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工程常见问题100问--井下、井控、钻井液(48-100值得收藏)钻井工程常见问题100问第二部分井下事故处理48、钻进中方钻杆折断,应采取什么紧急措施?答:①鱼头在转盘面以下时,用一根钻杆接上卡瓦打捞矛,迅速捞出钻具。
②若鱼头在转盘面以上,先倒开方钻杆提出井口,然后下钻杆对扣捞出井下钻具。
49、钻进中钻杆断了有什么现象?如何判断和处理?答:现象:①悬重下降,泵压下降;②转盘负荷变轻,无进尺;③经上提下放后方入发生变化。
判断方法:①上提钻具检查指重表及悬重;②检查泥浆泵及泵压表是否正常;③核对方入。
处理方法:应立即起钻,根据落鱼情况确定打捞工具和措施。
50、钻进中钻铤断了有什么现象?如何判断处理?答:现象:①泵压下降,悬重下降不明显;②转盘负荷变轻,无进尺;③经上提下放后方入无变化。
判断方法:①检查泥浆泵及泵压表是否正常完好,落实泵压下降过程及情况;②转盘负荷情况;③核对方入,手摸方钻杆,感觉鱼头的情况。
处理方法:先对扣处理,若无效应立即起钻,根据落鱼情况确定打捞工具和措施。
51、为什么会发生井漏?有几种井漏?怎样判断?怎样处理?答:其原因有:①上部地层疏松,钻速快,钻井液中岩屑量大、密度高,接单根开泵过猛,容易憋漏。
②渗透性地层,钻井液密度过高,压漏地层。
③钻遇地层断裂带或裂缝、溶洞。
④工程措施不当,下钻太快造成大的压力激动,遇阻、遇卡或在小井眼处开泵、开泵过猛、泵压过高、憋泵等。
井漏按漏失速度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渗透性漏失,漏失量小于5立方米/小时;②裂缝性漏失,漏失量大于5立方米/小时;③溶洞性漏失,只进不出,漏失量大于100立方米/小时。
井漏的判断:①泥浆池液面下降;②井口进多出少,严重时不返钻井液;③钻进中钻速突然变快或钻具放空,泵压下降,往往会发生井漏或井涌。
井漏处理:发生漏失量大于5立方米/小时的漏失特别是严重漏失,应立即组织强行起钻,大排量连续灌钻井液,起出后根据井漏情况制定堵漏措施。
下钻堵漏前应做好充分的防卡、灌钻井液、强行起钻和堵漏材料准备,然后下钻针对不同漏失情况采取不同堵漏方法。
堵漏方法:①对渗透性漏失可采用适当降低钻井液密度,减少排量加入聚合物、CMC、单向压力封闭剂等药品,提高钻井液粘度,降低失水和起钻静止的办法处理。
②对裂缝、断层漏失要用堵漏材料处理,按漏失速度不同可注入谷壳、锯末、棉子皮、贝壳粉、粘土快(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或注入胶质水泥、石灰乳进行堵漏。
③对溶洞性漏失一般要先填石子、砖头、瓦块、泥球充填后再用速凝水泥堵漏或采取只进不出的办法强穿漏层,然后下套管封漏。
无论用什么方法堵漏,都要以防止卡钻为前提,因为井漏造成钻井液液面下降,会使上部松软地层坍塌卡钻。
穿过漏层及堵住以后,一律不准在漏层处开泵。
对已知漏层的穿漏措施:钻达已知漏层以上50米左右停钻,起钻换简易钻具结构,尽可能少下钻铤,不带扶正器,选择合适的普通牙轮,不装水眼,检修好设备,搞好穿漏设计和技术交底,备足堵漏材料和泥浆药品,储备两倍于井眼容积的钻井液,穿漏最好在白天进行。
52、什么是键槽卡钻?有什么特点?怎样预防处理?答:在钻井施工中,在井眼全角变化率较大的井段产生很大的水平分力,使钻具紧靠此处旋转,起下钻在此处上下拉刮,逐渐在井壁上磨出一条细槽(即键槽)。
槽的直径稍大于钻杆接头,但小于钻铤和钻头直径,起钻时钻铤或钻头插入槽的底部被卡住,称为键槽卡钻。
特点:①卡钻前,下钻畅通无阻;起钻进遇卡位置比较固定,钻具常有偏磨现象;上提遇卡时钻具能下放、能转动、但起不出来。
