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第9章第二篇宏观经济学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原理与结构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原理一、国民收入核算: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1、国民收入账户是的一个用于核算当前经济活动的会计框架。
它建立的理念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活动的数量可以从三个方面或用三种方法加以度量。
每一种方法给出一个不同的角度。
2、国民收入核算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除了不完全的或被歪曲上报的数据之外,用上述三种方法计算出的当前经济活动的总量应该是一致的。
3、生产法:通过加总产品的市场价值,同时扣减中间消耗的产品来计算经济活动总量。
该方法运用了增加值概念。
增加值是生产者的产出总价值减去投入的价值。
生产法通过加总所有生产者的增加值来计算经济活动。
4、收入法:通过加总收入(包括工人的工资和企业主的利润)计算总体经济活动。
5、支出法:通过加总产品的最终购买者的支出计算经济活动总量。
6、在任何特定的时期:总产出 = 总收入 = 总支出(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恒等式)。
二、国内生产总值(一)以生产法计算GDP根据生产法,GDP被定义为在既定时期(通常是一个季度或者一年)内,一国领土上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当期市场价值。
1、市场价值(1) GDP中的产品是以它们的市场价值即卖价计算的。
(2)使用市场价值的好处:它使不同的产品能够加总。
(3)使用市场价值的意义:它考虑了不同产品在经济重要性上的相对差别。
(4)使用市场价值核算GDP产生的一个问题:有些有用的物品或服务不在正式市场上出售。
(由于得到可信数据的难度,某些非市场物品和服务被简单地忽略掉了。
)(5)某些非市场性的物品和服务部分地包含在官方GDP 核算中(如用政府服务的成本去计算国防、公路桥梁等;用教师工资和校园建设等成本来衡量公共教育等)。
2、新产品作为对当前经济活动的测量,GDP只包含最近时期内生产的新产品。
前期生产的产品的购买和销售被GDP排除在外。
如含新房价格但不含旧房,旧房出售中的代理人服务价值也含在内。
3、最终产品(1)只有最终产品计入GDP,中间产品只是途中的一步(如,是制造面包的面粉而不是面包)。
(2)可以在较长时间被使用的资本品作为最终产品包含在GDP 中。
(3)存货投资(年内这些存货的增加量)包括未售出商品、生产之中的商品和原材料的库存,它也被看作是最终产品,构成GDP的一部分。
4、国民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国民在一个既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总值。
在一个与其他国家没有贸易往来和资本流动的封闭经济中,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是相等的。
(2)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的是一国境内生产要素的收入,而不管收入由谁获得。
国民生产总值GNP衡量的是一国居民在的收入,而不管收入是从国内生产还是从国外生产中获得。
(3)国外净要素支付NFP:国外支付给国内生产要素的收入减去国内支付给国外要素的收入。
(4) GNP = GDP + NFP(5)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最普遍的一个标准。
人们通常认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的国家,具有更高的经济福利。
一般来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个人消费、教育和期望寿命的水平也高。
(二)以支出法核算GDP使用支出法,GDP可以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的总支出,也就是说,通过消费C、投资I、政府对产品的购买G、产品的净出口NX 这四种支出的加总可以得到GDP。
用支出法计算的GDP可以表述为:Y = C + I + G + NX (收入—支出恒等式)。
1、消费消费是国内居民对最终产品的支出,包括国外产品。
它是支出的最大构成部分。
可分为三类:(1)耐用品消费,即长期存放的消费物品,如汽车、电视、家具和主要设施(不包括房子,它被归为投资类)。
(2)非耐用品消费,即短期持续的物品,如食品、衣服及燃料。
(3)服务,如教育、健康护理、金融服务、交通运输。
2、投资投资包括对新资本品的支出,称为固定投资;企业存货规模增加,称为存货投资。
(1)固定投资有两个组成部分(与消费一样,投资包括对国外生产商品的支付):●企业固定投资,是企业对工厂、库房、办公楼和设备(机器、工具和家具)的支出。
●家庭投资,是对家庭住房的支付。
(2)存货增加之所以包含在投资支出中,是因为如果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可以看做企业购买了自己生产的未售出的商品。
这条核算法则的重要之处在于保证了国民收入账户上生产和支付将一直平衡。
任何生产出来的东西从定义上来说,或者被消费者购买,或者被企业自身购买。
3、政府购买(1)政府购买包括政府对当期生产的产品的支付,无论这些产品是国内还是国外生产的,都是支出的第三个构成部分。
(2)政府的总支出中包含有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政府对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失业保险、社会福利等的支出。
二是对国债利息的支付。
(3)政府购买产品与私人的消费、投资非常相似,一部分政府购买流向当期需求(如雇员工资),一部分用于获得资本品(如办公楼)。
但是我们说起“投资”时,我们一般是指私人部门投资I,我们将政府投资与其他政府购买合在一起,记为G。
