是想3和7合成10,因此扔进7个球;有的讲前面一具同学篮外有4个球扔进6个,如今篮外是3个,我能够确信他扔进了7个,因为外头少一具,里面就多一具……学生们从别同角度想出正确答案,呈现出思维的个性化,多样化,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3、《10以内的加减法》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学生最喜爱和我一起参加“乘车游戏”,游戏之前,教师需要预备一些司机头饰和算式卡片,把它们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游戏开始了,得到司机头饰的学生就当小汽车司机,戴上头饰神气地站到指定的地点,我普通也是戴上头饰当“小司机”,每个头饰上写了一具10以内的数,拿到算式卡片的学生就依照自个儿卡片上的得数去乘坐别同的“汽车”,全部上车之后,由司机验票,乘错车的被罚下车,验票结束之后,司机就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坐车”,因为有我的参与,因此小孩们显得特殊兴奋,他们都想坐上我的车,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
4、《分类》在教学《分类》这课时,一开始我就咨询学生: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学生齐声讲好,所有的双眼都凝视着我,思想高度集中。
此刻我轻声慢语地讲:“请小朋友们注意听,并按老师要求去做。
小朋友们请注意,请你按我的要求做:男小孩请你站起来,少女子请你站起来;高个子男孩坐下去,矮个子男孩坐下;长头发少女坐下,短头发少女坐下;大双眼的小朋友请你拍拍手,小双眼的小朋友请你拍拍手;穿皮鞋的小朋友请你跺跺足,穿旅游鞋的小朋友请你跺跺足;全班小朋友们一起跺跺足!”在如此有味的游戏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追求和掌握知识的精神力量,为学习《分类》做了非常好的铺垫。
5、《有余数的除法》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我设计了一具分水果游戏:“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班要进行联欢会,老师给每组同学预备了一些水果,请小组长打开水果箱,将本组的水果每人分5个。
学生分完后发觉:15个苹果,每个人分5个,能够分给3个人;16个梨,每个人分5个,能够分3个人,多了1个;18个香蕉,每个人分5个,能够分3个人,多了3个……为啥有时没有多余,有时多1,有时多3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如此,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故意注意,从故意注意到发觉咨询题,在他们心灵上初步有了“余数”的痕迹。
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白、在讨论中悟理、在尝试中形成认知结构。
6、《1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在教1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中,就可设计游戏“找兄弟”,学生拿着数字卡片“6”讲:“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讲:“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个地方。
”学生接着咨询:“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学生举起卡片“7”讲:“今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个地方。
”在那个游戏中,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轻松的掌握知识,也为今后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
7、《数学乐园》在教学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时,我设计一具踢毽子竞赛的游戏活动,将学生按座位划分为苹果队、西瓜队、香蕉队,每队推选一名运动员和一名统计员,在30秒钟内统计踢毽子的个数,老师贴统计表,统计员用红、绿、黄彩笔做统计,其他同学数数。
依照统计结果,学生就会懂:(1)一共踢几个?(2)谁比谁多或少几个?(3)谁再踢几个就和谁同样多?……如此,经过别断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一具个实际咨询题,故意识地帮助学生归纳解决咨询题的策略和办法,促进每一具学生掌握有效的分析咨询题策略,进展学生的策略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8、《30以内的加法》例如:在学习30以内的加法后,我设计了一具打扑克牌凑21的游戏活动,那个游戏活动包括了30以内所有进位(别进位)的加法。
只要学生熟悉游戏规则,其学习效果令人惊喜。
每四人一具小组,每个人都纵情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有的把头凑在一起看牌的点数,有的坐下来做记录,有的翘起小屁股趴在桌面上出牌,有的走出座位向老师请教。
因为牌上有实物点,关于计算临时别熟练的学生,还能够借助数点数的办法来计算;关于大部分学生,只要小组长的两张牌刚出手,“等于多少?”的话音未降,对方小组员已迅速抢答出得数。
看到每个同学都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活动中乐此别疲地学习,我感受自个儿真快乐,好似回到了跟他们普通年纪的童年。
游戏教学,别是靠老师出XXX的教,而是靠学生自主的学。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让出大量的时刻给学生游戏活动,小孩们在别知别觉中熟练了计算办法,教师的工作更加高效。
如此自由的数学课堂,难怪他们那么喜爱上数学课。
9、《加、减混算》例如,在学习加、减混算时,课一开始,我就咨询学生:“小朋友,你们乘过汽车吗?”同学们齐声回答:“乘过。
”“好,下面我们来做‘乘汽车’的游戏。
”录音机播放出小汽车喇叭声响的音乐,有6位学生上来乘汽车,到站后下去3人,又上来2人,学生经过看到的情境,立即能顺利地编出两步计算的日子中的数学题,计算就更别在话下了。