②能循环且泵压正常,卡钻后开泵也不困难,循环泵压正常。
预防措施:① 保证井身质量,避免出现急转弯井段;② 使用高效钻头,提高钻进速度,减少起下钻次数,在未形成键槽时完钻;③ 井内全角变化率大的井段应经常划眼,及时破坏键槽;④ 起钻至键槽井段应低速提起,注意观察指重表,严禁高速拔死;⑤ 合理选择钻具结构,尽可能使用破槽器、震击器。
处理措施:① 如卡得不死可下砸钻具解卡;然后转动不同方位上提或稍提拉力猛挂转盘使钻具晃动跳出键槽。
② 严重卡钻应先循环处理好钻井液,然后尽量从键槽处倒开起出钻具。
再下钻杆带键槽破坏器和下击器,对好扣,下击解卡,然后利用键槽破坏器破坏键槽起出钻具。
53、什么是粘及(压差)卡钻?是何原因?如何预防与处理?答:钻具在井下长时间不活动,由压差作用使钻具紧贴井壁发生的卡钻叫粘吸卡钻。
其原因是:①钻具在井内静止时间过长;②井内压差大;③钻井液性能不好,失水大泥饼厚,摩擦系数大;④钻井液净化不好,尤其是堵漏泥浆加入纤维材料的更易粘卡;⑤钻井液守水浸或石膏浸后性能突然变坏;⑥井身质量不好或定向井。
预防措施:① 采用具有良好防卡性能的钻井液,尽可能的降低粘度和失水量,减小磨阻系数,增强泥饼的可压缩性。
② 采用近平衡压力钻井,压差。
③ 在钻井液中加入原油,无荧光润滑剂,石墨粉,或加减摩擦的塑料、玻璃微珠及表面活性剂等,降低泥饼的粘滞系数。
④ 刹把不离人,及时活动钻具;⑤ 控制好井身质量。
⑥ 遇特殊情况不能正常活动钻具时,要下压悬重(钻进中)或用气葫芦拉转盘链条等方法预防粘卡。
处理方法:① 粘卡初期,在安全的前提下,大力活动钻具(以下砸为主),力求解卡。
② 若无效,应大排量洗井,处理好钻井液性能,搞好净化,拉准卡点,计算好泡解卡剂数量,准备注解卡剂、注原油(柴油)注酸(适用于石灰岩地层)浸泡解卡。
③ 仍无效时,则进行套铣倒扣或爆炸松扣填井侧钻。
54、什么是开泵憋漏卡钻?其原因、现象有哪些?怎样预防处理?答:由于井塌、沉砂等原因造成井眼不畅通、开泵憋漏地层,钻井液大量漏失引起井壁垮塌而导致的卡钻叫开泵憋漏卡钻。
原因:① 钻井液性能不好、井壁不稳定、下钻过程中上部地层有垮塌现象。
② 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上部地层井眼不规则,下钻中砂桥堵塞环形空间。
③ 快速钻进中地面设备坏、原地活动钻具修理、砂子下沉堵塞环空。
④ 开泵不返钻井液,在压力不高的情况不连续开泵,钻井液大量漏失,引起地层严重垮塌。
现象:开泵只进不出,漏失压力不高,停泵有回压,经活动钻具略有降低,反复开泵后钻井液大量漏入地层,早期钻具上下活动、转动自由,随着漏失量的增加,出现上下活动有阻卡,转动打倒车,严重者原地卡死。
有些开始尚能活动,起钻至上部坍塌地层处卡死。
预防措施:① 起钻前调整好钻井液性能达到起钻要求,循环干净井内岩屑,起钻中按规定灌满钻井液。
② 长裸眼井下钻中途要分段循环钻井液,正常下钻到底应留一个单根接方钻杆划眼到底,开泵排量要小,考虑拆泵上水凡尔或降低柴油机转速,分多次开泵,一次开泵泵压不应超过5MPa,待井口返出钻井液后再使泵正常运转,开泵后要密切观察泵压表,若有泵压升高现象应及时减少排量。
③ 开泵困难,要加大钻具活动距离和放回水,扔开不开泵,可起钻至井眼畅通段再试开泵,循环正常后再下钻或划眼。
(观察钻具上行时环空液面下降,证明环空畅通)④ 若因开泵泵压过高憋漏地层要下决心,用一档低速全部起完,并连续灌好钻井液。
起至井塌井段,要少提多放,反复活动,开井塌岩屑,然后再耐心地慢慢起出,以防拔死。
处理:如果已造成开泵憋漏卡钻,只有套铣倒扣或爆炸松扣填井侧钻。
55、什么是沉砂卡钻?其原因、现象、预防、处理措施分别有哪些?答:在钻具静止的状态下,小排量循环或停泵后钻井液中大量岩屑下沉埋住下部钻具的卡钻叫沉砂卡钻。
