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一轮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积累文中重要文言知识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积累写作素材。
课前案一、基础检测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彭蠡.(lǐ)木寿且孳.(zī)早实以蕃.(fán)缫.(sāo)丝款坎B. 辍飧.(sūn)佝偻..(gōu lóu) 桴.( fú)止鹳.(guàn)鹤铿然C. 病偻.(lóu)鹳.(guàn)鹤噌.(chēng)吰.(hóng)磔.磔( zhé)罅隙D. 无射.(shè)钟磬.(qìng)勖.(xù)尔植镗.(tāng)鞳.(tà)涵澹1.B【解析】A.项“窾”坎 C 项.“偻”应读lǚ D项“射”读“yì”2、下列对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则山下皆石穴罅.:缝隙②勖.尔植:勉励③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说④爱之太恩.:宠爱⑤其置.也若弃:布置⑥其培.欲平:培土⑦余自.(从)齐安舟行适.(去,前往)临汝⑧见长.(统治、治理)人者好烦.(繁多)其令A.①②③⑤⑥ B ①②④⑥⑦ C ①②⑤⑦⑧ D ②④⑤⑥⑧2.B【解析】③言:用文字表述、记载;⑤置:放下3、下列对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微风鼓.浪:激荡,掀动②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声③水石相搏.:击打,拍打④森然欲搏.人:扑上去抓⑤噌吰如钟鼓不绝.:停止,消失⑥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横渡⑦得.双石于潭上:发现,找到⑧自以为得.其实:能够⑨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⑩以致.其性焉尔:使达到⑪根拳而土易.:更换A. ①②④⑥⑧⑩B. ②⑤⑦⑧⑨⑩C.①③⑥⑦⑨⑪D. ②④⑤⑦⑩⑪3. D【解析】⑥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的;⑧自以为得.其实:发现,找到。
4、下列对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皆争迎取..养:迎接②其莳.也若子:栽种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敲打④字.而幼孩:养育⑤辍飧.饔以劳吏者:早饭⑥窥伺效慕..:模仿⑦故病.且怠:生病⑧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繁殖⑨桴止响腾.:传播⑩早缫.而绪: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⑪移之官理.:道理⑫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A. ①②⑤⑥⑨⑩B. ①③④⑥⑨⑫C. ②⑦⑧⑩⑪D. ④⑤⑧⑩⑪⑫4. B【解析】⑤辍飧.饔以劳吏者:晚饭;⑦故病.且怠:困苦;⑪移之官理.:治。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②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B.①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②硿硿焉.C.①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②故病且.怠D.①余.韵徐歇②余.尤疑之5.C【解析】C项两个且都是连词,表并列;A项①而:连词,表转折;②而:代词,你们的;B项①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或句末语气词);②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D项①余:形容词,剩余的;②余:代词,我。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早实.以蕃②鸣.鼓而聚.之③驼业.种树④见长人者好烦.其令⑤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⑥爪.其肤以验其生枯⑦旦.视而暮.抚⑧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⑩而此独以钟名.A.①②③⑤/④⑥/⑦⑧⑨/⑩B.①②⑥/③④⑤/⑦⑧⑨/⑩C.①④/②③⑤⑨/⑥⑦⑧/⑩D.①⑥⑩/②④⑧⑨/⑤⑦/③6.D 【①实:名词作动词,结果实;②鸣:使动用法,使……鸣响;聚:使……聚集;③业:意动用法,以……为职业;④烦:使动用法,使……繁多⑤舟:名词作状语,乘着小船;⑥爪:名词用作动词,用指甲抠、掐;⑦旦、暮: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⑧蕃:使动用法,使……增多;⑨鸣:使动用法,使……鸣⑩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7.下列句子中,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是()①郦元以为..下临深潭②不抑耗其实..而已③见长人..者好烦其令④自以为得其实..⑤既然..已,勿动勿虑⑥臆断..其有无⑦空中..而多窍⑧此世所以..不传也⑨余方心动..欲还⑩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A. ③④⑤⑧⑩B. ①③⑥⑧⑨C. ②⑥⑦⑧⑨D. ①②⑤⑥⑨7.A. ①⑥古今同义其它词语解释:②其实:古义:其,它们;实,果实; 今义:实际上。
③长人:古义:长,管理;人,百姓;今义:身材高的人。
④其实:古义:它的真相;今义:实际上。
⑤既然: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对现实或已有的结论予以承认,而后进一步做出判断。
⑦空中: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
⑧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表结果。
⑨心动:古义:内心惊恐;今义:内心有所触动。
⑩水师:古义:船夫;今义:水军。
8.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又因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B.柳宗元和欧阳修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欧阳修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而柳宗元则注重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
C.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
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D.《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
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扰民伤民,婉约而多讽,体现出柳宗元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一贯风格。
8.B “欧阳修”应为“韩愈”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如何把握得分点。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5分)翻译:现在(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更何况是石头呢!(得分点:以、省略句、虽、鸣、句意)(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4分)翻译:敲击后能发出响亮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有,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得分点:定语后置句、所在皆是也、名、句意)(3)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传也。
(5分)翻译:士大夫终究不愿在夜晚乘小船停泊在陡峭的崖壁下面,所以没有谁能知道真相(或:能了解真相);渔人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
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
(得分点:绝壁、水师、言、判断句、句意1分)(4)古之人不余欺也!(2分)翻译:古代的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得分点:宾语前置句、句意1分)(5)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4分)翻译: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种树卖果生意的豪富人,都争着迎接和雇用他。
(得分点:业、定语后置句、迎取、养)课中案一、讨论课前案知识二、文言文中常用词语【表示时间的词】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常用重点词语】(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3)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4)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5)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6)对:回答或对话。
(7)如:到,往。
(8)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9)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10)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
(11)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如:掾吏。
类似于“有司”。
(12)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13)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14)孤:幼年失去父亲。
(15)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16)狱:官司,案件,监牢。
(17)白:告诉。
(18)与:赞扬。
(19)多:赞扬。
(20)遽:急速,就,恐惧。
(21)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22)给:食用丰足。
(23)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24)按:追究,考察,调查。
(25)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26)令:美好,县令。
(27)执:捉拿。
(28)延:迎击;邀请。
(29)省:减免。
(30)谢:道歉,推辞,告诉。
(31)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32)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33)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
(34)赧:因羞愧而脸红。
(35)竟:结束,完。
(36)坐:因……而犯罪,因为。
(37)寻:不久。
(38)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
(39)造:造访。
(40)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41)弑:子杀父,臣杀君。
(42)用:财用,因为。
(43)典:主持。
三、挖掘文本价值1.郭橐驼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这句话令人备受启发,请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
答案:略2. 苏轼不避艰险,夜探石钟山下,只为探求石钟山得名的真相。
学完《石钟山记》后,谈谈你从苏轼身上得到什么启示?答案:a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是守正的知识分子应有的良心。
b质疑陋说既要有知识,更要有胆识,有勇于实践的精神。
c读书是求知,实践也是求知。
“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这种质疑求实,辨伪求真,不迷信不盲从的精神,永远值得学习。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提醒,永远回荡在人们耳旁。
课后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本题共5小题,20分)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
署.(代理)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
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买)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直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愤恨)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临朝理政),深居西苑,专意斋醮。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瑞独上疏。
帝得疏,大怒,抵.(扔)之地,顾左右曰:“趣.(赶紧)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冒犯)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妻子儿女),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