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教学案语文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教学案语文版必修5

第1课论雅俗共赏
第1课论雅俗共赏
本课话题——雅与俗的转化
一、从课本中积累
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是个新时代,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文化,产生了我们的知识阶
级。

这知识阶级跟从前的读书人不大一样,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他们渐渐跟统治者拆伙而走向民间。

于是乎有了白话正宗的新文学,词曲和小说戏剧都有了正经的地位。

社会的变革、文人身份的变化,读书人走向民间,促使了雅文化与俗文化间的转化,促
使了人们的文学欣赏观念的转化。

二、从现实中积累
2月初,由北京大学起草的北京市地方标准《北京市地名规划编制标准》在网上征求意
见,打算用“采雅舍俗”的方式雅化一些胡同名称,比如粪场胡同改为奋章胡同,屎壳郎胡
同改为时刻亮胡同等。

这份草案让大家不免为胡同的未来担心起来。

北京那些遍布旧城、星罗棋布的胡同,其名称既有历史变迁的痕迹,也反映着不同时代
的社会风情,一个名字就是一段故事。

头发胡同、翠花胡同、灯草胡同……这些不怎么雅的胡同名字一点儿都不妨碍北京的胡同成为最被人念念不忘的去处。

相反,那些高大上的名称,因为离市井生活太远,反而显得不那么亲切了。

将胡同名“烧酒”改成“韶九”,雅是雅了,但浓厚的生活气息也被淹没了。

羊肠小道一般的胡同、烟火味十足的名字本来就不是文人雅士、风花雪月的产物,它是劳动人民随口叫出来,在漫长的岁月里渐渐被人接受的,正因为这样才显出它的丰富多彩。

尊重历史,传承文明,守护老地名,也是在守护城市的魂魄。

三、从历史中积累
烟花巷陌,世人眼中轻浮、浪荡的大俗之地,却因刚烈正直的李香君血溅桃花扇,笼罩
上了一层令人唏嘘、使人心生敬畏的,有别于腐朽当局的大雅之色。

俗景因名妓香君而充满
雅情。

歌馆妓楼,艳俗的脂粉却消沉不了柳永的词的才华。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精丽雅致的词句,伴随伶人哀婉的歌声,化作对命运最无奈的喟叹,在历史的书页之中记下风雅的一笔,也将词从宫词中解放
出来,成为反映民俗的典雅手段。

俗物因白衣卿相而富有雅致。

陋俗乡野,淹没不了陶渊明清雅的光辉,偏远的乡村,经过他充满雅兴的诗心过滤,在
笔下流淌成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地,再清贫的生活,在他富有雅致的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