其原因是:① 上部地层在清水钻进或钻井液悬浮和携带岩屑能力差而钻速较快时,大量岩屑存于井内,在停泵时岩屑大量下沉埋住钻头或部分钻具。
② 下部地层,由于地层胶结不好,吸水膨胀、断层、破碎性地层或钻井液大幅度调整、性能较差等原因引起掉块严重、井塌,使井眼扩大或形成砂桥,在停泵静止时也容易发生沉砂卡钻。
其现象是:卸开钻具,钻杆内倒返严重;接方钻杆开泵时泵压很高甚至憋泵;上提遇卡,下放遇阻且不能转动或转动时蹩劲很大。
预防措施:① 保证循环系统、净化系统安装质量,适当增加泵排量;② 接单根时组织好人员尽量缩短停泵时间;③ 发现有沉砂现象,应控制钻速,调整钻井液性能或停钻大排量循环,正常后再恢复钻进。
④ 下部地层剥蚀掉块严重,井径较大时,应配制携带性能好的高粘度的钻井液,带出掉块或形成新井壁,并禁止在此井段开泵划眼。
⑤ 起下钻遇阻卡不能强拉硬砸,应尽快组织循环和活动钻具。
循环失灵,井口不返钻井液,要立即停泵放回水使堆积的沉砂松动,活动钻具,起出后再划眼通井。
⑥ 当发现有沉砂现象时,适当提高钻井液的粘度和切力,以增加悬浮岩屑、携带岩屑的能力。
同时讲究开泵方式方法,以防憋漏地层。
处理方法:一旦沉砂卡钻卡死后,只有套铣倒扣,或爆炸松扣,下部被卡钻具难以套铣或震击无效时,则填井侧钻,处理的方式方法要以经济损失最小来选择。
56、什么是溜钻?怎样处理?答:钻进过程中由于刹车不灵或操作失误,钻具突然下溜,出现瞬时过大的钻压称为溜钻。
处理方法:视溜钻的严重程度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首先看循环泵压是否正常,若正常再判断牙轮情况,轻压慢转是否有周期性蹩钻现象,然后多方探方入是否一致,若有蹩钻现象,方入不一致(差一个牙轮的高度)则为牙轮摆动或已掉牙轮,应立即起钻。
若轻压慢转,加压打钻很正常,也应考虑减少钻头使用时间,以防掉牙轮。
57、粘卡后泡解卡剂(油)应注意什么问题?答:①要反复校核卡点位置,计算准确泡油量和附加量。
②泡油前大排量循环调整好钻井液性能,岩屑携带干净,确保泡油过程中的井下安全。
③测量解卡剂性能,密度要与钻井液密度一致。
④不论用泥浆泵注还是用水泥车(两台)注,都要确保泵注过程的排量和连续性,严防窜槽影响浸泡效果。
⑤注意观察记录注解卡剂的起止时间、泵压变化、排量变化、注入数量、替钻井液数量以及整个过程是否有异常情况等。
⑥浸泡期间顶替钻井液间隔时间根据井下是否正常而定,由短到长,顶替量宜少不宜多,井口见返为止(顶前先灌满井口)⑦记录每次顶替压力,替入量和井口返出情况,发现泵压升高或井口不返,判断是井眼不畅通时,应排出解卡剂恢复循环。
⑧浸泡期间定时上下活动钻具以利解卡,不活动时应将部分悬重下压。
⑨浸泡期间司钻严守岗位,观察指重表,及时发现解卡,防止顿溜钻。
⑩解卡后排解卡剂要小排量开泵,适情调整排量,泵压正常可适当提高排量,用I档低速旋转钻具,避免上下提放钻具,以防憋泵,排解卡剂期间不能中断循环,防止憋泵,造成再次卡钻。
58、恶性顿钻以后,如何正确处理?答:恶性顿钻后,应立即查明原因,迅速处理。
① 如钻具未落井,应首先设法恢复循环,活动钻具,防止卡钻。
② 全面检查悬吊系统、刹车系统和有关的气路和传动部位,以及有关的钻井工具和仪表,消除地面的问题之后,再进行井下处理。
③ 如钻具未落井,可慢慢上提,如不卡钻,应校对悬重,起钻注意检查钻具。
④ 钻具落井,情况将会复杂,特别是当钻杆很长时,很可能顿成大段“麻花”甚至顿断成几节,鱼顶位置不明,此时应:第一,下光钻杆探鱼顶,在可能的井段内缓慢下探,切不可下探过多,防止将鱼顶挤下井壁,增加处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