如此导入新课,自然贴切,趣味猛增,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教师的说课交融在一起,在游戏活动中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了知识。
10、《平均分》在教学“平均分”一课时,课刚开始,我就咨询学生:“小朋友,你们懂小猴子最爱吃啥吗?”学生们回答:“桃子。
”“对。
瞧,今天猴兄弟俩一块儿上山摘桃子了。
你们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让学生甲、乙扮演猴兄弟俩,搀着一篮桃子入场。
)学生观看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提咨询:“你以为如何分最公平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亲自分一分,再引导学生讲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
”进一步提咨询:“你想提出啥咨询题?”引导学生讲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一具好的提咨询比一具好的回答更有价值。
我联系学生日子实际,故意识地经过游戏的形式为学生创设咨询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发觉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咨询题,让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增强了他们的咨询题意识,“猴子分桃的游戏”功别可没。
11、《5的乘法口诀》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中,做一具“变手游戏”,电脑屏幕上孙悟空伸出一只手,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得出乘法口诀“一五得五”,继续孙悟空再变出二只手、三只手、四只手、五只手,与此并且得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喜欢的神话人物的吸引下,兴趣盎然、积极性高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12、《时刻》在教“时刻”时,我把教具钟带进教室,让学生扮演“时刻老人”角XXX做游戏。
学生看到多彩的教具、学具这些新奇的物品,好奇心驱使他们想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
他们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别再感到数学新知的抽象与枯燥乏味,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是鲜活、形象、生动、有味的数学游戏,从而产生喜爱数学的情感,使自主学习意识增强,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13、《小小商店》例如:举行“小小商店”模拟购物的游戏,使学生体验实际购物中人民币的使用办法和所要遇到的计算咨询题。
14、《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时,我采纳童话创设了游戏情境:秋天来了,李大爷家的苹果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苹果(出示图片,苹果上写着竖式),可是有的苹果被虫子咬坏了,小朋友你们能帮李大爷捉住虫子吗?学生听着童话,又是帮人做好事,学习积极性很高,他们争先恐后地“捉虫子”(讲出了每道题的错误缘故)、“补苹果”(做出正确答案)。
如此学生在辨误诊断中,别但能加深明白,增强经历,还能灵便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15、《常见游戏》数学扑克算24 对口令开火车登山口算接力赛、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浇开数学知识花、红花配绿叶、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小小邮递员、速算接力赛、摘仙桃等等。
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比赛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猎取知识,增长智慧。
计算题中的游戏还有非常多:如形式爽朗又有竞争性的“数学扑克算24”、“对口令”,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的游戏“开火车”、“登山”、“口算接力赛”…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浇开数学知识花、红花配绿叶、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速算接力赛、争当数学小博士等等。
16、《乘法口诀》复习乘法口诀时,我设计算12的游戏,让学生任意挑选四个数字来竞赛算得数12。
游戏前我用鼓舞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谁第一具算出来算是优胜者,大伙儿为他鼓掌。
”这时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别甘降后。
学生用多种办法计罢了一道又一道,结果下课铃响了,学生一具也别情愿下课,还一具劲地讲:“我还有一种……”如此,既进展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心向,培养了初步的竞争意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融洽了师生关系。
平常,我还经常带领学生做一些比赛游戏,如投篮竞赛、接龙竞赛、指得数竞赛等等。
17、《也许性时》在教学《也许性时》,我一开始就设计了游戏,让学生分成小组,我拿出事先预备的几个盒子{盒子上设计了一具拳头大的口},每个盒子里装有两个球,有的盒子里放的两个全是白球或全是黄球,有的盒子里放的是一白一黄两个球。
每个同学一次只能摸一具球,看一看是啥颜XXX的球,摸好后接着把球放在盒子里,另一具同学接着摸,每组推选一人记录。
学生感到新鲜,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合作学习别知别觉地展开了。
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汇报摸球结果,教师自然地引出“也许、不会、一定”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