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对口高考XX方案篇一:XX年安徽高考改革方案解读XX年安徽高考改革方案解读今年秋季开学前,安徽省将有望出台高中阶段的考试改革意见,今后中考招生将试点“等级录取”;初中和小学推进“零择校”,高中招生严禁跨市掐尖;和高考改革相关的三大配套方案今年都将全部出台。
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为不久后的高考改革做各项前期配套工作成为今年的教育工作重点。
□中考高中录取尝试“看等级”“录取的成绩是一个等级制的,高考现在还做不到,但是中考可以做到这一点。
”中考改革作为高考改革的配套非常重要,且要走在高考改革的前面。
近日,安徽省教育厅长程艺表示,今年起,安徽省将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合理确定考试科目和等级呈现,试行探索依据等级进行高中录取的办法。
虽然之前中考的学科成绩也分为几个等级,但是决定录取的依然是考分,不过今后等级的作用将会大大增加。
据悉,今年我省将要出台高中阶段的招生考试改革意见,争取在今年秋季开学之前公布。
部分地区“指标”全到校依据等级录取还需要招生模式改革做配套,其中指标到校生将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从目前看,安徽省各个地市的示范高中招生计划已经有80%左右分配到各个初中学校,这个比例今后还将进一步扩大。
据悉,今年省教育厅改进示范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的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试行100%的指标分解。
也就是说,示范高中所有的招生计划都分配到各个初中学校,让每所学校的学生都有机会进入示范高中读书。
□高考高招加分项目将“大幅减少”一直说高考改革,但是今年高考改革才真正跨出决定性的一步。
随着改革实施方案和配套方案的出炉,安徽省未来的高考改革怎么改,怎么考,都将得到明确。
据了解,今年我省将制定和出台《安徽省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全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其中,《安徽省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将明确安徽省高考改革的时间节点,研究制定“两依据一参考”的高考录取程序以及加分政策、自主招生等具体政策。
据悉,对于高考加分政策,此次的表述为“大幅减少”。
另外两项办法则是对高考改革的配套,直接和高考改革挂钩。
这两个办法是高考的核心问题,高考改革的“两依据一参考”中,除了语数外成绩,另一个依据就是学业考试,一个参考则是综合素质评价。
学业考试将上升到国考高度,但是由省里组织。
今明两年试点“新学业测试”“制定办法,绝不是照搬照抄教育部、浙江、上海的方案,还要和我省地方情况结合起来。
”昨日,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燕透露,高考改革的两个配套办法,即学业水平测试方案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将在春节后提出制定的时间表,并正式启动制定,今年8月份上报教育部。
改革后的高考,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学业水平测试的改变,因为一旦文理不分科,除了语数外三科成绩这一依据外,学生还要选择学业考试科目,学业测试成绩将作为高考录取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据了解,学业水平测试的改革从XX年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但是今年和明年,我省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就开始试点新的考试要求,为改革正式实施做准备。
当然,即使开始试点,今明两年参加学业考试的学生,这部分成绩在高招录取中仍然按照原模式发挥作用,不会影响录取。
□教学高考改革后将“走班教学”据了解,我省正式实施高考改革后,高一开始就要实施走班教学,也就是说,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选考科目选择老师和课程。
选考组合多样也增加了课程设置的难度,对师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据了解,今年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新生,在德育、语文、历史三个学科将全部使用新的课程教材。
□中职网上招生避免“大忽悠”每年中考结束后,一些初中毕业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往往不知道怎么填报志愿,容易被“忽悠”到一些不合适的中职学校。
从今年开始,考生被蒙蔽的情况将得到改善。
据了解,今年安徽省将建立中职学校网上统一招生录取平台,禁止封闭生源、有偿招生,中职和五年制高职从今年开始实行网上招生。
这样的好处就是各个学校的招生计划公开化,学生可以在网上直接查询并且报考,减少了报考环节人为干预的因素。
篇二:XX年安徽将实施新高考方案XX年安徽将实施新高考方案在安徽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教育厅厅长程艺接受人民网安徽频道独家专访,介绍了安徽省教育改革等相关情况。
程艺说,今年是改革之年,安徽教育领域也在积极谋划改革的措施和方案。
大家非常关注的高考改革,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顶层设计,各个地方根据自己的特点拿出实施方案。
中央的教育改革决定可以用"本专分类"、"招考分离"、"学生多选"、"高校自主"、"一科多考"等词语解读。
高考改革是为了学生,有个基本前提是"三年早知道",一旦决定下来,全国一旦统一行动,那么将在XX年开始实施,也就意味着未来的高中生可能会按照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来进行培养。
时间表上,争取7月份,在国家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基础上拿出一个安徽教育改革的初稿,与国家方案对接。
在年底,将拿出安徽新高考改革的实施方案。
篇三:XX年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考试和招生工作实施方案XX年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考试和招生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XX〕81号)及《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XX〕7号),不断深化职业院校分类考试和招生制度改革,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安徽对口高考XX方案)系统培养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现就做好XX年我省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考试和招生工作(以下简称“对口招生”)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招生对象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中等技工学校,下同)的应历届毕业生(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或学历,不含普通高中举办的综合班),包括具有中职学历的农民工、退役士兵、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失业人员等。
