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与风机》课程总结引言:2010年下半学年,我们热能专业学习了《泵与风机》这门专业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与认识,我初步掌握了泵与风机的专业常识及操作方面的知识。
泵与风机是一种利用外加能量输送流体的机械。
通常将输送液体的机械称为泵,输送气体的机械称为风机。
按其作用,泵与风机用于输送液体和气体,属于流体机械;按其工作性质,泵与风机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流体的动能与压能,因此又属于能量转化机械。
泵与风机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农业中的排涝、灌溉;石油工业中的额输油和注水;化学工业中的高温、腐蚀性流体的排送;冶金工业中的鼓风机流体的输送等等都离不开泵与风机。
从我们专业角度来看,泵与风机在火力发电厂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视。
在火力发电厂中,泵与风机是最重要的辅助设备,担负着输送各种流体,以实现电力生产热力循环的任务。
如:排粉机或一次风机、送风机、引风机、给水泵、循环水泵、主油泵等等一些辅助设备。
总之,泵与风机在火电厂中应用极为广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火力发电厂的安全及经济运行。
随着科学的发展,泵与风机正向着大容量、高参数、高转速、高效率、高自动化、高性能和低噪音的方向发展。
课程学习:第一章泵与风机的概述第二节泵与风机的性能参数泵与风机的性能参数有流量、扬程或全压、功率、效率、转速,水泵还有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或允许气蚀余量等。
第三节泵与风机的分类及工作原理泵与风机按工作原理可分为三大类:(一)叶片式(二)容积式(三)其他形式(喷水泵、水击泵)按产生的压头分:(一)低压泵、高压泵(二)通风机、压气机(离心通风机、轴流通风机)按产生的作用分:(一)给水泵、凝结水泵、循环水泵、主油泵等等各种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1、离心式泵与风机1、2、3、2、轴流式泵与风机3、混流式泵与风机4、往复式泵与风机5、齿轮泵6、螺杆泵7、罗茨泵8、喷射泵4、5、6、7、8、9、10、第二章叶片式泵与风机的构造第一节离心泵常用结构及其主要部件1、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2、多级单吸分段式离心泵3、单级双吸中开式离心泵离心泵的主要部件:泵由转体、静体以及部分转体三类部件组成。
转体主要包括叶轮、轴、轴套和联轴器;静体主要包括吸入式室、压出式、泵壳和泵座;部分转体部分主要包括密封装置、轴向平衡装置和轴承。
1、叶轮2、吸入室3、压出室4、密封装置第二节径向推力、轴向推力及其平衡方法轴线向推力F1的计算公式:轴向推力的平衡:1、单级泵轴向推力的平衡(平衡孔、平衡管、双吸叶轮、背叶片平衡)2、多级泵轴向推力的平衡(叶轮堆对称排列、平衡盘、平衡鼓、双平衡鼓平衡)第三节离心式风机的构造离心式风机结构示意图:离心式风机的主题部件:1、叶轮2、轴3、进气箱4、导流器5、集流器6、蜗壳、蜗舌和扩压器第五节火力发电厂常用泵与风机的典型结构1、分段式多级离心泵2、圆筒形双壳体多级离心泵3、前置泵4、NL型凝结水泵5、循环水泵6、强制炉水循环泵7、送风机8、引风机9、排粉机10、再循环风机第三章泵与风机的叶轮理论第二节流体在叶轮中的运动及速度三角形速度三角形:(速度三角形是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分析的有力工具)理论流量的计算:第三节叶片式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式第四节离心式叶轮的叶片形式基本方程式:第五节轴流式泵与风机的叶轮理论能量方程式:第四章叶片式泵与风机的性能混流泵性能曲线:不同类型叶片式泵间性能曲线的比较:影响泵与风机性能的几个因素:1、泵与风机的结构形状2、预旋和叶轮内流体的回流3、泵与风机的尺寸大小、转速及被输送流体的密度相似定律:比转数与叶片泵的分类、叶轮形状和性能曲线的关系:无因此性能曲线:无因此性能曲线为相对性能曲线,与风机的尺寸大小、转速及被输送气体的密度无关,故可代表一系列相似风机的性能。
气蚀现象:泵在运转中,若其过流部分的局部区域(通常是叶轮叶片进口稍后的某处)因为某种原因,抽送液体的绝对压力降低到当时温度下的液体汽化压力时,液体便在该处开始汽化,产生大量蒸汽,形成气泡,当含有大量气泡的液体向前经叶轮内的高压区时,气泡周围的高压液体致使气泡急剧地缩小以至破裂。
在气泡凝结破裂的同时,液体质点以很高的速度填充空穴,在此瞬间产生很强烈的水击作用,并以很高的冲击频率打击金属表面,冲击应力可达几百至几千个大气压,冲击频率可达每秒几万次,严重时会将壁厚击穿。
在水泵中产生气泡和气泡破裂使过流部件遭受到破坏的过程就是水泵中的汽蚀过程。
水泵产生汽蚀后除了对过流部件会产生破坏作用以外,还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并导致泵的性能下降,严重时会使泵中液体中断,不能正常工作。
气蚀对泵工作的影响:(1)噪声和震动加剧(2)工作性能下降(3)缩短泵与风机的使用寿命防止泵发生气蚀的措施:(一)提高泵的抗气蚀性能1、增大有效气蚀余量2、降低必需气蚀余量3、选用抗气蚀材料(二)加强运行管理1、控制泵的流量2、限制泵的转速3、不允许采用泵的入口阀门调节流量4、泵启动时空载运行时间不能过长第五章泵与风机的运行第一节叶片式泵与风机运行工况的确定管路特性曲线:1、管路并联2、管路串联泵与风机的运行工况点:(简称工作点)泵与风机的运行工况在其性能曲线上的位置及为运行工况点,通常称为工作点。
(图曲线的交点M就是泵的工作点。
即M点为能量的供求平衡点。
M点对应的这组参数即为该泵的运行工况)第二节泵与风机的联合运行泵与风机的串联运行:(增加输送流体的能头,防止发生气蚀)泵与风机的并联运行:(增大输送流体流量,保证运行可靠性和调节的灵活性)第三节泵与风机的运行工况调节一、节流调节1、出口端节流调节(节流调节分析图)2、入口端节流调节(节流调节分析图)二、回流调节三、入口导流器和静叶调节四、动叶调节五、气蚀调节六、变速调节(性能曲线)第四节变速调节的变速方式火力发电厂泵与风机的常用变速方式:1、采用小汽轮机启动2、采用变级数双速电动机驱动3、采用液力耦合器传动第五节泵与风机运行中的几个问题一、不稳定运行工况1、双交点及切点型不稳定工况2、喘振二、旋转失速三、并联工作泵与风机的不稳定运行工况四、磨损五、噪声第六节火力发电厂泵与风机的运行常识泵与风机的故障分析及处理:见《泵与风机》教材P139—P142 表5-7、表5-8、表5-9、表5-10第六章泵与风机的选型与节能第一节泵与风机的选型选型的基本原则:1、了解泵与风机的品种、规格、质量、性能等等。