4、净出口(1)净出口是出口减进口。
出口是国内生产而被国外购买的产品。
进口是国外生产而被国内居民购买的产品。
(2)出口被包含在总支出中,是因为它代表了由外国人对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进行支付的那部分。
而进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在定义上包括了进口产品,这样进口就要从总支出中减掉。
这样将保证总支出( C + I + G + NX )只反映对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出的支付。
(三)以收入法核算GDP1、第三种是收入法,它通过加总生产者的收入、利润及付给政府的税收来核算GDP。
国民收入NI是理解收入法的关键。
2、NI是五种收入的总和:(1)雇员补偿。
雇员补偿是工人的收入(除去自我雇佣),包括工资、薪水、雇员福利(含雇员对养老金计划的贡献)及雇员对社会保障的贡献。
(2)财产所有者收入。
因为很多自我雇佣的人拥有资本。
所以包括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
(3)个人租金。
以土地或设备租给别人而赚取的收入,广义,如付给作者的版税。
(4)公司利润。
指公司收益扣除工资、利息、租金及其他成本支付后的剩余。
(5)净利息。
指个人从企业或国外获取的利息减去个人支付的利息。
除以上五种国民收入的构成部分,还有其他三个项目须加以考虑:(1)间接税。
如流转税。
国民收入加上企业间接税等于净国民产出。
(2)折旧。
在计算构成部分时已被扣除,所以这里需要加回折旧。
净国民产出与折旧之和是国民生产总值GNP。
GNP和GDP之所以被称为“总的”,是因为它们衡量国民总产出而不扣除折旧。
GNP – NFP = GDP(3)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收入。
私人部门收入,称为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是衡量私人部门可用以进行支付的收入量。
私人部门总的可支配收入等于私人部门活动获得的收入总和,加上私人部门从政府获得的转移支付(转移收入TR及国债利息INT),再减去付给政府的税收。
即:DPI = Y + NFP + TR + INT – T .私人可支配收入等于GDP加国外净要素支付NFP.净政府收入等于私人部门付的税减去政府对私人部门的支付:= T – TR – INT私人可支配收入和政府净收入 = Y + NFP ,这就是GNP.三、国民储蓄(一)国民储蓄国民储蓄(经济总储蓄),等于私人储蓄加上政府储蓄,即:S = S + S = Y + NFP – C - G (二)私人储蓄的用途私人储蓄用来为新增资本提供资金,为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需要提供资源,从国外获取或借出资产。
S =( C + I + G + NX )+ NFP – C – G = I +( NX + NFP )其中( NX + NFP )是净出口和净要素支付之和,称为经常项目CA,经常项目等于对国外出口产品而获得的收入减去相应的本国向国外的支付。
即:S = I + CA储蓄应用恒等式:S = I + ( -S ) + CA 式中,(-S )表示政府预算赤字。
储蓄应用恒等式是另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学恒等式,它表明一个经济的私人储蓄有三种用途:投资、政府预算赤字、经常项目。
1、投资(I),企业从私人储蓄手中借钱去建造和购买新的资本品(含住房资本)和进行存货投资。
2、政府预算赤字( -S ),当政府有预算赤字时,它必须从私人储蓄者手中借钱以填补收支差距。
3、经常项目(CA),当一国经常项目为正时(出口大于进口),为弥补此差额,外国必须向该国私人储蓄者借债或向该国出售资产如土地、工厂、股票或债券。
因此,为平衡经常项目融资是私人储蓄的一种途径。
相反,若经常项目为负,则外国用其私人储蓄来借给该国或获得该国资产。
(三)储蓄和财富的关系储蓄是一个关键的经济变量,因为它与财富积累率高度相关。
1、存量和流量单位时间衡量的变量称流量。
经济变量被定义为一个时点上的量称为存量。
在许多情况下,流量是存量的变化率,流量等于存量的变化率。
2、作为存量和流量的财富和储蓄任何经济单位的财富也叫净财富,是其资产减去其负债的值。
财富用时点衡量,是存量。
储蓄用每时间单位的货币单位来衡量,是一个流量。
因为储蓄以资产积累或负债下降的形式出现,如同水流增加水的存量一样,它增加财富。
3、国民财富国民财富是一个国家居民的总财富。
它包含两部分:(1)国内物质资产,如资本品和土地的存量。
(2)国外净资产,等于国家的国外资产(外国股票、债券、工厂)减去国外负债(外国人拥有的国内物质和金融资产)。
国外净资产是国民财富的一部分,因为它们代表了未被外国人对国内经济的索取权对冲的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索取权。
国内居民持有的国内金融资产不是国民财富的一部分,因为任何国内金融资产的价值都被国内金融负债冲销掉。
如,国内银行存款算(居民的存款银行的负债对冲了),但国外银行的算。
在一定时期内,国民财富以两种方式变化:(1)一种方式是构成国民财富的现存资产和负债的变化。
如同证券价格上升一样,土地价值的上升增加国民财富,资产价值下降的物质资产的折旧则减少国民财富。
(2)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国民储蓄。
S = I + CA 这个等式表明国民储蓄有两种用途:①通过投资增加国内物质资本存量。
②通过借债给外国人或获得国外资产增加国外净资产的存量。
但是国内物质资产或所拥有的国外净资产增加的每一美元,即是国民财富增加的量。
因此,国民储蓄的增加等量地提高了国民财富。
国民储蓄流通的速度越快,国民财富存量增加的越快。
四、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率和利息率国民储蓄的名义变量(以市场价值来衡量)有:GDP、支出和收入、国民财富、储蓄等。
实际变量(测算经济活动的物质量)是指用基期价格测算的经济变量。
(一)价格指数1、价格指数是指与特定基期相比的某组特定商品集合的平均价格水平。
它为测算通货膨胀(即价格变化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