二、考试内容考试内容为“知识+技能”,以教育部颁布的现行教学大纲为依据。
具体内容可参考新修订的《XX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纲要》。
知识部分考试科目包括文化课和专业理论。
其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文化课考试实行合卷,内容各占100分,满分300分;专业理论满分300分。
知识部分考试总分为600分。
技能测试分值为150分,计入总分。
90分及以上为合格,90分以下为不合格。
知识部分和技能测试部分合计总分750分。
艺术、体育、学前教育类等专业的专业理论考试与技能测试合并实施,具体分值计算及操作方法由招生院校自行确定。
三、考试方式文化课、专业理论考试及技能测试均由对口招生院校自主命题、组织考试并阅卷评分。
文化课、相同或相近专业理论及技能测试可以实行联考。
具体方式由招生院校商定。
四、鼓励政策1.近三年来(含XX年)获教育部主办或联办的全国职业- 2 -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的考生、获安徽省教育厅主办或联合主办的但未纳入当年国赛项目的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前3名且为一等奖的考生,报考相应专业,填报学校志愿,经招生本科院校面试合格,可直接录取。
2.获得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联合主办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或市赛一等奖及以上的,或获得县级及以上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称号在职在岗的,或工作满3年且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能等级证书的考生,报考相应专业,总分可加10分,加分项目不累计计算。
五、报名和录取(一)报名高考平台报名:根据《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关于做好XX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皖招考〔XX〕32号),对口招生的考生统一使用全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平台,参加其中的中职毕业生升学考试招生报名。
对口招生专业报名:考生参加XX年高考平台报名获通过后,方可参加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口招生考试专业报名(具体时间、方式由各招生院校自行确定)。
每位考生可选择一个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报名,不得兼报多个专业。
- 3 -(二)录取招生院校依据考生的知识考试和技能测试总成绩,按照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技能测试不合格者,不得录取。
招生院校可根据人才培养需要设定其他单项最低控制分数线。
符合免试条件的考生,须经招生院校面试合格后方可直接录取。
各院校拟录取学生名单须在本校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后,报省教育考试院并办理相关录取手续。
录取工作于4月10日前完成。
六、管理与就业在校学习期间的收费标准按普通高校相同专业收费标准执行;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享受相同专业学生的同等待遇;在校学生的管理按《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执行。
对口招收的毕业生按照我省当年的就业政策,享受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的同等待遇。
七、XX年对口招生政策调整安排为深化职业院校分类考试和招生制度改革,更好地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大力促进我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强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结合我省职业- 4 -教育实际,XX年将对我省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考试和招生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
在考试内容方面,进一步提高技能测试分值比重,优化“知识+技能”考试结构。
在考试方式上,文化课考试实行全省统一考试;专业理论考试和技能测试由牵头本科高校负责命题、组织考试或测试及阅卷评分等。
在报名、志愿和录取方面,进一步完善考生专业报名办法、志愿设置、志愿填报及录取方式等。
同时,进一步规范有关招生鼓励政策。
八、有关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招生工作是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重大改革,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全局。
各市教育部门、各有关本科高校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做好招生考试工作。
(一)省教育厅成立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对口招生政策制定、招生计划、招生管理与指导工作。
省教育厅职成处会同高教处、发展规划处、考试院、教科院共同制订对口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对口招生院校,审定各分类招生院校的对口招生方案、招生章程和人才培养方案;发展规划处做好对口招生计划的管理;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负责录取工作和对招生院校的考务指导工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制定-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