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五综合考试————————————————————————————————作者:————————————————————————————————日期:高二语文必修五综合试题为了巩固大家的语文知识,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二语文必修五综合试题,希望大家喜欢!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轻飏(yánɡ)壶觞(shānɡ)矫首(jiáo) 窈窕(yǎo)B.台隍(huánɡ) 绣闼(tà)遄飞(chuán) 捧袂(mèi)C.榆枋(fānɡ) 晦朔(sù)穷发(fà) 泠然(línɡ)D.供养(ɡònɡ) 逋慢(bū)矜育(jīn) 侥幸(jiǎo)【解析】A项,“矫”应读jiǎo;C项,“朔”应读shuò;D项,“供”应读ɡōnɡ。
【答案】 B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以供养无主木欣欣以向荣B.控蛮荆而引瓯越天柱高而北辰远C.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解析】A项,前者是介词,因;后者是连词,表修饰。
B项,都是连词,表并列。
C项,都表示顺着上文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
D项,都是结构助词“的”。
【答案】 A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宾主尽东南之美D.则刘病日笃【解析】C项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A、B、D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 C4.下列各项中对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齐谐》者,志怪者也③彼且奚适也④夫晋,何厌之有⑤都督阎公之雅望⑥问征夫以前路⑦今臣亡国贱俘⑧而莫之夭阏者A.①/②⑦/③④⑥/⑤⑧B.①⑥/②③⑦/④/⑤⑧C.①⑥/②⑦/③④⑧/⑤D.①⑥/②⑦⑧/③④/⑤【解析】①⑥为状语后置句,②⑦为判断句,③④⑧为宾语前置句,⑤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 C5.名句默写。
(任选三句作答)(1)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
(2)________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
________________,感吾生之行休。
(3)关山难越,________________?萍水相逢,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2)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3)谁悲失路之人尽是他乡之客(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9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B.《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往,到。
【解析】A项,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答案】 A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①南冥者,天池也②风之积也不厚B.①水浅而舟大也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①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D.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②鹏之徙于南冥也【解析】A项,①表判断,②表停顿。
B项,①表转折,②表修饰。
C项,均为用在选择句中,表示选择,是……还是……。
D项,①在,②到。
【答案】 C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野马也,尘埃也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解析】A项,海运:古义,海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B项,野马:古义,游动的雾气;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
C项,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为副词或连词。
D项,生物指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
【答案】 D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天色深蓝,这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2)鹏背负青天,没有什么阻碍它,然后才打算向南飞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1分)周梅圃君家传[清]姚鼐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
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
其为人明晓事理,敢任烦剧,耐勤苦。
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曰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灌民田。
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水于河,故旱涝皆赖焉。
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欲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
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
大清渠者,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
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巨,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
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力争无少逊。
调贵阳,亦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
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
清厘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
当是时,王亶望为浙江巡抚。
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
至浙,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
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
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
于是调杭嘉湖海防道。
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
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云。
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甚严。
不居史职,为相知之家作家传,容有泛滥辞焉。
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节选自《惜抱轩全集》)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敢任烦剧,耐勤苦剧:繁重。
B.君力督工修复旧制制:制度。
C.因公累解职累:牵累。
D.为相知之家作家传知:交好。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B项,制:式样。
【答案】 C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周梅圃悉心为民的一组是( )(3分)①民失其利,君修复之②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③君素闻,疾之④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⑤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⑥君卒后,家贫甚A.①④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⑤【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需要结合文意判断每个句子的描述重点。
②是说其刚强耿直;④是王亶望所设奸计;⑥是说其清廉。
这三句都不能表现周梅圃悉心为民。
【答案】 C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针对唐延渠“多沙易漫”的特点,深谙治水之道的周梅圃采用深挖水道、改变水道走向、修复暗洞泄洪等方法,有效整治了唐延渠。
B.周梅圃廉洁正直,作者虽未明说百姓因此如何感激、爱戴他,但从文中百姓把他主持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就可见一斑。
C.周梅圃就任浙江粮储道后,因为极力反对“毒民”恶政,成为贪官王亶望的眼中钉;调任杭嘉湖海防道后,终因积劳成疾死在任上。
D.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意在以家传的形式彰显传主周梅圃的政绩、人品,同时,期待以后有优秀的史官能将本文收录到正史列传中。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项,“百姓把他主持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是感激他兴修水利,造福于民,与周梅圃的“廉洁正直”并无因果关系。
【答案】 B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清厘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周梅圃)清理积聚的案件,修复了风峪山堤坝,堵住山中积水,并疏导水流使它进入汾河,老百姓感激他。
(2)官吏中有人用征收粮食坑害百姓来取悦上级官员,(他们对这样的事)习以为常了,周梅圃早就听闻(这种事),对此深恶痛绝。
(3)周梅圃改建海岸石塘,石塘得到大的整治,而周梅圃终因积劳成疾死在任上,王亶望在官场中也最终因为贪婪而自毁。
【参考译文】梅圃,长沙人,姓周,名克开,字乾三,梅圃是他的自号。
他凭借举人的身份被派到甘肃,并被任命为陇西知县,(后来)调往宁朔。