2、选择泵与风机必须满足运行中最大负载,其正常工作应尽量靠近设计工况点。
3、如果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泵与风机时,应先考虑效率较高、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设备投资少、调节范围比较大的一种。
4、运行时安全可靠性5、在选择泵与风机时应尽量避免采用泵与风机串联火并连使用。
6、风机噪声要低7、安装条件选型条件:1、输送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能2、选型参数3、现场条件选型类型:(各种泵的使用范围):(各种风机的使用范围):叶片式泵的选型方法:1、利用“水泵性能表”确定型号2、利用“泵系列型谱图”确定型号叶片式风机的选型方法:1、利用“风机性能表”确定型号2、利用“风机性能选择曲线”确定型号3、利用无因此性能曲线确定型号泵与风机的节能主要途径:1、运行的安全可靠2、正确的合理选型3、选择最合适的调节方式4、改进或改造原有泵与风机5、保证泵与风机的安装、检修质量6、泵与风机的经济运行课程学习体会与收获:学习了《泵与风机》这门课程已经一学期了,总的看来自己学了不少东西,至少是书本上的知识,自己掌握的还是比较多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学习这门课之前,自己一直认识的泵就只停留在抽水的小泵,以为就那么简单。
但学了这门课自己才真正了解了泵,不管是常见泵的结构原理,还是在泵的启动、检修都有了进一步了解。
尤其是懂得了很多泵与风机方面的专业名词及专业知识,比如:泵的种类、气蚀现象、泵的串联并联、泵的调节性能曲线等等。
可以说在这些方面自己着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认识。
尤其是泵的种类,型号选择,这不仅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了基础。
但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尤其是学习的深度、难度,分不清学习的重点、难点等等。
这门课程理解起来并不难,但要将课程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达到融会贯通却十分困难。
总的来说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与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视野。
并且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体系合理,注重吸收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使得我们能在第一时间里掌握本专业最新的学术动态。
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老师注重改革,辅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定期开展课堂讨论发言。
充分锻炼了我们的思维,培养了我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所学理论得以运用。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期中旬的那次8号楼的现场拆泵、装泵,不仅提增强了个人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动手能力及分析能力;更加将对泵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现实的高度。
毕竟自己动手拆过装过,因此印象更为深刻。
对老师评价及课程建议:虽然说和我们的张老师接触时间不长,但经过半年的相处,说句实话张老师的确是个性子很好的人,不仅对学生很有耐心,而且更令我们感到幸运的就是张老师还是很负责的。
但唯一的缺点就是性格太好了,一方面就是对同学太好了,没有一定的惩罚和奖励,就拿迟到和课程纪律来说,完全可以实行的,毕竟有压力才有动力。
另一方面就是上课时的提问太少,缺少课堂的互动性,让同学发言的机会太少,毕竟如今的大学生举手简直就是稀缺动物。
这样不仅可以让同学更加集中精神,还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张老师带的《泵与风机》的课程可以说还是很好的,并没有什么严重的不足之处,但就我自身而言还是有点私人建议要提出的:泵与风机是一门大课程,不是说一学期、两学期就能学得透,身为专科学生,我想我们这门课程最重要的不是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注重于具体的应用,毕竟我们两年后所面对的是就业,我想现实情况是要求我们具备专业技能,而不是简单的理论。
但是话说回来,没有理论的知识做指导,更何谈应用与技能,所以一方面我们在课堂上要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应当加强课外的实习与就地操作,尤其是经验的积累,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为此强烈建议本专业研究室向学校申请实习场地,以方便同学们进行专业性实习,从而更好的掌握这门课程,并学会简单的泵与风机的操作与检修。
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学生掌握本课程理论知识进行定期的检查、并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还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我个人觉得我们的课程可以更加完善,第一是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专业术语的掌握。
第二就是加强课外知识的拓展。
第三就我认为应当加强实践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与理论结合、课堂与实践结合。
这样我想我们会更愿意去学,更好的去学,更深的去掌握,更好的去运用。
结束语:课程虽然结束了,但从中我们更应该掌握的就是知识的运用与学习的方法,毕竟《泵与风机》的学习不会到处停止,尤其是对于以后专业工作而言我们还是会更深入的去学习研究的,因此通过这学期的初步认识学习,掌握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