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8 页 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
A . 鬼节
B . 死节
C . 冥节
D . 寒食节
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2. (1分) 根据注音写出汉字并给划线字注音,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古人勤学苦读,有例可援。“头悬梁”“锥刺股”“záo( )壁偷光”“囊yíng(
)映雪”等故事家喻户晓。有的人“黄卷青灯”, yí(
)然自得;有的人“昼耕夜诵”,苦心孤诣;有的人“朝经暮史”,心无旁wù( );有的人“手不释卷”,潜心贯注。很多人因此成了名垂青史的“鸿儒硕学”。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3. (4分) (2017七上·南充期中) 背诵默写
(1)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________。
(2) 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
(3) ________,应傍战场开。
(4) 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5) 曹操在《观沧海》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现他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6) 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强调只有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有大收获。
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5分)
4. (1分) (2018·湖州模拟)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①欣然规往________
②尝贻余核舟________
③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________
5. (14分) 阅读课外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或曰:“从土地生成。”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以所乘驴为赌。”已而遍问十人,皆曰:“土里出也。”其人哑然失色,曰:“驴则付汝,姜还树生。”
(1)
第 2 页 共 8 页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
①或曰:“从土里生成。” ②其人固执己见 ③已而遍问十人 ④驴则付汝
(2)
翻译句子。
请与子以十人为质。
(3)
楚人曰:“驴则付汝,姜还树生。”此人固执己见,难以进步。但是,从这句话中能看出他还有一个优点,请说出这个优点。
(4)
楚人因对姜一无所知而闹出笑话,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五、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2分)
6. (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我也开始挣钱了。逢节假日就走街串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片儿、烂纸和钉子。把一普特破布烂纸卖给旧货商可得二十个戈比,料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十戈比或着八个戈比。平常放了学也去捡,每星期天去卖,一上子能得三十到五十个戈比,运气好的时候还要多。每次姥姥接过我的钱,都会急忙塞到裙子的口袋里,夸奖说:
“真能干,好孩子!“种们俩完全可以养活好自己!”
有一次,我看见她拿着我的五个戈比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大鼻尖儿上。
(1)
文段中的主人公“我”叫什么名?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
文中的“姥姥”对“我”的成长有何影响?
7. (20分) (2011·淮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
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这调皮的月光,让我只能睡睡醒醒。
第 3 页 共 8 页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带着股嫩嫩的绿意;夏日的月光,饱满丰腴;秋天的月光,洗尽铅华,安详恬淡;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的月光新鲜明媚。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今天是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边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⑤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A】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B】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掩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⑥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C】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⑦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⑧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选自《知识窗》2011年第5期,有删改)
(1)
阅读第①段,说说作者认为太阳和月亮有什么不同。
(2)
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文章第②段“【】”中语句。
(3)
文章A,B,C三处画线的语句具体描写了“那团月亮”夺目的美,请任选一处,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那种美的。
(4)
说说文章第⑦段中“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一句给你哪些启示。
8. (20分) (2017九下·临淄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第 4 页 共 8 页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有删改)
(1) 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
(2) 阅读④⑤两段,说说读书有哪些好处?
(3)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9. (6分) (2017八上·满洲里期末)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第 5 页 共 8 页 (1)
请你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所表现的画面和意境描述出来。
(2) 细细品读,词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襄阳)
学校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拟开展“中国诗词大会”活动。李明为此熬夜准备,结果在参加活动时不知不觉睡着了。王老师发现后,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委婉的说:“李明,你已经沉醉在诗词的意境中了。”假如你是李明,你该怎么说?
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8·包头)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希腊语中,“学校”一词的意思是“闲暇”。希腊人认为闲暇时,一个人自然会花时间思考和学习。其实,这样的思考和学习并不只限于学校和课堂,试想;在午后捧读心爱的小说、诗歌,一次印象深刻的旅行,参与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或者徜徉山野湖边,漫步在村落牧场,躺在草地上做一会儿梦……
这些看起来对提高学业成绩似乎没什么用处,其实不然,他们滋养着你,丰富了你,是另一种学习,也许就像人们所说的:“这个世界上昂贵的东西,往往是无用的。
你对此有什么体验和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3)不得抄袭套作,否则扣分,直至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