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江苏省泰州市示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冗.杂(rǒng)恣.睢(zī)嗫嚅.(rú)徜.徉(cháng)B.陌.生(mù)蛰.伏(zhé)风靡.(mǐ)楠.木(nán)C.跻.身(jǐ)精湛.(zhàn)惬.意(qiè)栈.桥(zhàn)D.豁.免(huò)渲.染(xuàn)膂.力(lǚ)愚氓.(méng)2.选出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2分)A.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蓝,几乎透明似的。

B.杨绛的《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杰作是如何创作出来的?C.那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D.她的对手包括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强的、弱的,在不计其数的对局中,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个医院最近几年每年都引进一到二名研究生,真是人才辈出....。

B.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C.离散了半个世纪后,海峡两岸这对已经进入垂暮之年的亲兄弟终于破镜重圆....了。

D.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2分)A.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

B.内容正确与否是衡量作品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

C.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不承认,太阳不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

D.经过整顿,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出入场不再相互拥挤,无票入场现象已经杜绝。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默而识.之(记)弗敢加.也(增多)皆次.当行(编次)B.诚.以吾众(果真)殚.其地之出(用尽)忠之.属也(的)C.长烟一.空(全)欲穷.其林(走到尽头)神弗福.也(保佑)D.春和景.明(景色)而后作.(奋起,有所作为)帝感.其诚(被感动)6.将下面的内容填入横线处,正确的顺序应该是()(2分)科学家研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至今海洋中的生物物种仍远远多于陆地上的生物物种。

,因此,必须以“为了地球上的生命”的高度来拯救我们的海洋。

①但近年来海洋正在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巨大“垃圾场”,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种类急剧减少。

②海洋里丰富的食物资源,千万年来滋养着人类。

③长期的过度捕捞使全世界2/3的产鱼区繁殖量不足,捕鱼区域只能向深海推进,这更加剧了海洋资源的枯竭。

④海洋里又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动力资源等,它对人类的贡献是全方位的。

A.④①②③B.②④③①C.①③②④D.②④①③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38分)一、按要求答题(共42分)7.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田字格里。

(4分)(1)屏嶂(2)驰名中外(3)鞠躬尽瘁(4)若即若离(5)雄踞(6)毕恭毕敬(7)登峰造积(8)才疏学浅(9)葱笼12)视同至宝8.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名句。

(8分)①,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根之茂者其实遂,。

③,。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④《曹刿论战》中关于“三鼓”精辟论述的句子是:“,,。

”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成功的第二境界是:,为伊消得人憔悴。

⑥李白《行路难》里充满对未来的憧憬,鼓舞人心的名句是:“,。

”⑦《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出猎时武士的风采和浩大声势的一句是:,。

⑧《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语句是:_ 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9.欣赏漫画《老把式》,说说其中的含义。

(5分)①简要介绍画面的内容(2分)②说说漫画的含义(3分)10.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回答问题(6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①首联“足”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2分)11.请你仿照泰戈尔的诗,续写一个句子。

(4分)我以我的歌感动上帝,正如山以瀑布,感动遥远的大海;我以我的歌感动上帝,,。

12.口语交际:(3分)学校首届文化节已经开幕,初三年级王平同学很想参加象棋比赛,可是班主任郭老师怕临近中考耽误王平的学习,不让他参加比赛,你作为班长,设计一段话劝说班主任答应王平参赛。

13.名著阅读:(6分)“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①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中哪篇文章?(2分)②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③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2分)14.专题与探究:(3分)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例古今中外成功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方法的例子。

15.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请说出你的发现。

(3分)材料一:几乎每一年,我们的中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生物、信息学竞赛,都能够获得一块又一块金牌。

一方面我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金牌选手”与“读书高手”,而另一方面,我们却又缺乏世界级的大科学家。

我们的学生在中学都行,而一到成年就不行了。

奥赛金牌那么多,而诺贝尔奖我国至今没有人获得。

材料二:在我们小学的课堂测试中曾发生过这样的事:老师出的题目是“冰融化后变成了”。

有学生答案为“春天”被判错;老师说,答案应该是“水”。

材料三:据报道:1998年高考的语文卷子在“战胜脆弱”的作文题中出现了大量雷同,竟有许多考生因为要战胜脆弱,便编造自己的父母亡故,然后在文中大谈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二、阅读理解(共36分)(一)(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视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乙)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⑴,课⑵将士注坡跳壕⑶,皆重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⑷者,立斩以徇⑸。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则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善以少击众。

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⑹,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故敌为之语曰:“撼⑺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⑻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⑼,恂恂⑽如儒生。

每辞官⑾,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节选自毕沅《宋纪·岳飞传》)注释:⑴[舍]停留,休息。

⑵[课]督促⑶[注坡跳壕]注坡:从山坡上急驰而下;跳壕:从壕沟低处向上跳。

此处均指练兵。

⑷[束刍]捆束喂牲口的草料。

⑸[徇]示众。

⑹[统制] 当时的武官名。

⑺[撼]摇动。

⑻[蹙额]表示忧虑。

⑼[雅歌投壶]这里形容有儒将风度。

⑽[恂恂]谦和的样子。

⑾[辞官]这里指辞谢升官。

16.解释加点字意思(2分)齐人三鼓.()遂逐.齐师()善.以少击众()故所向克.捷()17.翻译下列句子(2分)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

18.乙文中划线句表现了岳飞具有与范仲淹一样的什么情怀?(要求用《岳阳楼记》的原文回答)。

(2分)19.岳飞指挥的许多战役与曹刿指挥的长勺之战一样,都是以少胜多。

从《曹刿论战》与乙文提供的信息来看,俩人能够取得以少胜多的相同的因素是什么?(3分)20.岳飞是古时名将,读了乙文,你认为应当学习他哪三个方面的优秀品质?(3分)(二)阅读《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完成下面习题。

(11分)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

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5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

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气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

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

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

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

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建基业的地方)之一..。

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

从河南混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

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

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⑥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21.第①段中划线的语句说明了黄河的什么特点?请概括表述。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2.用简明的语言表述黄河流域之所以能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的原因。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3.本文第④段举“仰韶文化”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4.本文第③段开头的“相传”和第④段第一句的“之一”能否省略?为什么?请分别说明。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5.本文为什么用“摇篮”比喻黄河?请用一句话回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