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语文备课(打印)

四年级语文备课(打印)

教学进度表1、《绿叶的梦》导学案2、《芦叶船》导学案3、《一只贝》导学案4、《快乐的暑假》导学案《语文百花园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 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 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 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能说会道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及图片教学时间:课时第课时一、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

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3.学生讨论。

4.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二. 语海畅游——词语搭配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2.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4.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5.老师小结。

三. 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1.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2.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

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4. 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5.老师小结。

四. 背诵古诗,积少成多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五. 阅读平台——《一只小鸟》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3.再读短文,讨论:(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第课时一. 学习“能说会道”1.创设情景,引导说话。

播放《童年》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2.明确交流要求。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文中《绿叶的梦》的作者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最令他觉得有趣、难忘的是采集绿叶,制作标本。

而《芦叶船》的作者最难忘的是采芦叶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

现在,我们来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一件最有意思,令自己最高兴的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说。

4.师生合作评价: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流畅,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说具体。

5.评出“故事大王”。

二. 学习“笔下生辉”1.激发习作兴趣2.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1)读题(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3)交流:本次习作要求是什么?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来写?3.提出要求,指导习作(1)回忆自己和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2)在众多的童年趣事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趣,最难忘的写下来。

学习本单元的写法,把最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互动评一评:小组内互阅、互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写具体。

6.修改作文。

5、《古诗三首》导学案6、《观潮》导学案7、《火烧云》导学案8、《四季童话》导学案《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如何区别形声字,能记住它们,正确使用它们。

2.让学生区别带有“静”字的近义词,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

3.熟读诗歌,积累气象谚语、指导写周记。

4.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时间:课时第课时一. 引入新课,提出学习要求二. 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落实训练内容(一)比一比,组成词。

1.个人填空。

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说出每组词语各自的特点。

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5.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6.补充练习。

(二)读句子,选词填空。

1.默读句子,自主填空。

2.学生汇报、交流。

3.找出三个词的相同点和它们在意思或使用上的区别。

4.交流,总结。

三. 积少成多(一)读读背背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自由读,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二)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师生交流。

(三)3.用喜欢的形式读,试背,比一比谁背得好。

4.全班齐背。

第课时一. 我的采集本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交流,这些气象谚语的意思,教师及时引导。

3.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说给大家听。

4.布置学生把格言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二. 阅读平台《周记一则》1.自由读文,想想《周记一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师生交流。

3.你知道周记的写法吗?4.指导周记的格式。

三.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后反思:在用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环节同学们各抒己见,效果很好。

第课时一. 走进“语文大课堂”1.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2.小组讨论,为推广普通话可做些什么活动,有哪些形式,商定计划。

3.师生交流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小结。

4.小组交流“推普”的做法。

5.学生模拟“推普”的情景。

6.老师引导学生在班内交流感受或收获。

7.指导写周记。

8.总结。

9.作业:课后班内开展宣传活动,如故事演讲大赛等。

二. 用好“指南针”1.明确题目要求。

2.小组交流应如何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3.总结这种学习方法。

4.用这种学习交流的方法,就题目提出的问题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5.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6.拓展,师生交流,总结。

7.作业。

教学反思:同学们能够交流学习的方法,就题目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学会了倾听,并能相机及时补充。

9、《满山的灯笼火把》导学案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导学案11、《成长》导学案12、《球王贝利》导学案《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语海畅游1.读一读,注意“一”字声调的变化。

目的:引导学生注意“一”字在不同声调前会发生变化。

过程:(1)自己读一读,注意“一”字的读音。

(2)你发现“一”字读音变化的规律了吗?(3)我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例:一目十行、一念之差、一贫如洗、一窍不通、一事无成一丝不苟、一塌糊涂、一言为定、一字千金、一视同仁2.汉字真有趣。

目的:一方面增强对汉字的了解和学习汉字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助辨析“析”和“折”。

过程:(1)自己读一读,你从这段话中了解到了什么?(2)你会分辨“析”和“折”了吗?3.读句子,查字典,想想带点词语的意思。

目的:引导学生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培养学生据词定义的能力。

过程:(1)在字典中分别查出“保险”和“精神”的意思。

(2)自己试着进行选择,把所选的意思带到句子中读一读,看是否合理。

积少成多读读背背:目的:强化本单元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养成勤奋好学、将来勤奋工作的良好品质。

