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一」设计说明本课时主要是通过对例题的探讨、分析,得出一个关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比较全面和具有普遍性的结论。

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精心设题,复习铺垫。

上课伊始,根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题,充分复习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将解决问题与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合作交流,独立尝试及理解算式表达的意义,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3、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在巩固练习阶段,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尝试交流中发现方法,总结经验,促进思维发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复习铺垫1、填空。

(课件出示)(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法或只有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法又有法,应该先算法,后算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里面的,再算外面的。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936+72÷8-21×4(先算除法和乘法,再算加法,最后算减法)(2)120÷(13+17)×25(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设计意图:通过填空和叙述运算顺序来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探究新知1、探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教材33页例3。

这盒药共12片,每次吃半片,每天吃3次。

可以吃几天?(2)读题,理解题意。

[已知这盒药共12片,每次吃半片(即片),每天吃3次。

求可以吃几天](3)汇报解题思路及所列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解题思路:①可以先求每天吃多少片,即×3=(片),再求可以吃几天,即12÷=8(天);②也可以先求这盒药可以吃几次,即12÷=24(次),再求可以吃几天,即24÷3=8(天)](4)列综合算式。

①12÷②12÷÷3(5)探究有小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完成计算。

①12÷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②学生试算,小组内讨论运算顺序。

③小结: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④计算:12÷=12÷=8(天)。

(6)探究分数连除的运算顺序。

①课件出示算式12÷÷3。

②小组内讨论运算顺序。

③指名叙述运算顺序。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④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板演)12÷÷3=24÷3=8(天)⑤师生共同订正。

2、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一个分数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计算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概括能力。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 能力目标: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的式题,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用简便方法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的式题。

教具、学具准备每组一块小黑板,口算卡片,投影仪(片)。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 口算48+36=75-90=150-90=2. 准备题16×4+18 18+4×6 69÷3-14 50-35÷5让学生说出每题中都包含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解答。

(学生在以前学过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乘法或除法,这节课学习的混合运算依然依据这一运算顺序。

因此设计这样的练习,是为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

)二、探究新知1. 导入。

同学们对乘法或除法与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计算的都很准确,计算顺序掌握的也很好。

如果我们把16×4+18中的18改成6×3,就成了这样的题目、教师出示例1 16×4+6×3(板书)它的运算88÷4= 60+70= 4000÷5= 300+140=60×8×0= 560-80= 21×3= 52÷6= 640÷2=顺序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2. 学习例1。

(1)这道题中含有哪些运算,它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它与准备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能根据以前的知识自己试着计算出来吗?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在练习本上计算,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各组分别汇报计算顺序与结果引导学生汇报出这道题含有两步乘法和一步加法,根据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要先做乘法,所以这道题的计算顺序是:16×4+6×3=64+6×3=64+18=82(3)你认为还有没有简便的方法计算这道题?为什么?(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出这道题求的是16乘以4的积与6乘以3的积的和,可以把两个积先算出来。

所以可以把两个积同时进行计算。

(取得一致后,教师板书。

)(4)及时反馈,拓宽思路。

①如果把16×4+6×3的“+”改成“-”该怎样计算呢?②如果把16×4+6×3的“×”改成“÷”该怎样计算呢?要求学生小组讨论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让两名学生板演16×4-6×3 16÷4+6÷3=64-18 =4+2=46 =6(5)类比归纳,得出结论观察比较四个算式,分析在计算这样的混合运算中,哪一步可以省略,为什么?(6)反馈练习:完成77页的做一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要求先说出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通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2教案人教版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计算一道混合运算时,首先要看它含有哪些运算,然后再看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脱式计算的,如果有就同时计算。

三、巩固发展以下几道练习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要求学生在组内先说顺序,再计算。

1. 按照各图指定的运算顺序,在□里填上得数。

(要求学生在书上填)2. 脱式计算,先说计算顺序再计算39÷3+48÷6 24×4-42÷317×4-12×4 81÷3+4×63. 学生自己以小组为单位出题练习,(学生的混合运算都可以出,然后与其他组交流。

)四、总结引导学生回忆今天学习了什么?注意什么问题?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三」“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表面上是混合运算,实质上是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所以地位非常重要。

我为本节课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性目标:通过参观养鸭场,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必要性。

2、发展性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我认为: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策略:(1)读懂图是学习的前提。

因为本信息窗内容比较多,感觉比较乱,所以带领学生认真读图,让他们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是训练的重点。

要求还剩多少个鸭蛋,解题思路有两种,第一种先求卖了200个后剩下的鸭蛋,再求卖了150个后剩下的。

第二种解题思路是可以先求一共卖了多少个鸭蛋,再求还剩多少个?(3)由分步到综合。

教材上既有分步算式又有综合算式,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可以的,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仅仅会做分步是不够的。

要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因为只有在综合算式中才能体现括号的作用。

(4)解决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学习的落脚点。

因为学习带有括号的运算是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学的落脚点是有括号的算式怎么算。

对于运算顺序的学习,要和解决问题的顺序结合起来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参观养鸭场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运用混合运算解决这一串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能正确计算。

2、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本单元教材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浓浓的亲情。

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解决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四」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例3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掌握在计算过程中近似计算,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

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后在本子上练习10.1+9.990.1 9.7283.2+15.20.22.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7.053.8527.14 (2)0.630.570.36(3)4.321.72.54 (4)4.670.2320.30指出取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及约等号“”的使用。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出示例3:计算:3.61.2+0.55问:运算顺序是什么?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添上括号),这时运算顺序怎样?3.6(1.2+0.5)5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当学生发现3.61.7除不尽时提出问题老师该怎么办?教师回答在计算过程中除得的商超过两位小数的,一般只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学生练习完后,教师讲评,重点解决:=3.61.752.125 (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10.6 (这里为什么又用等号?)小结:教师指出黑板上的题,“3.6(1.2+0.5)5我们用了什么符号?”(用了小括号)“在这里小括号有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除不尽或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我们可以怎样做?”(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