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第九章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第九章

第九章思考与练习一、单向选择题:1.GDP一般包括()A. 当年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B.上年的存货C. 本国公民创造的全部价值D. 当年销售掉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 B.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3.按百分比计算,如果名义GDP上升()价格上升的幅度,则实际GDP将()。

A.小于,下降B. 超过,不变C。

小于,不变 D.超过,下降4.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货在年初为1万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 25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B.12500亿美元和10500亿美元C. 2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D.7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5.下列那一项计入GDP?()A.购买一辆二手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10个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6. 下面那一项不属于经济学上的投资()A.企业增加一批库存商品B. 建造一批商品房C.居民购买一套新建商品房D. 家庭购买公司债券7.假如1992年的名义GDP为3600亿美元,并且假如从1990年到1992年,价格水平上升了20%,那么,以1990年价格衡量,1992年的GDP为()。

A. 3000亿美元B.3200亿美元C. 3400亿美元D.3600亿美元8.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经济增长理论B.国民收入核算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通货膨胀理论9.当宏观经济均衡时,( D )A.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B.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垂直部分相交C. 经济的产量达到其物质限制D. 社会总需求量等于社会总供给量10.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 税收和政府支出都增加1美元时,均衡收入将(C )。

A.保持不变 B.增加3美元 C.增加1美元 D.减少4美元11.若政府购买增加1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万元,则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C )A. 1B.0.1C.0.9D..512.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60%,政府同时增加30万美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A.增加30万美元B. 增加60万美元C.不变D.增加13.假定某个经济社会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为5500亿美元,如果政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到6000亿美元,在MPC等于90%的条件下,应增加支出( B )。

A.500亿美元B.50亿美元C.10亿美元D.100亿美元14.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的表达式为()A.总需求=消费+政府购买+投资+净出口B. 总需求=消费+储蓄+税收C. 总需求=消费+投资+出口D. 总需求=消费+政府购买+投资二、判断题1.如果两个国家的生产总值相同,那么,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就相同。

(错误)2.住宅建筑支出是被看作耐用消费品支出而不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错误)3.无论是从政府公债得到的利息还是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都应该记入国民生产总值(错误)4.无论是商品数量还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正确)5.消费和收入如存在线性关系,那么边际消费倾向不变。

(正确)6.乘数的作用必须在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时才能发挥。

(正确)7.在四部门经济中,若投资、储蓄、政府购买、税收、出口和进口都增加,则均衡收入必然增加。

(正确)三、问题与应用1、设一经济社会生产4种产品,它们在2000年和2002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下表所示。

试计算:(1)2000年和2002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GNP);(2)如果以2000年作为基年,则2002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多少?(3)计算2000——200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2002年价格比2000年价格上升了多少?解:(1)2000年名义国民生产总值=1.5×25+7.5×50+6×40+5×30=802.5(美元)2002年名义国民生产总值=1.5×30+8×60+7×50+5.5×35=1070.5(美元)(2)2002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1.5×30+7.5×60+6×50+5×35=970(美元)(3)2000——200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为1070.5 / 970 = 110.3%可见2002年价格比2000价格比2000年价格上升了10.3%。

2.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为多少?(3)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解:(1) Y(均衡收入)=C+I=100+0.8Y+50 Y =750C(消费)=100+0.8×750=700S(储蓄)=Y-C=750-700=50(2)企业非意愿村或几类=800-750=50(3)若投资增至100,则均衡收入变为Y’=C+I=100+0.8Y+100 Y=10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250(即△Y=Y’-Y=1000-750=250)。

或者利用乘数计算增加的收入△Y,因为,△I=100-50=50所以,△Y=K I×△I=5×50=250(4)Y(消费函数变化后的收入)=C+I=100+0.9Y+50 Y=1500S=-a+(1-b)Y=-100+(1-0.9)×1500=50若投资增至100,则均衡收入增加值1(10050)50010.9IY K I∆=⨯∆=⨯-=-(5)消费函数从C=100+0.8Y变为C=100+0.9Y以后,边际消费倾向变大,从5变为10。

3.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是否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些?答:不多。

4.在下列两项中每一项所发生的情况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有什么区别?(a)一个企业为经理买一辆小汽车以及这个企业给这位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一辆小汽车。

(b)你决定买本国产品消费而不是买进口货消费。

答:(a)企业为经理买一辆小汽车,企业的资产存量增加了,要作为投资计入GDP;而企业给经理法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一辆小汽车。

经理个人的消费支出增加了,在核算GDP时是作为消费计入GDP 的。

(b)若买本国产品,作为消费支出计入GDP;若买进口货应从GDP中扣除。

5.什么是乘数?乘数原理发生作用应具备什么条件?答:(1)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

乘数原理说明投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影响,投资数量的增长会通过乘数作用使收入增加,进而刺激消费,并进一步促进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而产生循环放大效应。

反之亦然。

(2)乘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生活中的限制因素有:①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

若生产能力已被充分利用,没有闲置资源,则投资增加及由此造成的消费支出增加,并不会引起生产增加,指挥刺激物价水平上升。

②投资和储蓄的决定是否相互独立。

若不独立,乘数作用酒小的多,因为投资引起的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排挤消费,部分抵消因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

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能否适应支出的需要。

若货币供应量受到限制,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的增加得不到满足,利率就会上升,抑制消费和投资,使总需求降低。

6.什么是节俭悖论?答: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

而后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的衰败!其实这个就是节俭悖论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其涵义在于:众所周知,节俭是一种美德。

从理论上讲,节俭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

从微观上分析,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

然而,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

实际上,这里蕴涵着一个矛盾:公众越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

因为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即消费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就会增加。

所以,储蓄与国民收入呈现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就增加。

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就会促进经济繁荣;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

7.一个中国老太说,我积累了一辈子的钱,昨天总算买了一套房,住了一夜就来到天堂。

一位美国老太说,我也很辛苦,住了一辈子的房,直到昨天才还清买房的贷款,今天就来到天堂。

如果真有这样两位老太,你认为那位老太聪明些?为什么?答:显然,后一个老太太聪明些。

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说,单个消费者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当前的绝对收入来做消费决策,而是根据终生的或持久的收入来做决策。

叶就是说,消费者不只单考虑本年度可支配收入,还把他们在将来可能获得的可支配收入考虑进去,当他们购买住宅或汽车之类需要大量资金,而他们目前的收入和已积累起来的货币又不足以支付如此巨大的金融时,就可以凭借信用的手段用贷款来完成购买行为,用以后逐年逐月获得的收入来归还贷款。

这样,消费者就可以提前获得消费品的享受。

所以,我们说后一位老太太更聪明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