过程:(1)自读,注意读正确、流利。

(2)小组读,互查。

(3)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大体了解格言的意思。

(4)试着背一背。

(5)指名背一背。

(6)抄写在《采集本》上。

阅读平台目的: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过程:1.读题目,了解题意。

(“联”指对联,“改联”改写对联。

)2.带着问题读一读,说一说。

3.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想法?指南针目的:学习制作读书卡片。

过程:1.读一读,读书和制作读书卡片有什么好处?2.读书卡片可以有哪些内容?3.参照样子,自己制作一个读书卡片4.展示学生所制作的读书卡片能说会道、笔下生辉——收集身边的闪光点目的:让学生通过发现、收集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由衷地赞美”他们的可贵品质,来发现“真、善、美”;同时也可以从别人身上汲取好的东西,促使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快进步。

口语交际及习作的指导思想:(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在口语交际中渗透写作知识。

(2)借助口语交际活动拓宽写作思路。

(3)将习作教学与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注意观察,提高认识能力,学会赞美别人。

2学习在习作中运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为习作做准备。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我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有些主持人在进行人物专访提问时,喜欢让被采访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回答出问题。

今天,老师也想当一回节目主持人,采访咱班同学,请大家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回答提出我的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1、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吃?教师评价:喜欢外形喜欢味道喜欢营养……2、水果的味道、形状、营养可以统称为水果的什么?3、教师小结:看来水果的特点可以从味道、形状、营养等多方面介绍。

二、新课讲授:水果谈得不错,我们再换个话题好吗?,请同学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把字写的大一些。

(一)在我们班,你最想夸奖的同学是谁呢?写好后把答案举起来,给周围的同学看看。

1我要进一步采访了:为什么你要夸他呢?2指名2—3名同学回答,在同学介绍的时候,其他同学要仔细听,看看他夸的人物有什么闪光点?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发现学生能用列举熟悉的、印象深刻的事例说明人物闪光点的方法,马上给予表扬。

预计情况:(1)学生举了一个事例表扬:他能举一个自己很熟悉的事例,很有说服力,看来举一个熟悉的事例是个好方法。

预计情况:(2)可能有的学生会列举多个事例点拨:看来你对他真得很了解,一下子举出了好几个事例,能说说哪个事例给你的印象更深刻一些吗?3、教师引导:就像水果的特点可以从味道、形状、营养多个方面来说一样,其实人的闪光点也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除了前面谈到的,你还能想到哪些方面的闪光点。

4、教师小结:看来介绍人物特点也可以从很多方面表现,而且要想让别人记住自己介绍的人物,就要抓住他与众不同特点,而且用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事例来介绍。

(二)如果老师再给你一次接受采访的机会,你能不能说出一位身边有特点的人?同时介绍能表现他这个特点的事例。

请看采访提示。

(出课件一)◎你想向大家介绍谁?他的闪光点是什么?1、大家打开手里的信封,拿出答题卡,(出示课件二)谁()闪光点()用一两句话说出能表现他这个闪光点的事例。

2、事例说的要简洁,能说出这个人的特点就行了。

这是我写的答题卡。

(教师示范说事例:刘明特别爱帮助同学。

)3、请同学填写自己的答题卡,填好后和同桌交流,交流时重点听听对方说的事例能不能表现表格中填入的人物特点。

2、反馈小组意见:你的同桌举的事例能表现特点吗?你对谁说的事例拿不准,全班交流。

(三)通过采访我们发现了不少有闪光点的人,也回忆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例,如果让咱们把这个同学写下来行吗?(出示课件三:写作题目和要求)题目:夸夸我的同学要求:1、通过一件或几件事写出同学的闪光点。

(二)2、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1、习作就要按要求完成,请同学读读要求,结合这两点要求,想一想:要写这位同学,还有什么困难呢?如学生说不出困难可这样问:我们下周作文课上写这个人,在下面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可以为这次习作做些什么准备呢?预计困难:事情过去很长时间了,我对他当时的语言、动作记得不太清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